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駿:自己給自己抬轎?

文 | 白羊

時隔不到一年,中駿(01966.HK)再一次刷新了自己創下的廈門島內地王紀錄。

11月19日,廈門土地市場今年以來首次迎來島內土拍,建發、中駿、珠海華髮、泉州東海、無錫好瑞、融僑、正榮、大名城、平安、匯成、聯發、金茂、旭輝等13家房企報名參與爭奪,“獵物”枋湖2019P01地塊建築面積為131700平平方米,地塊起拍樓面價為34662元/平方米,起拍總價為45.65億元。

據悉,土拍現場戰況異常激烈,一開始就大幅加價、不惜血本的中駿笑到最後,以59.4億元成功競得枋湖2019P01地塊,樓面價45103元/平方米,成交溢價率達到30%。

這塊地也成為廈門土地市場總價和島內樓面單價“新雙料地王”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廈門島內樓面單價記錄也是由中駿創造。去年底,在當地土地市場整體行情較冷的情況下,廈門島內枋湖2018P03地塊被中駿以38.05億收入囊中,樓面單價高達39090元/平方米。而今年的樓面單價地王比去年足足高出6000元/平方米。

對於中駿在廈門連造地王的做法,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是一種拿地策略。

“新成交地塊樓板價高出那麼多,顯然有利於前一個項目的出貨。”

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去年在廈門島內拿的地王被中駿定位於高端產品線天字系——中駿·天宸,並在今年7月一期開售,售價高達69000元/平方米,位於廈門房價的上限區間。

然,今年以來,廈門樓市早已沒了往日的紅火。自4月以來廈門二手房住宅成交量連續下跌6個月。即便是“金九銀十”的營銷旺季,兩個月的二手房住宅的成交量,甚至還不足4月單月的成交量。

中駿:自己給自己抬轎?

可見,廈門樓市不是一般的冷。而在這種涼涼氛圍下,購房者觀望情緒比較濃厚,高價樓盤一般是比較難受的。

比如,同在湖里區,離中駿·天宸項目不到500米的新景龍郡項目,其二手房掛牌價1780萬,成交價則是1650萬,總價直降130萬,成交均價比掛牌均價便宜5181元/㎡,成交週期為85天,快三個月。旁邊二手房尚且如此,中駿地王樓盤怕也好不哪去。

所以,此次中駿再造地王,而且把樓面價在之前地王基礎上再拉上15%,難免有為前地王項目(中駿·天宸)抬轎子之嫌,影響購房者市場預期,方便其出貨。

至於怎麼保障新地王項目的售價和去化,這個怕就只有交給時間和週期了。

眾所周知,廈門島相對較小,卻聚集了廈門近一半的人口,商業發達、交通便利、教育資源優質,高度成熟。從基本面上來說,廈門島內是買房置業的首選之地;

從土地供求上來說,島內土地資源極度稀缺,每一塊地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在2018年之前,廈門島內土地出讓要追溯到2013年。也就是說,中間廈門島內土地斷供了整整5年。未來廈門島內繼續斷供,怕是大概率事件。所以,這塊地本身也一個稀缺品。

而今年廈門之所以會拿出這個壓箱底的地塊,某種程度上,除了土地財政的壓力外,也有為當地涼涼的樓市送溫暖之意。

所以中駿只要踩準樓市週期的步伐,新地王項目在廈門樓市的下一波行情來臨時面市,憑藉著其稀缺性,不僅可以解套,還能大賺一筆。

雖然理是這麼個理,但實操風險還是不小的。因為上述這套邏輯同樣適用那些中途退場的12家房企。說白了,就是這些房企雖然也認可枋湖2019P01地塊的投資邏輯,但45103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成本下,他們還是覺得算不過賬來,或者說沒有信心將項目賣到更高售價。

這,恰反映了中駿在追求發展規模上的激進一面。

和其他閩系房企一樣,過去數年間,中駿發展迅速。2014-2018年,中駿銷售額分別為119億、145億、235億、332.47億、513.6億,年均複合增長率超50%。

如今在房企整體增速普遍下降情況下,中駿仍在加大馬力往前衝。根據其公開披露數據,今年前10個月,中駿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607.51億元,同比增長55%。700億年度銷售目標基本沒什麼問題。

為匹配千億規模,中駿投資熱情也絲毫不減,2019年其全年拿地預算原本250億元,結果前7個月就突破了這一預算。

不過“副作用”也很明顯,在不少房企將降槓桿作為現階段的主要工作之一時,中駿槓桿水平卻逆勢上漲6個百分點,淨負債率由去年底的60.4%上漲至66.2%。當然從絕對值上來說,其仍處於行業下限區域。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成長的代價。

另一個代價,就是頻頻爆出的質量問題。今年以來,中駿樓盤質量可謂風波不斷。

除了數個項目遭遇業主投訴維權,8月時其在江西南昌象湖新城的雍景灣項目更發生大面積塌陷事故。

事故發生後,據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安全生產管理委員會通報,中駿雍景灣施工單位未嚴格按專項方案施工,該項目地下室頂板為無樑樓蓋,未設置暗梁。有業內人士表示,該技術推廣很大程度受到低成本經濟利益驅使。

所以,如何在規模和槓桿、速度和質量之間尋求平衡,也將是衝千億的中駿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