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领导,求你个事啊,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经典社会现实类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述了“印度神油”商贩程勇,在一系列巧合之下,开始了从印度贩药,做代购敛财的生意,当真切地进入到白血病人这个群体后,他开始良心发现,

以不可思议的蜕变,开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救助每一个病人,即使冒着为此陷入牢狱的风险,依旧要实现对白血病病人最终救赎的故事。

病人:“领导,求你个事啊,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程勇被送去监狱时,他看到车外病人的场景

电影 《我不是药神》还原各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

无法抉择的处境与矛盾,摆在眼前具有强烈现实色彩的两难困境。不论是对于病人还是对于药贩子,还是对于警察或法官,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将他们的矛盾与困境没有暗示性的展示,而更多地直接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我们可以从他们聊的内容,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将情绪注入自身,深刻地体会到那种左右为难。

病人:“领导,求你个事啊,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程勇被送去监狱时的情景

  • 生存层面,病人的“生与死”困境

在基督教堂,寻求生存的心理安慰,以及在警官办案、查案期间,一位年长老妇——白血病病人的一席话,“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样,不要对自己说放弃希望,更何况我们还有假药不是。”

正版药贵得吃不起,便宜药不敢吃,生与死间的矛盾,电影里血友病病人选择了病友群推荐的平价药,因为他们吃得起,也能缓解自己的病情。

病人:“领导,求你个事啊,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病人请求曹警官时的场景

在曹警官办案查人时,白血病老妇发自肺腑的心声让全场的气氛格外肃静,“领导,求你个事啊,我……我就是想求求你,不要再追查印度药了行吗?我病了三年,四万块钱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你们非说它是假药,那药假不假,我们能不知道吗?那药才卖五百块钱一瓶,药贩子根本没有赚钱,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你们把他抓走了,我们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 道德层面,药贩子的矛盾

刚开始玩世不恭的药贩子程勇,满嘴的“我不要做什么救世主,我要赚钱。命就是钱。”

良心发现后,程勇说,“从明天开始这个药我就不卖了。”因为他知道卖假药会判刑,他上有老下有小,被抓进去父亲和儿子怎么办?

病人:“领导,求你个事啊,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打完药贩子张长林后,在警局签字的场景

到最后,要实现对白血病病人最终的救赎。程勇说,“我卖的是救人药,不是害人药。” 药厂关了,没有生产药了,唯一的方法就是从零售店采购,药价两千一,但程勇依旧卖五百,差价由他来填补。采购单上,那么多病人,他一个月损失的钱多达几十万。

  • 法律层面,警察与法官的矛盾

警察的矛盾:

刚开始,一身正气的曹斌警官,在接受任务时的决心是“贩售假药假药伤天害理,我义不容辞。” 再到发现程勇卖的那种药不是假药,是真能治病的药,基本上同样的药,正版市场价将近四万块,他卖的才五千,是普通病人买得起的药。但究其本质这药确实是从印度走私来的,确实也没有进医疗手册,本质上讲它还是属于假药范畴。

如果这案子办成了,相当于断了普通病人买得起要的途径,就等于让那些病人等死,无药可医。出于无奈,曹警官向上司坦言,“所有的惩罚我都能接受,这案子我真办不了。”但是,上司对曹警官说:“法大于情”的事情,你见得还少吗?我们作为执法者就应该站在法律这一边。”这无异于置曹警官于两难处境。

病人:“领导,求你个事啊,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曹警官向上级坦言“干不了”的场景

法官的矛盾:

程勇确实是走私药品,触犯了法律法规,但是一年多来有近千名慢粒白血病人,是通过他代购的药,保住了生命。格列宁在全球的定价如此高昂,多少病人倾家荡产也负担不起。再者程勇的主观意愿也无他想,只是单纯的是救人,而非盈利。案子该怎么判,被告程勇似乎处于没话可讲的处境。但是,最后,程勇还是站起来讲了,“看着这些病人,我心里难过,他们吃不起进口的天价药,他们就只能等死,甚至是自杀,不过,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的,希望这一天,能早一点到吧。”程勇最终还是被判了刑,属于从轻处理。试想,审判的过程中,法官难道不是处于两难处境的吗?程勇的刑属于从轻处理,可想而知,纠结与两难的气氛充斥于当时的整个法庭。

现实中,希望其他病人像那个白血病老妇人所说,“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样,不要对自己说放弃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