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兒打完預防針後,非要找醫生“報仇”,爸爸忍不住大笑

家長為了孩子能預防孩子一些疾病,都會從小帶孩子去打預防針。但是大家都知道打針吃藥可以說是孩子最討厭的事情了。

3歲女兒打完預防針後,非要找醫生“報仇”,爸爸忍不住大笑

家長每次帶孩子去打針大多數都是哭了驚天地泣鬼神,跑的比兔子還快。每次家長都使出吃奶的勁才能將孩子制服。可見孩子打針吃藥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一大考驗。

張爸又個三歲的女兒,女兒到了打預防針的時候了,張爸就帶著女兒去醫院打預防針。到了醫院後女兒還沒反應過來,知道護士把針扎進去後才反應過來,剛才還笑嘻嘻地女兒立馬哭了起來。打完後,女兒委屈的抱著張爸說:“爸爸,這個壞阿姨扎我”。

3歲女兒打完預防針後,非要找醫生“報仇”,爸爸忍不住大笑

爸爸聽到後笑得不行回應到:“這不是壞阿姨,我們可以回家了”。女兒越想越委屈,覺得自己被欺負了要欺負回來,立馬拒絕了爸爸,直接跑去找了醫生。

3歲女兒打完預防針後,非要找醫生“報仇”,爸爸忍不住大笑

爸爸問女兒要幹嘛,女兒直接回了一句:“我要報仇”。

3歲女兒打完預防針後,非要找醫生“報仇”,爸爸忍不住大笑

爸爸立馬上前阻止女兒,當女兒看到張爸擋在自己面前時,立馬撅著嘴巴算繞過張爸。張爸看到後,實在忍不住了,立馬蹲下大笑著和女兒說:“我們回家吃冰淇淋”。

女兒聽到自己最喜歡的冰淇淋後,立馬忘記了仇恨。網友看到後紛紛評論:

網友A:“哈哈哈好可愛的寶寶”。

網友B:“竟然還敢報仇不怕再來一針嗎?哈哈哈哈”。

網友C:“我家寶寶完全相反,每次打針都哭得停不下里,完全不存在去報仇哈哈哈,視頻裡的寶寶太可愛了”。

孩子打針是家長很煩惱的一件事,面對孩子的不配合,家長用盡了方法後,也只有強行抱住有效。但是這會給孩子留下陰影,造成下次打針孩子會產生嚴重的反抗。那麼孩子打針家長該怎麼辦呢?

孩子打針家長該怎麼辦?

1、 對比法

當給孩子打針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有多痛,利用對比讓孩子瞭解打針的疼痛感,孩子瞭解後,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說比如上次摔倒都沒有哭,這次也一樣可以。當孩子知道後,就會接受打針,習慣後就不會害怕。

3歲女兒打完預防針後,非要找醫生“報仇”,爸爸忍不住大笑

2、 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打針的時候,家長可以利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給孩子抱喜歡的玩具,陪孩子聊動畫片劇情等,讓孩子忘記打針的恐懼。

最後,家長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家長面對孩子不願意打針,一定不要兇孩子。家長要調整好心態,讓孩子知道打針的意義,興平氣和的和孩子交流,相信孩子會配合你的。

那麼對於孩子打針家長有什麼好的方法話題,不知道各位網友有什麼想法呢?要是您有自己的一些好的想法或是建議,非常歡迎去評論區內留下你的言論。和我們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教訓,讓孩子可以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也讓更多家庭的生活能夠更加幸福美滿!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