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东区四举措全力消除大班额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西宁市城东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扎实落实“两为主”政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区属小学大班额教学班数由2018年的137个降为33个,占比从35.4%降为7.9%,大班额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据了解,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安排部署,将消除大班额作为重点工作攻坚克难,建立控制大班额长效机制,加快新建学校、改扩建学校项目建设进度,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总量,研究制定《城东区义务教育学校消除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对全区教育资源进行总体规划,积极组织召开区属学校消除大班额工作约谈会,摸清底数、明确任务,按照时间节点分解任务,严格管理、严控增量,立足长远、综合施策,压实责任、加强调度,区属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一校一策,一班一案”,坚决完成消除大班额工作任务。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给增量。先后实施园山回族小学、十里铺小学、八一路小学、韵家口小学和东方小学5所学校迁建和改扩建项目。园山回族小学、十里铺小学、八一路小学和韵家口小学4所学校迁建和改扩建项目已投入使用,共新增48个小学教学班,扩充2640个学位;正在实施的东方小学改扩建项目预计到2020年完成后共新增21个教学班,扩充1155个学位,有效缓解了全区适龄儿童就学压力,提升了小学阶段义务教育供给能力。

此外,建立健全教师补充长效机制,通过公开招聘、招录免费师范生、引进优秀人才等途径补充专任教师,近三年共补充教师116名。近三年赴青南地区支教交流共39人,集团化办学交流教师共18人,区域内交流校长教师共115人,逐步实现了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的均衡,促进了城区校和薄弱校之间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与此同时,科学合理分流调剂,严格学籍管理。晓泉小学、东方小学、杨家庄小学、周家泉小学、八一路小学、园山小学、十里铺小学、韵家口小学8所学校共扩充21个教学班,有效降低了本校和周边片区学校的占比。各学校严格管理学籍,严审插班条件,严把转入关口,禁止随意转学插班,坚持“一生一籍,籍随人走”,有力遏制了择校及大班额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