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为鹤城“把脉”的地震人—记齐齐哈尔地震台台长 安钢

1982年毕业至今,在齐齐哈尔地震台工作了近40个年头。几十年如一日,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了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默默坚守着齐齐哈尔最早的地震监测台站(距市区130公里外的山脚下),确保了台站仪器的正常运转和产出数据的连续可靠。这是笔者与安钢的同事聊天时了解到的。

淡泊名利 默默坚守

齐齐哈尔地震台始建于1971年,1973年建成,是国家基本台站,位于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北山公园西邻,地处嫩江大断裂西侧,坐落在大兴安岭第三隆起带与松辽盆地交接处,高程320.0米,春季风大干旱,7月、8月为雨季,雷雨天较多,年平均气温2.8℃。自建地震台至今,共记录齐齐哈尔辖区地震271次,成功记录了龙江Ms4.6级地震。在2003年至2009年连续七年获得黑龙江省测震评比的前二名,全国测震质量评比前三名的好成绩。面对这些荣誉时,安钢说:我们也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事迹,只是在这里坚持着。坚定一条信念,力争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他就是这样,心中只有防震减灾事业,只有伴随他一起成长的齐齐哈尔地震台,只有那份责任和使命。

“刚参加工作那会,地震台还在半山腰,条件艰苦,没有水,我们都是从山下隔几天往台里送一车水。”“有时候山里就自己一个人,安静的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记得有一次晚上,台里就我自己,不知怎么的,屋里进来一条蛇,那给我吓的。”“最难熬的是冬天,山上风大,全是冰雪,气温接近零下40℃,屋里生的火根本不管用,冻得我们都蜷缩在被子里。”“不过这么些年也都坚持下来了,因为这就是地震监测工作,我走了别人还是要来。”在日常工作中他积极维护仪器的正常运转,只要仪器出现故障,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他都第一时间投入抢修。记得那是2005年寒冬的一天晚上,外面下着大雪,地震台值班人员发现地震监测信号断了,值班人员给他打电话报告情况,说能不能等明天雪停了再去修。他说“我马上到单位”。为了仪器能够尽快恢复记录,使仪器的断记时间减少到最小,雪还未停,他就和另外一位同志驱车冒雪赶到碾子山区,爬上山投入到仪器的抢修工作中,等仪器修好已是次日凌晨了。

三十多年来,像这样不分白昼顶风雨冒严寒抢修仪器的事儿举不胜举,正是由于他长期坚持着力于仪器的维修维护,为齐齐哈尔地震台测震观测质量的连续可靠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齐齐哈尔地震台在全国评比中名列前茅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每每问起他,是什么推动他这样执着坚持,他说:是责任,地震监测信号不能断,这是我们地震人的命根子。

心系事业 无私奉献

地震监测工作很单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年的工作就是一天的重复。做好一天的工作容易,难的是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三十多年来,他及时观测仪器的工作状态,统计仪器缺记时数,及时查看中国地震网上有关测震信息,了解全国先进测震观测资料情况,将本台测震观测工作和先进台站工作做横向对比,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研究出一整套加强观测的方法。“十五”期间国家对全国地震台站观测仪器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为了适应新时期数字地震仪器观测工作的需要,2005年他重新修订了《齐齐哈尔地震台测震观测实施细则》,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按章办事,责任明确到人,体现了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充分调动了台站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测震观测质量的稳步提高。

今年,黑龙江省地震局计划在我市建设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地震中心台,计划以齐齐哈尔地震台为中心,整合周边加格达奇地震台,进一步加密我市地震台网布局,并在现有单一地震监测预测基础上,增加地震预警、科普宣教、地震大趋势判定等公共服务内容。安钢台长,再一次夜以继日奔波于齐齐哈尔和加格达奇各个地震台站间,开展前期基础调研工作。临走时他和笔者说:“让仪器正常运转是我的责任,地震监测信号不能断,这是我们地震人的命根子,明年我就退休了,退休前我想再为地震事业力所能及做点啥”。

「齐齐哈尔」为鹤城“把脉”的地震人—记齐齐哈尔地震台台长 安钢

「齐齐哈尔」为鹤城“把脉”的地震人—记齐齐哈尔地震台台长 安钢

笔者深深的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老一辈地震工作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攻坚克难、坚守奉献”的防震减灾行业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朴实无华的他将37年的年华献给了鹤城,献给了鹤城防震减灾事业。如今,安钢作为齐齐哈尔地震台台长正带领同志们扎实奋进、砥砺前行,继续谱写着新时代鹤城防震减灾事业的新篇章。

齐齐哈尔市新闻传媒中心编辑整理自齐齐哈尔市应急管理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