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巨亏5亿,每天关店13家,“中国版Zara”还能起死回生吗?

半年巨亏5亿,每天关店13家,“中国版Zara”还能起死回生吗?

快时尚行业风波不断。最近有着“中国版ZARA”之称的拉夏贝尔的日子很不好过。

业绩亏损、子公司破产、出租总部大楼...还有什么更坏的消息会再发生在这家曾号称国产第一(快时尚)女装身上吗?

据央视报道,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拉夏贝尔集团总部办公大楼,才投入使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其已于近日贴出了对外招租的海报。

缺钱到出租总部大楼来缓解资金压力,对此拉夏贝尔创始人邢家兴在采访中不无无奈的解释称,“面对业绩亏损和债务危机,拉夏贝尔选择出售不动产来渡过难关。”

在A股风光上市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不过两年的时间,便“落魄”至此,让人唏嘘。

01

业绩持续恶化

回顾拉夏贝尔的历史,其凭借最初的直营模式,通过疯狂的开店和多品牌渗透,在国内快时尚女装市场也曾一度风光无限,2014年在港交所上市后,又于2017年9月25日,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股的服装上市企业,当年它的营收曾经达到104.46亿元,位列国内营收最高的女装上市企业。

然而好景不长,自A股上市后没多久,拉夏贝尔的业绩就开始走低,2018年,拉夏贝尔营收101.76亿元,同比减少2.7亿元;不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6亿元,同比下滑132%。

2019年上半年业绩继续恶化,半年报显示,拉夏贝尔营收下滑9.78%至39.51亿元,同比下降23.2%;净利润亏损5.65亿元,同比下降333.9%;经调整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8亿元,较2018年同期下降了311.2%;扣非净亏损5.71亿元,同比下滑408.5%。

而且拉夏贝尔还收到了证监会的警示函,因为其在2019年1月31日业绩预告中披露的净利润与实际业绩存在较大差异,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充分、不完整违反规定。此后,拉夏贝尔董事长、总裁、首席财务官、董秘等遭到了上交所的通报批评。这一事件让拉夏贝尔的处境更为窘迫。

拉夏贝尔深陷持续亏损之外,其实控人股权质押还构成了违约。2019年8月6日,公司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邢加兴质押给海通证券的股份已低于最低履约保障比例,因其未提前购回且未采取履约保障措施,质权人已发出股票质押违约书面通知,构成违约。某投资人对媒体表示,“拉夏贝尔登陆A股两年,实控人质押临近“爆仓”,若不能有效化解质押风险,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

此外,拉夏贝尔因为品牌门店调整而引起的租赁方面的合同违约还深陷诉讼旋涡,被索赔近600万元,近年来因门店调整频繁而引发的诉讼或许还有很多。

股权质押违约公司自身的经营问题和财务危机让其在资本市场表现极其糟糕,截至10月23日收盘,拉夏贝尔报4.82元/股,较其2017年9月25日上市以来的最高位29.75元/股,已经下跌超过83.89%,如今的市值更是不足最高120亿元的四分之一。

02

断臂求生

拉夏贝尔的困境无疑与之前的激进扩张有关,其上市之初就提出了万家门店的计划,公司下面的品牌也在疯狂增长。在2011年之前,拉夏贝尔仅有3个女装品牌、1841家门店,根据天风证券研报,也是在这一年,其开始加速开店,到了2017年,公司的门店数量就远超同行业其他品牌,时至今日已增至19个,涵盖女装、男装、童装,如La Chapelle、Puella、UlifeStyle、Candie’s、La Babité、Siastella、INMIX、Segafredo、尚芭蒂等品牌,门店数量达9448家。

“多品牌、直营为主”的业务模式也给拉夏贝尔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具体包括拓展新品牌需要投入新的、更多的经营资源;新品牌处于培育期会出现亏损,拖累公司当期利润;新品牌培育发展过程较长,对品牌运营管理团队的能力要求较高等。

据悉,新产品不能及时更新,老产品又卖不动,如此高的库存,持续扩大增加了拉夏贝尔的现金流压力,根据央视记者报道,2014年-2018年,拉夏贝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8.55亿元逐年减少至1.57亿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急剧减少。

店铺数量剧增带来的是公司存货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多位行业分析人士分析称,在服装行业中,库存是企业最难承受的压力。而拉夏贝尔的糟糕现状就是高库存导致的连锁反应,2019年中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高达21.59亿元。应收账款自2014年至今每年都维持在10亿元以上,2019年中报显示有6.31亿元。

