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微笑”,我们绝交

在卡牌游戏中有个术语叫做退环境,指的是部分卡牌会推出比赛等相对正规的游戏模式。会随着游戏环境变化以及卡牌数量增加,卡牌游戏的平衡性和娱乐性会受到影响,因此要让部分卡牌退环境来保持游戏的好玩程度。

在互联网普及到无论老小无论男女的所有人之后,我们逐渐观察到,网络交流中存在着语言“退环境”的情况。那些词语符号原本的含义不再出现,被新的用语或是含义取而代之,但也开始让不了解的人产生误会。

微笑不是微笑,“呵呵”也不是微笑

曾有报道称,一位客服因爱在回复最后加上微笑表情而被客户拉黑微信并投诉,中国青年报就此联合问卷网做了一番调查,从2006位受访者给出的结果一窥网络用语使用现状。

在一些交流场景下,微笑表情的含义从本意变成了“我感到不同意,但是还要保持礼貌”,增添了嘲讽和负面的情感;词语也不例外,“呵呵”一词也从原本的轻声笑,变成了咒骂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负面情绪在词汇的异化中慢慢出现。

再发“微笑”,我们绝交

毫无疑问,经过了网络交流中产生的变迁,人们对表情或词语的认知已经不同于过去。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这些变化呢?调查结果显示,77.5%的受访者注意到了变化,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到使用者的真正意图

即使是传播最广泛的“呵呵”,也只有55.7%的人知道这个词在网络中的新含义,其他的新含义大都没能被过半的受访者所了解。至于报道“主角”微笑表情,只有37.1%的受访者认为它传达的并非善意而是冷漠

看来那位可能的的确确是被冤枉了,她或许并不是一个了解网络中热门的词语使用方式的人,仅仅将表情以表面的、最初的含义来使用。客户也没能意识到微笑表示的新含义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识,没有多加查证就造成了误会。

网络世界也难大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表情和词语在网络中产生的新含义不是广泛共识,那么就是小众人群使用的黑话。而这些黑话因为使用人群较少,收到环境、文化、圈层等等限制,反而成了能够表现个人属性的标志。

懂的人一看就懂,不懂的人没法和ta解释清楚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是年轻群体更爱使用黑话了,因为其可以凸显个人属性,能够将自我和大众区别开来成为特别的个体,能带给正在形成自我意识的年轻人快感。这样的感受在一些场合下被称作优越感,带给人置于他人之上的错觉,同时也是群体间互相抱团寻找同伴的方式,毕竟“只有我们能懂”。

寻求不同也导致了词语新意的攻击性,如果不能区分开来造成差异,那么你和我之间的区别又在何处?而制造意识距离的最佳方式,无疑是“攻击”,微笑表情和“呵呵”被赋予的攻击性会让人退却,距离也就自然出现。

再发“微笑”,我们绝交

(孙笑川推动了中文网络中emoji表情使用方式改变)

使用黑话能带给人区别于他人,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群体的感觉不假,但事实上也造成了网络社会的割裂。调查结果的数据可以说明一二:50.5%的受访者认为黑话带来的多样化让网络社交礼仪更多元,41.6%的受访者却认为这造成了网络社交礼仪的代际差异。

是的,即使互联网以沟通全世界、消除现实世界隔阂的理念推广开来,也不得不面临着网络文化兴起后人们因文化而产生间隔的问题。网络世界方兴未艾时,畅想着世界大同的先驱们可能会因此产生怀疑,但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调查结果中还有更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受访者会认为表情和词语的新含义会让人们使用时更轻松,会认为网络社会因此更有趣;也有人认为网络社交环境会变得小心翼翼,会不得不顺从大众心理,尽量不发送可能有歧义的内容。

这些想法都有近半的受访者表示认同,比例并不小。也就是说,我们失去了对语言的共识,而且是形成了较大的隔阂

,并非是过去想象中的一个主流认知+多个小规模非主流认知的情形。

即使是不受地域不受真实身份限制的网络世界,同样要面对事实上已经存在着的隔阂。

接受、尊重彼此或是解决之道

《死亡搁浅》是近期极具热度的主机游戏,明星游戏制作人与充满神秘感的游戏预热方式,让这款游戏颇受期待。然而这款游戏没有像传统的3A大作那样,获得无论媒体还是玩家的一致好评,既有高分也有低分评论两极分化,在这一等级的游戏中还很少见

为什么人们对一款游戏的认知产生了区别?这跟游戏的设计分不开关系,《死亡搁浅》并没有以主流游戏采用的战斗胜利作为目标,反而鼓励玩家避开战斗。游戏玩法也是让玩家操控主角运送货物,收到客户高评价、其他玩家的大量点赞才是游戏主要乐趣之一。

再发“微笑”,我们绝交

这明显想人们对游戏的观念发起了挑战,部分人认为玩游戏就是要赢,也让《英雄联盟》、《Dota2》等对抗主题的游戏开始兴起;也有人接受了《死亡搁浅》的设计,从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并给出好评。

两种游戏观念并不冲突,但游戏玩家中切切实实地出现了对不同意见的不认同,甚至引发了一长串网络中的讨论甚至是互相攻击。讽刺的是,游戏中的世界面临着分裂、破碎、即将毁灭的未来,主角踏上旅程正是要连接并拯救全人类。

发生在游戏内外的现象,与网络交流中用语发生的变化,黑话的出现形成映照,本来能够相互连接、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世界,却在走向意料之外的分裂。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放慢一点思绪来多想想,词汇的异化其实并没有必要。

再发“微笑”,我们绝交

(“土味”表情背后是真诚的祝愿)

如果能去想想他人为何会那样行动,为什么会那样说话,就有可能以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事情,而非由情绪去带动。即使是以快速为特征之一的网络交流,有了更多的理解也能缓和下来,也就没了给词语赋予负面意思的必要。

就像是不同的方言一样,已经存在的黑话亦有其存在的必要。但保持对抗和攻击并不是更优的解决方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样才能实现来自各地的人们共同富裕共同进步,才能把想要传达的想法在网络中用文字、用表情去准确传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