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冰雹,從140毫米到122毫米,淺談蘇聯BM-21“冰雹”火箭炮

在蘇聯的炮兵裝備序列中,火箭炮一直是一樣非常重要的技術兵器。從二戰爆發之前到蘇聯解體,蘇聯研製了不少性能優異,並且在世界範圍內知名度頗高的多管火箭炮。而今天,本文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蘇聯在冷戰期間研製的一款著名多管火箭炮——BM-21“冰雹”122毫米多管火箭炮。

戰場冰雹,從140毫米到122毫米,淺談蘇聯BM-21“冰雹”火箭炮

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

研製背景——蘇軍對包括“喀秋莎”在內的多種老款火箭炮性能的不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裝備的多管火箭炮主要包括BM-13、BM-8和BM-31三個系列的多管火箭炮,其中BM-13就是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

戰場冰雹,從140毫米到122毫米,淺談蘇聯BM-21“冰雹”火箭炮

使用300毫米火箭彈的BM-31多管火箭炮

這三個系列的多管火箭炮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都表現不俗,尤其是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裝備數量最多,使用範圍也最廣的多管火箭炮。但無論是使用82毫米火箭彈的BM-8多管火箭炮還是使用132毫米火箭彈的BM-13多管火箭彈,都存在隨著射程增大,射擊精度下降的問題。導致蘇軍為了保證火箭炮的射擊精度,不得不讓火箭炮部隊儘可能地靠近敵人,增加了炮兵部隊的危險。

戰場冰雹,從140毫米到122毫米,淺談蘇聯BM-21“冰雹”火箭炮

精度問題一直困擾著“喀秋莎”火箭炮

這些多管火箭炮射擊精度差的主要原因在火箭彈上,當時的火箭彈主要依靠彈體尾部的噴嘴噴射出的燃氣提供飛行的動力。如果要保證火箭彈的精度,就需要保證火箭彈發動機噴嘴與火箭彈的軸線要儘可能地保持一致。此外,火箭彈在飛行過程中是需要消耗推進劑的,致使火箭彈在不同飛行階段的重心是不同的,這也影響了火箭彈的精度。

戰場冰雹,從140毫米到122毫米,淺談蘇聯BM-21“冰雹”火箭炮

在火箭彈上鑽孔使射程問題更加突出

蘇聯在衛國戰爭期間曾經使用過一種提升火箭彈精度的應急方法,就是在火箭彈的彈體上鑽孔,利用這些鑽孔的燃氣讓火箭彈產生類似身管火炮炮彈的自旋,提升其飛行穩定性,最終達到提高火箭彈射擊精度的目的,132毫米的M-13UK和300毫米的M-31UK火箭彈就是這類產品。但是在實際使用中發現燃氣孔會消耗大量的火箭推進劑,導致火箭彈射程進一步縮水,因此並未全面推廣使用。

從渦輪發動機到M-14OF火箭彈——蘇聯新款火箭彈的探路之作

隨著戰後蘇軍對新型多管火箭炮需求的出現,蘇聯開始要求相應的研發機構開始設計新一代的多管火箭炮,以滿足蘇軍炮兵部隊的使用需求。而在新款多管火箭炮的研發之路上,蘇聯首先開始了對新款火箭彈的開發工作。

戰場冰雹,從140毫米到122毫米,淺談蘇聯BM-21“冰雹”火箭炮

德國210毫米的42型多管火箭炮

在蘇聯衛國戰爭之中,除了蘇聯之外,當時的德國也在使用多管火箭炮,比如其210毫米多管火箭炮,就給蘇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當時蘇軍300毫米直徑的M-31系列火箭彈相比,德國的210毫米火箭彈在直徑更小的情況下,射程達到了9.5公里,而蘇聯300毫米的M-31火箭彈射程只有4公里,還不到前者的一半。

戰場冰雹,從140毫米到122毫米,淺談蘇聯BM-21“冰雹”火箭炮

蘇聯在德國火箭彈的設計上獲得了新思路

在佔領德國後,蘇軍通過繳獲的210毫米火箭彈相關技術,發現了德軍在210毫米火箭彈上使用了渦輪發動機技術,使火箭彈的射擊距離更遠。此外,為了提升火箭彈的射擊精度,德國同樣選擇讓火箭彈產生自旋。但是和蘇聯使用排氣孔的設計不同,德國人在火箭炮發射管中刻了膛線,同時火箭彈體和火箭彈頭並非剛性連接,這樣就只有火箭彈體在飛行途中會進行旋轉,提升了精度。

很快,蘇聯在德國渦輪火箭彈的基礎上開始研製自己的渦輪火箭彈,這就是M-14OF型140毫米火箭彈。該款火箭彈是在蘇聯原來300毫米直徑的M-31火箭彈基礎上,糅合德國的設計思想而研製的新款渦輪火箭彈。

