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高水平建設“文學之都”

□南平

最近,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為南京建設世界文學之都支招:讓豐富的文學資源“活起來”,讓其在滿足人民現實生活需求中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

自從10月3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學之都那天起,南京就接受了一道頗富挑戰的必答題:如何高水平規劃和建設一個更具文學氣質、更有世界影響的文學之都,讓這座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學資源動起來、用起來、活起來、火起來?為此,我市各相關部門和單位正在集思廣益展開研討。這個時候,多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聲音,擇其善者而從之,就顯得格外重要。

正如單霽翔所說,文物保護和博物院建設,方向是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重回人們的社會生活。近些年來,故宮文化保護和利用的成功實踐再一次說明,“古為今用”是文化遺產在新時代重放光彩的不二法門。南京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學資源,把這些資源進一步整理好、開發好、包裝好、利用好,應當成為今後文學之都建設的重中之重。這是其一。其二,今天的南京依然是文學創作、生產和傳播的重鎮,持續提升南京在文學領域的創造力、生產力和傳播力,同樣是文學之都建設的一大任務。

“集思廣益”的第一層含義,是要開門辦規劃、搞建設,讓文學之都建設充分體現“創意城市”的初衷。在這方面,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要重視,普通公眾的建議和反饋也要善於吸收。尤其是在開展親民、惠民文學活動,推出相關文旅線路等方面,普通公眾既會用口評判,也會用腳投票。無論是在事前、事中還是事後,他們的意見和反饋都是規劃和決策的重要參考。人們熟知的觀光巴士,在包括南京在內的很多城市都運行過,但效果和反響冰火兩重天。如果相關部門今後醞釀開展文學之都觀光遊,那就要審慎調查和分析公眾的認可度、接受度。

“集思廣益”的第二層含義,是要放開眼光向世界看齊。如何建設文學之都,中國還沒有先例,談不上經驗或教訓。但放在全球範圍內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評出了30多個文學之都,比如愛丁堡、墨爾本、克拉科夫、海德堡、愛荷華城、都柏林等。這些城市大都聲名遠揚、人氣旺盛,很多人就是奔著名人、名家、名作去的。他們的成功做法,值得我們登門拜訪、虛心取經。南京近些年來一直強調“對標找差”。對標世界上的同類城市、先進同行,創造性地講好“南京故事”,是高水平規劃和建設文學之都的應有之義。

迄今為止,南京已經榮膺多項世界性榮譽稱號,文學之都是其中最新的也是最有城市特色標識的一個。擦亮並用好這個金字招牌,比贏得這項榮譽更具挑戰,也更有助於提升城市的文化軟實力。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未來的南京作為文學之都,既有濃厚的文學氣質、濃郁的書香氛圍,也有發達的文學生產、輩出的文學名家;既有蓬勃的文學創造、多元的文化碰撞,也有廣泛的文學參與、深厚的文化認同。一言以蔽之,“書卷氣”和“煙火味”、“精英氣質”和“草根氣息”要兼而有之。集思廣益規劃建設文學之都,就是要聚眾人之智、用各方所長,一起朝這個方向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