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壮山河:普光“奇迹”与涪陵页岩气大开发

“气”壮山河:普光“奇迹”与涪陵页岩气大开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郭丁源报道

时光,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油气产业也走过“气”壮山河的70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到1602.7亿立方米,比1949年增长了约2.3万倍。

“川气东送”,是贯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能源大动脉,也是继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之后又一重大工程。作为“川气东送”主供气源地的普光气田,是国内已投产的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海相整装气田。而在“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普光气田展台的旁边,正竖立着新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的介绍——重庆市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供气突破100亿立方米,它标志着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步入完善,更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加速迈进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阶段。

普光奇迹

2009年10月12日,普光气田主体工程一次投产成功,井口气年产能力达到110亿立方米。经原国土资源部审定,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2510.75亿立方米,是国内目前发现的5个2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之一。

把历史回溯到10多年前。位于四川省达州市的普光气田在确认藏气丰富可以打井开发后,曾决定在国际上招标打井。然而,外国公司根本就不来应标投标,因为这里的气田“三高一深”,打井比国外难得多。“普光气田的海相储层硫化氢含量高达15%,二氧化碳含量高达8%,由此带来的硬、斜、喷、漏、塌、卡、毒等现实情境让施工非常困难。”据普光气田生产管理部主任韩玉坤介绍,普光气田地质构造复杂、施工条件恶劣、安全风险高,国内外均没有现成的理论技术、配套装备、施工经验等可供借鉴。

普光气田开发面临的是一系列世界级难题。中国石油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普光气田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集团公司的攻关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纽带,组织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组成“产、学、研”三结合的攻关团队,使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普光气田突破了开发瓶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石油人缔造了普光速度、普光奇迹、普光精神,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雄浑交响。2013年1月18日,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普光气田“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中石化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国家科技奖项。

高含硫气田的成功开发是我国石油工业的一大创举,其形成的技术、标准、管理经验,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开发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成功打造了世界天然气开发领域的“中国样本”。普光气田几十个品种、上百个规格的抗硫管材和核心设备,相继烙上了“中国印”,国产化率由初期的35%提高到95%以上,实现了高含硫气田关键设备的“中国智造”。

依靠技术进步,普光气田不但成为我国石化上游企业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也为中国赢得了世界油气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