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合川高楼大厦中的古街道,居然是大诗人吟诗作对的好地方

在我国古代的传说中,状元乃是文曲星下凡,全国各地为祭祀文曲星纷纷建起有“文峰耸秀”之意的文峰塔。在重庆合川,也有这样一座60多米高的文峰塔,伫立在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之处,塔下沿江修建了一条文峰街,在滚滚东逝的江水映衬下,见证着当地的繁华变迁。

隐藏在合川高楼大厦中的古街道,居然是大诗人吟诗作对的好地方

文峰街位于涪江的南岸,与合川北城的商业中心只有一桥之隔。与“东方牙买加,上帝折鞭处”的钓鱼城隔江相望。文峰街在古时候是一条繁荣的商业街,最早的时候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唐代的时候逐渐形成街道和码头,成为合川连接重庆的重要码头。南宋的时候由于蒙古军队入侵被破坏。明清时期对文峰街进行了修建,并修建了文峰塔、文峰禅寺和望江楼等建筑。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日军的飞机轰炸,现在我们看见的文峰古街,都是14年重修的,但是还有具有古朴的气息。

隐藏在合川高楼大厦中的古街道,居然是大诗人吟诗作对的好地方

在古街的门口有很多的老人在几颗很大的黄角树下乘凉,粗大的树干上挂着很多的红布条,有的挂的比较高被碧绿的树叶给遮蔽了,听坐在树下的老人说:只要把红布条挂在上面可不保佑平安。在树下的介绍牌记载着老黄桷树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叫“三棵树”。有150余年的历史了,见证了三江合川帆摘往来和贾商云集的历史。以前有一家家境贫寒的赵氏母女在这里卖茶。说是一个盛夏中午,有乞丐在此地晕倒,母女给了他一碗茶水消暑。那个乞丐一下子就变成了慈眉善目的观世音。还说道“好心之人,必当得好报!让三棵树为你们避风港吧。”随即把三利种子和甘露洒了下来。然后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参天大树,为后人遮蔽风雨,消暑纳凉。

隐藏在合川高楼大厦中的古街道,居然是大诗人吟诗作对的好地方

站在文峰街的街道中央就可以看见文峰塔,而这个文峰塔和重庆其他文峰塔不太一样。文峰塔还有一个名字叫振兴塔,在董淳担任合州知州的时候,在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修建的。共9层。到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的时候,李宗沆担任合州知州时又增建4层,共为13层,塔高62.2米。

隐藏在合川高楼大厦中的古街道,居然是大诗人吟诗作对的好地方

该塔为八角形密檐式砌砖结构,底层内空直径4米多,顶层内空直径不足2米。塔呈锥体状,塔心为实体锥柱。从底层沿石级螺旋而上,直达第11 层。每层均有雕刻神像供人祀祭,顶层原有木刻“魁星点斗”立像,现为泥塑。塔外每层洞门上方有“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欲罢不能”、“俯瞰嘉涪”、 “扶摇直上”、“路入蓬瀛”、“春风如意”、“气象万千”等额楣,题词均用青花瓷片镶嵌。因历经200多年风雨,风化比较严重,特别是在2008年 “5· 12”汶川大地震中,顶端葫芦形塔刹发生倾斜。2008年12月,合川斥资维修文峰塔;2009年修缮工程结束;2012年12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登临塔顶,不仅可以近观嘉陵江、涪江两江汇流于城区鸭嘴码头,而且可远观钓鱼城及渠江、嘉陵江交汇于云门山下的渠河嘴,三江胜景尽收眼底。

隐藏在合川高楼大厦中的古街道,居然是大诗人吟诗作对的好地方

与文峰塔相对的是会江楼,听说会江楼最早修于唐代,吸引了很多的迁客骚人在这里吟诗作对。在“安史之乱”时,诗人杜甫为了逃避战乱,流亡在蜀中,有幸也来过合川的会江楼。并写下了“幸为达书贤府伊,江花未尽会江楼。”的诗句,来表达对嘉陵江边的上的会江楼的赞美。又如南宋时期的范成大,担任四川制置使期间也来过合川。当他登上会江楼的时候,看见滚滚东流的嘉陵江写下了“井径东川县,山河古合州。 木根拏断岸,急雨沸中流。关下嘉陵水,沙头杜老舟。 江花应好在,无计会江楼。”引发无限的赞美之情。会江楼是合川文峰古街的一处名胜古迹,引发了无数人的向往。但如今的会江楼再也不是杜甫、范成大所赞美的会江楼了。现在的会江楼是14年重新修建的。原来的是毁于宋元战争,或者是抗日战争时期。不过重修后的会江楼更受人们欢迎。在晚上,人们在会江楼的广场上,吹着江山的清风,沏一两壶清茶和朋友坐在一起聊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