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之下的真相:“选择哈佛大学是我最后悔的决定”

本篇故事主角 Alex Chang 是一位亚裔学生,他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为大家揭开哈佛宏伟校门背后的秘密。

Alex 表示:在哈佛的这四年曾令他后悔莫及。

(基于 Alex Chang TED 演讲内容)

光环之下的真相:“选择哈佛大学是我最后悔的决定”

以上是 Alex 的部分申请材料清单

GPA 排名 8/1100;老 SAT 2180 分(对应新 SAT 1480),远不及哈佛的水准;5 门AP, 4 个 SAT 2 考试成绩;两年的数学竞赛校队队长,参加曲棍球校队拿过第一;校乐团首席成员以及学生会副会长,在奥林匹克自然科学竞赛中拿过 4 枚奖牌等等。

Alex 的这些履历,作为一名高中生确实很优秀,但是在哈佛大学依然略显平庸,而且他成绩并没有进入年级前 5%,SAT 成绩也没达到“哈佛级别”。

但非常幸运的是,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的 offer,这对于持有“反正考不上,我就试着在 common app 上填一下申请吧”这个想法的他来说,绝对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和荣耀。

于是 Alex 参加了哈佛学生见面会,认识了很多新的同学,还去哈佛旁听了大学课程,即便他听不懂内容,但在心里觉得这一切都很神奇。Alex 决定去哈佛,决定去看看这个全世界都公认的顶级学府。

光环之下的真相:“选择哈佛大学是我最后悔的决定”

最新数据《哈佛大学 2023 届新生报告》显示:

受访学生的平均 GPA 为 3.95(满分 4 );SAT 成绩均分 1523 分,申请前平均参加了 2 次 SAT 考试;ACT 成绩均分为 34 分,同样,受访学生平均参考次数为 2 次;参加 AP 考试的学生,每人平均参加了 8 门 AP 考试

人生中第一次考试拿 C+

Alex 非常期待自己的全新旅程,但同时他在学业上并没有对自己定下很高的标准,因为他认为自己远不如身边的同学,他不是天才。

在第一学期,他有一门课拿了 C+,他懊恼不已,因为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 C+. GPA 好歹也是高中全年级第 8 名,不要说 C+,或许 A- 都是他这辈子都还没遇到过的。这是哈佛给他上的第一课。

在哈佛集结了各种大学霸,全校状元,SAT 第一名,但是在这里,他们中的很多人要再也无法什么都能的第一了。

光环之下的真相:“选择哈佛大学是我最后悔的决定”

接下来的四年,他多次被邀请到系主任办公室“喝茶”,当他被问及学业问题时,经常会心想:

课业太难了,我已经尽力了。我觉得没表现好是正常的,高中对大部分哈佛学生来说轻而易举,在高中,只要认真就能得到好成绩,如果这次考好,只需再认真一点就可以了。但是在哈佛就不一样,当一个勇争第一,连 A- 都没拿到过的大学霸来到这里后,人生中第一次拿了 B 和 C ,经过一番努力付出依旧是 B 和 C,这对他们才说是巨大的压力,这是他们从未见到过的新世界。

逐渐“平庸”的学生们

Alex 发现哈佛的同学们很多都争强好胜,都是完美主义者,都想成为领导者。他们在高中时是队长、学生会学长、社团创始人、个个都展现出了很优秀的领导力。但是到这里,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社长,有人只能当副社长或社员,有些人甚至连社员都无法入选。有时候选举会变得很肮脏,而且压力会很大。

光环之下的真相:“选择哈佛大学是我最后悔的决定”

最新数据《哈佛大学 2023 届新生报告》显示:

有 68.4% 的学生在高中时代担任过1-3 个学生组织的社长,有 25.7% 的学生担任过 2 个学生组织的社长。

无法平衡的生活

在哈佛,学生们的生活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课业、社交和睡眠。但是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只能选择其中两个进行平衡,平衡三项基本是不可能的。

对于 Alex 来说,课业压力太大,这三项中他一项都没能做好。

光环之下的真相:“选择哈佛大学是我最后悔的决定”

最新数据《哈佛大学 2023 届新生报告》显示:

有 46% 的学生表示自己每周的学习时间将在 30 小时以上,其中 30-39 小时的占比为 31.2%,学习时间 40-49 小时的占比为 11%;有 35.4% 的学生预计自己每周学习时间在 20-29 小时之间。

来自家人朋友的压力

在哈佛或其他世界顶尖名校的学生,无法避免来自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压力。“进入名校就得成为榜样,成为成功人士”,这样的期待会让很多名校学子无法喘息。

试着想想,一个哈佛学子其实并没有成为家人眼中的那个人,他没能以很好的成绩完成课业,没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反而他身边的同学朋友们一个个似乎前程似锦,有的进了微软,有的进了苹果、谷歌、高盛...这是何等压力,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体会。

有一天 Alex 的同学朋友们一起讨论未来打算、大四之后想要做的事情时,其他同学都给出了清晰明确的目标,唯独他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光环之下的真相:“选择哈佛大学是我最后悔的决定”

到了大三大四时,与家人电话沟通成了 Alex 最大的难题之一,家人的关心和询问成为了巨大的压力来源。爸妈在电话中时常会问他“最近怎么样啊?招工作怎么样啊?有没有拿到谷歌、微软的面试机会呢?”

