古代酒駕怎麼罰?古代交通安全法“儀制令”頒佈,遵循12字原則

現代社會有關酒後駕駛的新聞層出不窮,比如“女子醉駕瑪莎拉蒂”、“男子酒駕被查,縱身跳進水塘”、“央視直播查酒駕”……幾乎每天都能刷到兩三條,因為新的交通法規實行以來,大大加重了對酒駕的處罰,罰款、拘留、扣駕照一條龍,更嚴重的醉駕還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畢竟酒後駕駛是於人於己都十分不負責任的行為!

古代酒駕怎麼罰?古代交通安全法“儀制令”頒佈,遵循12字原則

古代酒駕的典範

說到駕駛這兩個字,大家想一想他們的寫法是不是都有一個“馬”字?所以啊,李夫子不由得就想到古代的那些酒仙、酒聖、酒神們,如果他們酒後騎馬算不算酒駕呢?想象這樣一個場景,那一年大唐的長安街上人來人往是絡繹不絕。只見遠處一個不明物體搖搖晃晃,以不規則線路東搖西擺的走來。再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匹馬上馱著一個人,一個喝醉的人。沒一會兒,“咚”得一聲,這馬就撞到了路邊圍著井的欄杆上,馬背上的人一下子被甩了出來,掉進井裡,咦?怎麼沒了動靜,周圍人說走過去看看吧,結果您猜怎麼著?這個人居然在井下睡覺呢,還喃喃的說夢話:“好酒……好酒……”這麼不顧形象的人是誰呀?嘿嘿,您肯定猜不著,那就是唐代著名大詩人——賀知章!

古代酒駕怎麼罰?古代交通安全法“儀制令”頒佈,遵循12字原則

要說他的作品,“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大家肯定都很熟悉,還有“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不改鬢毛衰”,您肯定聽過,也不知道賀知章是不是在喝了兩杯之後來了靈感,提筆寫下這些廣為流傳的千古名句呢。上面的酒後騎馬的故事可不是杜撰的,這件事是杜甫說的,他寫了一首詩,叫《飲中八仙歌》,第一句就說了,“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不止賀知章,他還說了“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看看喝醉了之後連天子都叫不動,可想而知當賀知章遇見李白能是啥樣?肯定兩人一拍即合、志趣相投,賀大哥一高興甚至“解金龜換酒為樂”,連佩戴的金龜都不要了,咱哥倆就喝個痛快吧。

古代酒駕怎麼罰?古代交通安全法“儀制令”頒佈,遵循12字原則

要說賀知章酒駕還好,只有自己受了罪,這李白可是因醉酒闖過禍的,他在自己的散文《上安州李長史書》中說,自己因為喝醉了,頭暈眼花看不清路,在路上東倒西歪的走,居然沒有迴避李長史的馬車,擋在人家的車前,冒犯了官威,等自己酒醒了,回憶起來就趕緊跑去道歉,這還不夠,還提筆寫了這篇文章,向長官解釋原因。

“儀制令”的誕生

他們這樣,如果放在現代,妥妥的就是嚴重影響公共交通,罰!狠狠地罰!可是古代好像還真沒有對酒駕、醉駕的懲罰,但這不代表古代並不重視交通安全呀,雖然沒有汽車、飛機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但從唐朝開始隨著城市的發展,繁華的街道上,行人與車馬一起出現的情況越來越多,如果沒有交通規則,那麼道路上的秩序依舊會一團糟。因此《儀制令》出現了,也就是“禮儀制度的條令”,這條令是由唐太宗親自頒佈,主要目的是對全體居民的行為進行禮儀性規範約束,違反秩序就要受懲罰,這裡面就把道路交通作為一條重要規則單獨規定了,是怎麼說的呢?

“凡行路巷街,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意思就是走在大街上,平民百姓要給達官貴人讓路,年輕人要給老年人讓路,帶東西少的要給揹著重物的人讓路,下坡的人要給上坡的人讓路。

古代酒駕怎麼罰?古代交通安全法“儀制令”頒佈,遵循12字原則

而一旦發生了事故衝突,就依照這12個字來判斷主要責任人。南宋俞文豹的書,《吹劍錄》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有關交通事故的趣事。說有一位士人,也就是讀書人,走路時和揹著重物的商販撞了一下,撞破了衣服,兩人到衙門評理,府尹依據“輕避重”這條規則,判士人負主要責任。但士人不服,說“賤還要避貴呢”,要求小販必須賠償,府尹說那這樣吧,小販賠錢可以,但你要還他八拜,士人一聽,算了算了,還是面子重要啊,在等級分明、講究面子的社會讓士人八拜,他當然選擇不要賠償,息事寧人啊 。

“儀制令”的發展

“儀制令”興於唐、盛於宋!宋朝時還把“儀制令”刻在了石碑或木板上,豎立在大街上來提醒行人和車輛遵守規則,在陝西省略陽縣城的靈崖寺內,就保存了一塊南宋時期距今800多年的一塊“儀制令”石碑。除了剛剛說得這些,飆車跑馬、阻礙道路等行為,在唐代也都有相應規定,根據《唐律》,在鬧市或人多的地方快速騎馬或駕車,就會被罰“用竹板或荊條抽打脊背50下,看著就疼啊,不過由於背部是筋脈聚集的地方,一不小心就容易打沒命,所以後來改成了打屁股。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執行公務需要公文傳遞、傳達朝廷命令等,或者是有疾病找大夫、有要事追人等,這些情況下造成人員傷亡雖然可以免了捱打,但罰款是少不了的,就交錢贖罪吧,不過話說回來,好像能理解為什麼沒有規定酒後不準騎馬了,您看這限速保證了馬的速度不快,又不能在鬧市,騎馬就避開了行人,看來大詩人賀知章也是避開了行人,慢慢悠悠的在街上搖擺,才沒有造成太大傷害,但是為了自己的安全,還是不要輕易嘗試啊。

古代酒駕怎麼罰?古代交通安全法“儀制令”頒佈,遵循12字原則

李夫子說交通安全

最後再次提醒各位小夥伴們,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交通規則一定要遵守,萬萬不能以身試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