拉夏贝尔近年来不仅在直营模式影响下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盲目扩店和多品牌战略也逐渐显露疲态。业内人士对此指出,“洗牌频率快,一味坚持以前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法,势必会落后于行业发展的趋势,拉夏贝尔应即时找出痛点,提升产品创新力或可挽救公司颓势。”

为了扭转颓势,从2018年起,公司明显放缓了开店速度,全年新开店1132家,关店1311家,年度净开店数首次为负。同时,一边关店,一边朝着三四线市场下沉。而且进入到2019年,其还加大力度削减门店数量。此外还在积极剥离对业绩帮助不大甚至难以止损的品牌。

10月17日,鉴于业绩亏损上的压力,拉夏贝尔发布公告称,旗下杰克沃克因持续亏损,无法继续经营,拟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这也不是拉夏贝尔第一次为了生存而“断腕”。

今年5月与7月,拉夏贝尔分别以2亿元和2.75亿元出售旗下控股子公司杭州黯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七格格)以及天津星旷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股权。拉夏贝尔在公告中称,公司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司主动实施战略性收缩,重点聚焦核心女装业务发展。对于成长前景不确定的非核心业务以及预期未来大幅亏损或要较多资金投入的业务,将根据经营现状大幅减少或停止资源投入。而且还将持续对线下直营渠道进行优化。

截至 2019 年6月底,公司境内零售网点数量为6799个,较2018年12月底的9269个净减少2470个,平均每天净关店13家,较去年末净减少约26.65%。其希望通过削减品牌、关闭门店进一步推动战略收缩计划,给当前已经负重难行的集团扔掉包袱。

服装行业独立评论员马岗对此表示,“刚上市,有钱,看到外面的机会什么都想做。后来发现精力有限,只能聚焦做有限的事,收缩是必然的。拉夏贝尔当前售卖资产以及关闭亏损门店是明智的举措,它要先做精做强,再做大、做多元。”

03

是生是死?

去年以来可谓是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的转折点。在市场萎缩、红利逐渐消退、消费场景均大幅度变化的背景下,HM、GAP在中国业绩下滑、TOPSHOP、New Look、Forever21等陆续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定位快时尚品牌的拉夏贝尔也未能逃脱被洗牌的命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电商的成熟,许多淘品牌发展得如火如荼,年轻消费群体对线上平台的高度接受和青睐,凭借低价格以及定位快和时髦切入年轻人消费市场的拉夏贝尔等快时尚品牌已没有了当初的优势。

业内人士指出,拉夏贝尔业绩的下滑不仅跟行业大环境有关,还与其本身发展理念陈旧有关。服装行业变化非常快,拉夏贝尔没有跟上消费者心理的变化,还停留在工厂模式、流水线生产,产品未能进行差异化竞争。

在纺织服装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看来,“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模式已经从自上而下的消费导向转向自下而上的消费导向,快时尚品牌的制胜法宝不再是通过快速扩张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目的,而是要跟上消费者步伐,切合消费者趋于个性化、时尚化及流行化的服装需求。”

线上渠道对快时尚品牌的冲击是超乎想象的,目前包括拉夏贝尔在内的品牌希望通过线下渠道的优势,带动线上业务的发展。此外,从拉夏贝尔品牌业绩贡献占比中可以看到,双位数占比的全部为女装品牌,男装总体仅占6.7%,而且毛利率下滑最大。这也是拉夏贝尔当前急需剥离男装品牌以及其他盈利不佳品牌的重要原因。对此,拉夏贝尔近期反复强调,要调整主要发展策略,以主要女装品牌为核心的品牌差异化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拉夏贝尔等品牌还应注意潮流以及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年轻消费主力的偏好,在国潮兴盛的当下,拉夏贝尔在产品端或许应该在独特、个性以及更加多元化的需求方面做更多尝试。

至于拉夏贝尔未来会如何?能否走出泥潭?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这些落败的快时尚品牌有共同的失败原因,那就是大多数的品牌都显得创新不足,千篇一律的样式使消费者彻底失去了信心”。创新对拉夏贝尔这样的品牌尤为重要,拉夏贝尔除了通过削减品牌、关闭门店缩减经营压力外,最迫切的是需要依靠品牌自身去求新求变,用创新突破如今的发展困境,可能这个时间会比较久,但愿资本市场以及消费市场还愿意给与拉夏贝尔这个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