这是 Alex 不得不顶着压力,回答父母自己还没找到工作,还在等机会;已经参加了一些面试,有的杳无音讯,有的没能进第二轮。

说实话 Alex 明白爸妈的本意是给予鼓励,他去不去知名企业,能不能变成所谓成功人士在父母眼里都无所谓,但是他想要成功,他想让爸妈以自己为荣。这些压力常常让 Alex 在夜间辗转反侧。

那些被掩饰的压力

曾有数据显示,哈佛大学有一半的学生曾在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出现过抑郁症状。

但与此比起来更严重的问题是很多学生都选择了掩藏自己的抑郁情绪,他们认为在同学朋友面前承认自己的困难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当有人迎面走来向他们打招呼,他们的回应大概率就是“我很好,只是最近有点忙”,但不会是“我很痛苦、我需要帮助”。

Alex 回忆起了他大学时代的一场悲剧。

那是大二那一年感恩节后一周的某个清晨 7 点,突然传来了稍显不安的敲门声。因为做功课到凌晨 4 点,困倦的 Alex 并未理会,开门的是他的舍友。

系主任面带倦容地站在门口,室友赶忙叫醒了 Alex. 他一边试图睁开沉重地双眼一边说:我们宿舍今天人不齐,John 还没回来,我可能晚点给他传话。

系主任双眼充满血丝,叹了一口气,含糊地说道:对,我就是为这件事而来,John 昨晚在实验室自杀了。

Alex 和室友一时间不知该作何反应,他们都愣住了,惊讶胜过了悲伤,他们都未曾经历过身边的人死去。

Alex 开始回想他那自杀的室友——John. John 在几周前与女朋友分手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他似乎恢复了正常,又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不久前他们一起去 MIT 参加 party,John 似乎走出了阴霾。Alex 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对自己的室友下了毒手。

Alex 身边的同学似乎都很善于隐藏自己的痛苦,当然他也是其中之一。大一结束的那段时间,他的脑海里经常会出现想要逃跑的念头,他想离开哈佛。

在有一年的愚人节,他给身边的朋友开玩笑说:明年就要转学到纽约大学了。这个愚人节玩笑中有一部分夹杂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他害怕自己无法继续在哈佛大学生存下去。

在大三大四那两年,他经常会想自己以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会不会给父母丢人?会不会给哈佛大学丢人?如果自己是个耻辱,那么他继续在这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在哈佛学习期间的四年,Alex 曾后悔自己曾经的决定,那四年他受尽煎熬。但多年后再回首,他又觉得哈佛的经历弥足珍贵,他在哈佛得到的最珍贵的就是:坚持、热枕、当然还有抗压能力

光环之下的真相:“选择哈佛大学是我最后悔的决定”

最新数据《哈佛大学 2023 届新生报告》显示:

根据报告,本届学生中有过心理咨询经历的学生略高于上一届,本届有 25.3%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参与心理咨询。

以上是 Alex 在 TED 演讲台上为大家分享的内容,在最后他还给在 12 年级或即将 12 年级的学生给出了三点忠告

三点忠告

如果未来你们被梦想中的学校录取了,首先恭喜你们!但是,你们要小心。因为梦想中的学校很可能意味着它不是你能力范围之内的学校。如果你选择接受 offer,那么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们会遇到很多比你们优秀、聪明、有能力的同学,你们去了那里可能会面临一场抗争。

反过来,即便是没能考入梦校也不要气馁。因为比起学校头衔,对你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做自己”,我知道这句话你们都听腻了,但事实就是如此,你们不需要虚伪地生活。如果你们能力确实不足以去“梦校”,那也无所谓,你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大学里成为努力并优秀的自己。有些时候,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大学做到最好,远优于在所谓名校中挣扎。

最后想要说的是,如果你想突破自己,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在某个时段一定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种时候一定不要隐藏自己的压力和困难,没能得到“所谓成功”真没关系,那并不能定义你们的人生,只有为人和态度会伴随着你们的这一生。

RE:

(基于 Alex Chang TED 演讲 The Unspoken Reality Behind the Harvard Gates - Alex Chang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