戰場冰雹,從140毫米到122毫米,淺談蘇聯BM-21“冰雹”火箭炮

140毫米口徑的M-14OF火箭彈

M-14OF火箭彈和原來的蘇制火箭彈和德制火箭彈在外形上有較大的不同,因為要在刻了膛線的定向管中使用,因此取消了老式火箭彈上用來在飛行中保持平衡的水平尾翼,該款火箭彈在經過蘇聯軍方的多次測試後最終通過驗收,因為該項目方案為“TRS-24”方案,因此與其配套的多管火箭炮就是BM-24多管火箭炮。

戰場冰雹,從140毫米到122毫米,淺談蘇聯BM-21“冰雹”火箭炮

BM-24多管火箭炮系統

BM-24火箭炮和配套使用的M-14OF型140毫米火箭彈,是蘇聯在戰後研製的多款新型火箭炮系統中性能較為優異的一款,為後來“冰雹”多管火箭炮系統的誕生探索了新的技術發展之路。

經典的誕生——“冰雹”項目的立項和M-21OF火箭彈的誕生

1960年,蘇軍要求開發使用戰後第二代火箭彈的新型多管火箭炮系統,項目代號為“冰雹”,預計裝備給蘇軍野戰部隊的營級炮兵單位進行使用。

M-21OF火箭彈和M-14OF火箭彈的研發時間間隔並不大,因此M-21OF火箭彈上直接採用了部分M-14OF火箭彈的設計,比如渦輪發動機技術和火箭彈彈體自旋設計。不過考慮到蘇軍對M-21OF火箭彈的性能要求更高,因此M-21OF火箭彈還採用了一些不同於M-14OF火箭彈的設計。

戰場冰雹,從140毫米到122毫米,淺談蘇聯BM-21“冰雹”火箭炮

M-21OF火箭彈

為了進一步提升火箭彈的射擊精度,M-21OF火箭彈使用了摺疊尾翼設計,摺疊尾翼本身帶有一定的弧度,緊緊貼合在火箭彈的彈體上,在火箭彈出膛之後,依靠火箭彈彈體旋轉的慣性展開摺疊尾翼。為了能夠讓帶有摺疊尾翼的火箭彈順利裝填到發射管內,M-21OF火箭彈彈體前後的直徑是不同的,後部彈體直徑較小,以保證火箭彈與發射管的軸線保持一致。

戰場冰雹,從140毫米到122毫米,淺談蘇聯BM-21“冰雹”火箭炮

M-21OF火箭彈彈體後部有摺疊尾翼

因為使用了新型發動機,加上依靠摺疊尾翼和彈體自旋來保持射擊精度,因此M-21OF火箭彈的發動機得以將做功主要集中在對彈體的推進上,因此當時該款火箭彈的最大射程能夠達到20公里。1963年,蘇軍在經過多次射擊測試後,批准122毫米M-21OF火箭彈及其配套的多管火箭炮系統定型,編號BM-21,一代經典“冰雹”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就此誕生。

“冰雹”多管火箭炮系統上佈置了40根發射管,每根發射管均可以單獨拆卸下來進行保養,使用與維護都很方便。此外,傳統的多管火箭炮在射擊時會使用千斤頂來保持車體的穩定性,但是BM-21多管火箭炮為了提升反應速度,並沒有使用千斤頂來穩定車身,而是使用了車體後部的兩個緩衝橋墊。

戰場冰雹,從140毫米到122毫米,淺談蘇聯BM-21“冰雹”火箭炮

“冰雹”多管火箭炮的40管發射器

“冰雹”多管火箭炮的彈藥種類也比較豐富,除了9M22破片-爆破彈之外,“冰雹”多款火箭炮系統還能夠使用9M23爆破-化學彈、9M22S引燃式火箭彈、9M42照明火箭彈和9M43煙霧火箭彈,各種火箭彈可以混搭使用,能夠對各種非裝甲目標造成可觀的殺傷,基本上滿足了蘇軍對其的性能要求。

後記

蘇聯的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基本滿足了蘇軍炮兵對敵人有生力量和暴露目標的殺傷需求,因為其性能優異,蘇聯還通過為其更換底盤等方式,拓展出了更多的型號,直至今日,世界上許多國家仍然裝備有“冰雹”多管火箭炮。

戰場冰雹,從140毫米到122毫米,淺談蘇聯BM-21“冰雹”火箭炮

單管的“冰雹-P”火箭炮

出了車載多管型號之外,蘇聯也有把單管122毫米火箭發射管拆下來單獨使用的記錄,比如“冰雹-P”單管122毫米火箭炮,就是一個案例,這也算是“冰雹”火箭炮家族延伸出來的一個小分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