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本是殖民强国,他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沦为二等国家的?

翻开世界地图,你就会发现地球上有一块地方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陆地和陆地之间隔着海洋,不大的海面之间又间插着好几块更小的陆地,总之是犬牙交错,一团乱麻,这就是欧洲!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影响,欧洲这块大陆上历来就不太平,地理的天然阻隔将这块土地上的民族分为一块一块的,彼此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和经济资源打得不可开交。长久下来,欧洲的政局就和他在地图上显示出来的那样焦头烂额,混乱不堪。

荷兰本是殖民强国,他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沦为二等国家的?

在这个混沌乱世中,欧洲大陆上出现过几个一枝独秀的强权,看起来很有希望统一全欧洲,重现古代罗马帝国的辉煌。这些轮流霸占欧洲舞台的强国中的第一个是西班牙,他是中世纪以后出现的第一个殖民主义帝国,通过殖民掠夺维持着在欧洲的霸权,不过在17世纪的上半叶,西班牙遭到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围剿,渐渐衰落。

紧接着西班牙登场的是荷兰,也是今天这篇文章重点分析的对象。荷兰作为一个早期被西班牙所控制的省份,最终在反西班牙同盟的帮助下渐渐获得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并通过有效的国家治理,迅速地崛起成为第二个殖民强国。作为一个领土狭窄的国家,荷兰在混乱欧洲的兴起和衰落,值得历史爱好者们玩味。

荷兰本是殖民强国,他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沦为二等国家的?

在西班牙开始衰落的17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间的战争规模呈几何级数式的增长,相应带来的军费开销的爆炸性攀升,这对参战国的国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战场上撑住面子,首先得问问自家的钱袋子。不幸的是,彼时的欧洲王国们只知道通过加税来增加财政收入,以应付年年膨胀的军队开支,而老百姓也越来越不那么好忽悠,无限制的加税只会激发民怨,导致后院起火。那些喜欢打仗的王公贵族们每天都在为军费发愁。

而这恰恰是荷兰乘机崛起的大好时机,因为他可以为所有的欧洲国家提供贷款,供他们去在战场上相互厮杀,战场上敌对的双方虽然不共戴天,但是他们手中的枪炮的开销,身上裹的军装的开销,可能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阿姆斯特丹的银行。

荷兰本是殖民强国,他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沦为二等国家的?

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欧洲国家都缺钱,而荷兰政府不仅不缺钱,还能向外借钱?

原因很简单,因为荷兰政府转变了来钱的思路,他们不再通过税收的方式从老百姓手中盘剥来钱,而是通过发行公债券的方式,将人们手中剩余的资金集中到政府手中,再将这些集中的资金以一定的利息借给那些喜欢打仗的欧洲人。简单来说就是左手借钱进来,右手再把这些钱借出去,这样投机倒把一轮,荷兰政府就能赚取利息差价,一套最原始的金融系统就形成了。

荷兰本是殖民强国,他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沦为二等国家的?

这种倒卖资金的操作手法,必须建立在两个前提下才能良性地持久运转:第一,借进来的利息一定要比借出去的利息低才行,不然荷兰政府就是在做赔本买卖;第二,借出去的钱一定要能收得回来,或者说那些好战的欧洲王公不能赖账,否则荷兰政府就得想办法自己筹钱去还给那些为他提供资金的民众。

正是这两个前提将荷兰推向了战争中间人的角色,因为全欧洲只有荷兰能做到这两点,其他国家都不行。首先,荷兰政府内多由商人组成,这些人在长期的生意往来中已经摸熟了资金链的运作方式,也积累起较好的信誉,当他们把做生意的这一套运用在治理国家上时,荷兰的三级会议鉴于政府过往良好的借贷信誉,可以把他向民众借款的利率定得很低,这就给荷兰政府快速筹集资金大开方便之门;第二,由于荷兰的战争中间人立场,他是每个参战国的“金主”,谁都不敢得罪,自然也不敢赖荷兰的账,这也降低了荷兰的借贷风险。

荷兰本是殖民强国,他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沦为二等国家的?

就这样,小小的荷兰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成功跻身欧洲列强之林,阿姆斯特丹成为了欧洲的金融中心,荷兰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光。

但是好景不长,在强权林立的欧洲,想拌和事佬独善其身一辈子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荷兰处于英法德三强的交叉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最终必须直面欧洲强国的压力。

早在17世纪60年代起,南面的邻居法国迎来了一位有为的君主——路易十四。这个被称为“太阳王”的皇帝一上台就扩充军备,从1659年的3万人扩充到1666年的9.7万人,到了1710年,法国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35万人。

荷兰本是殖民强国,他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沦为二等国家的?

太阳王的光辉烤得荷兰如热锅上的蚂蚁,在惶恐中不得不扩充自己的陆军,到1693年,荷兰的陆军也达到了9.3万人,这些人大部分都被派驻到南边要塞预防法国可能发动的战争。战备开支给荷兰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物价和利率都呈螺旋式的上升,这逼迫荷兰政府不得不增加税收,削弱了本国的商业竞争力。

南方的压力还没得到缓解,来自西边的英国又成为了一个潜在的劲敌。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衰落后,海上的权力真空被英国的皇家海军马上填补了。对于荷兰这样一个海陆混合型国家,走海路的殖民贸易是一大经济支柱,在荷兰刚兴起的时候,他在波罗的海的转口贸易也是另一个支柱,而现在所有的海上贸易要道都被英国所控制,这无疑是比法国严重得多的威胁。

荷兰本是殖民强国,他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沦为二等国家的?

不管是在18世纪荷兰的对法战争中,还是美国的独立战争中,作为英国的盟友,荷兰都希望能够在战时保持对敌国的贸易往来,因为荷兰人知道,没有了贸易,荷兰就没有了血液。而骄横的英国人却仗着皇家海军在海面上的绝对优势,对荷兰的诉求全然不顾,执意封锁法国海岸,禁止一切商船靠近法国港口,将荷兰的贸易线路完全切断。当伦敦的商人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阿姆斯特丹的商人却入不敷出。荷兰已经完全丧失了一个强国的尊严。

荷兰地处强国的夹缝中间,不得不参与国际竞争,然而纵使拥有精明强干的“金融天才”,以金融立国的荷兰人,最终还是倒在“地缘政治”的竞争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海上利益和殖民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