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新知丨小雪,晚来天欲雪

旧时新知丨小雪,晚来天欲雪

雪·溯

沿着时令的印记,小雪如约而至,此时太阳黄经到达24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细碎的初雪降临,使得天地间一片清冷安宁,虽雪未大也寒未甚,然暖阳却渐微,凛冽的寒风也将秋之余温一扫而尽。随着冷空气由北向南袭来,全国各地逐步奏响了冬日的篇章。

旧时新知丨小雪,晚来天欲雪

雪·候

初候“虹藏不见”:孟冬初始,阴气旺盛,阳气隐伏,天寒无雨,凝成阴雪,故虹霓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空中阳气上升,地上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寂然,生机不现。三候“闭塞而成冬”:严冬岁末,为藏、为终。阳气下藏,阴气收敛,天地闭塞。世间之万物蛰伏,游离的气息,肃杀且悲凉。

雪·俗

天渐冷了,离家的游子在寒冷的冬季愈发思念家乡的味道,而淳朴的百姓总是善用食物来拉近他乡和故乡的距离,以解乡愁,温暖人心。

冬腊风腌

民间素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每逢冬腊月,南方地区的农家便开始着手于腌制腊味,以食盐、花椒、八角、丁香、桂皮等将肉细细地抹匀腌制,几天后悬挂在灶台上方,用烧松枝的烟火久久熏制。待春节前后,便是正好的年货。

北方的老百姓趁着小雪前后抓紧囤菜,家家户户在院子里垒起了白菜堆,阳光出来时铺开晾晒。一部分洗净,放进坛子中压上石头,腌成鲜脆爽口的酸菜。空气里混杂着鲜菜的清甜和腌菜的发酵味,是北方人心中温暖的记忆。

旧时新知丨小雪,晚来天欲雪

糍粑禄禄

农谚有“十月朝,糍粑禄禄烧”,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糯米蒸熟后捣成粉团,卷起后像车轱辘般的四周滚动,充分裹上芝麻、花生和糖;或软炸至金黄油亮,沾满掺着糖粉的黄豆面,趁着丝丝热气,软糯香甜的口感,柔和了整个寒冬。

吃刨汤

小雪将至,土家族人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新鲜宰杀的猪肉经开水褪毛,趁着热气尚存,精心烹饪成美味的鲜肉大餐,称为“刨汤肉”。土家族人好客,以此鲜美香浓款待亲朋好友,给凛冬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饮酒酿

农事已毕,谷物收获,小雪是古代中国人酿酒的好时节。酒酿旧时称醴,而不同地域的材料和酿造工艺的差别,使得人们有了对于故乡真切的味觉记忆。酒是故乡醇,一壶浊酒,色清味冽,饮下满腹的甜,弥漫的酒香引人回味。

旧时新知丨小雪,晚来天欲雪

雪·养

起居·御寒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的起居原则当以养“藏”为主,需调整作息,早卧晚起以助阳气闭藏、精气充养。

小雪气候渐冷,添衣保暖对抵御寒邪侵袭尤为重要。“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不能轻易受风寒。因此小雪之后,需注意出门戴帽围巾以保护阳气。

暖冬·食纪

冬季的饮食调养当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小雪的饮食宜温补,可多吃一些温润的食物,如白菜、扁豆、南瓜、大枣、龙眼、核桃、山药、板栗等。中医认为“肾主冬”,因此冬季养生当补肾,而“黑色入肾”,所以此时节应以食“黑”为补,如黑豆、紫米、黑芝麻、木耳等。

冬季寒冷干燥,适合多喝点热汤,如羊肉白萝卜汤、白菜豆腐汤等,既暖身又能滋补津液。冬季主藏,人们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则容易生内火,因此可搭配些清火滋润的食物,如白萝卜、白菜、菠菜、黑木耳、豆腐等。

小雪食谱推荐:

(1)冬瓜炖羊肉

【材料】:冬瓜250克,羊肉200克,香菜25克。香油、精盐、胡椒粉、味精适量,葱、姜块少许。

【做法】:① 羊肉切成小块,下沸水焯烫;冬瓜去皮洗净切块,下沸水焯烫透;香菜洗净,切末备用。

② 汤锅上火烧开,下入羊肉、葱、姜、精盐,炖至八成熟时,再放入冬瓜;

③ 炖至熟烂时,将葱、姜块拣出,加味精,撒胡椒粉、香菜末,淋香油即可。

【作用】: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利尿消肿

旧时新知丨小雪,晚来天欲雪

(2)桂圆牛肉汤

【主料】:牛肉200克,豌豆苗20克,黄芪10克,桂圆肉20克,盐3克,白酒2克。

【做法】:① 牛肉切片,加水1500克同煮,候滚,撇去泡沫及油。

② 加入黄芪及桂圆肉,煮至水余下约600克为止,下酒,盐调味,再加入豆苗,滚熟即成。

【作用】:补心安神,益智增力。

宁心·安神

在初雪打湿枯叶的季节,树叶凋零,寒风瑟瑟,天气时常阴冷晦暗,人的心情也会相对脆弱,容易烦躁不安、悲情沉郁。清代医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因此,小雪时节当自我调节心态,以保持乐观、宁心安神、节喜制怒。

雪·末

残秋尽,冬意来。四季轮回至此,纵然百花千木凋零,仍念念不忘。 听,那是雪落下的声音,一年的悲欢离合,仿佛随着那纷纷飘扬的雪花,转瞬即逝,融化在掌心。凋零的落叶,掸落一地过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人生如梦,愿你的记忆里,也有一份来自冬的暖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