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01

馮康是誰?

中國現代數學大廈的建立,馮康絕對算一個支柱。雖然他不像華羅庚、陳省身、陳景潤那麼出名。

但他創造的有限元方法理論,是和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層子模型一樣耀眼的成績。

他身患殘疾,也曾不堪重壓。

他最終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不過是在逝世4年之後。

在計算數學領域設立了馮康獎,馮康院士到底做過什麼,值得我們紀念?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從左至右:大哥馮煥博士,馮康院士,小弟馮端院士,大姐馮慧教授,姐夫葉篤正院士

02

師爺的兒子

馮康父親是前清秀才,後來科舉廢止,作為紹興人,做起了“紹興師爺”,也就是做幕僚。辛亥革命後,到國民政府中任職。

馮康的童年是比較幸福,家境還算不錯,衣食無憂。他排第三,他弟弟馮端後來是院士,姐夫葉篤正也是院士,大姐馮慧是博士,大哥馮煥也是博士。

他記憶中,父親書房放著大量的書籍,這也是他喜歡去的地方。

馮康在蘇州中學順利完成學業,接受現代教育的同時,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有傳統文化的底子。

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日軍大舉侵略上海,並大肆轟炸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美稱的蘇州,在轟炸下滿目瘡痍。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馮家的住宅也毀於戰火,父親的書籍也毀於一旦,他們只能暫時租房子住。

年少馮康從避難所出來,看到滿城的殘垣斷壁,他第一次感受到戰爭殘酷。

馮康雖然身體羸弱,但從小就有一個讀書報國的心,後來以優異成績考入了中央大學,攻讀機械系,就是希望造出,不讓國人受欺負的機器。

在重慶讀大學期間,父親因病去世,馮康失去了經濟來源,家境殷實轉為貧困。馮康承受喪父之痛的同時,也開始打工負擔家庭開支。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03

人生的苦難

馮康讀了兩年機械系之後,發現這並不是自己喜愛的,便又修讀了物理專業。

攻讀雙位學使得他推遲了畢業,但工科的紮實訓練,也為他後來的科研創新打下了基礎。

在戰火中的中央國立大學,條件是艱苦的,教室基本都是臨時搭建的,牆面由籬笆編成,用泥巴糊上,屋頂用茅草覆蓋,一下雨,教室裡的座椅就泡在泥水裡。學生宿舍則是大統艙式,相當於疊了幾層的大通鋪,裡面塞滿了幾十個學生。

天上常有敵機的轟炸,這些教室多次被炸彈震塌,但這批學生在戰火中孜孜不倦地學習,除了實現自身價值外,同時也為了抗日救國。

馮康是個好強的人,雖然身材瘦弱,但在學習上力求做到第一。如果考試成績是第二名,他就會覺得自己很失敗。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馮康與兄姐於蘇州家中合影,從左至右:大哥馮煥,姐馮慧,馮康,弟馮端

在畢業的關鍵時刻,馮康卻患上了脊椎結核病。這種病在當時很難醫治,並且因為家境困頓,沒錢去醫院,馮康只能在家休養,就這樣躺了一年多。

這一年是痛苦的,身體不能動,伴隨著病痛,脊椎發生了彎曲,身體上還有個口子在流膿。

馮康那時覺得世界都是灰暗的,後來抗戰勝利,同學歡欣鼓舞的參加建設,自己如同廢人一樣躺在床上,一向好強的他,幾乎絕望了。

幸好母親和姐姐弟弟從外地趕到重慶照顧他,有了家人的溫暖,讓馮康重燃希望。

在患病期間,馮康最終沒有放棄自己,堅持自學。手腳移動困難,腦子還是清晰的。他把愛好轉移到了數學上面,這一年,他閱讀了大量的數學資料,在數學著作和公式裡,他稍稍忘卻了疾病的痛苦。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在病床上的一年,他也讀大量的文學著作。他最愛莎翁的作品,希望通過大聲地朗讀,從中汲取力量:

讓受傷的鹿去哭泣,無恙的野兔活蹦亂跳,有的該守夜,有的該睡覺······命運的輪迴就是如此!

奇蹟降臨到馮康身上,在沒有用任何藥物的情況下,馮康靠著自身意志力和抵抗力,化膿的傷口竟然奇蹟般的癒合了,他能下床走路和活動了。

但馮康也落下駝背的終身殘疾。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04

新生涯

康復後,馮康結束了自學生涯,併到嚮往已久的清華任教,在數學領域,經過華羅庚和陳省身的教誨,馮康展現出了異於常人的天賦。

因為在數學研究所表現突出,他被選為留蘇研究生。這是新中國第一批留蘇學生。

在蘇聯,馮康師從盲人數學家彭特亞金。可能都有被殘疾困擾過的經歷,他對這位盲人數學家,幾乎是英雄般崇拜。導師彭特亞金不僅在學術上的點撥他,也幫他重新樹立了自信心。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在蘇聯馮康的脊椎結核病曾復發過,但得益於蘇聯的醫療條件,經過一年的治療,終於痊癒了。

回國後,馮康將研究方向放在了國際上剛剛興起的廣義函數理論的研究上,經過四年的努力,他所建立了廣義函數空間的對偶定理和廣義梅林變換,這對於微積分方程和解析函數論都有極大的應用,直到現在依舊是經典。

37歲的馮康已經一個成熟的數學家了。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05

改行研究計算機

在數學上已經小有成就的馮康,被派去計算機研究所第三實驗室工作。

自此英國的第一臺計算機自誕生以來,計算機就深刻影響著世界,甚至影響了二戰的戰局。

一窮二白的新中國,也急切需要突破這項技術。在核武器、導彈、大壩、地質勘探,氣象學等領域,光靠人力計算是不行的,新中國需要有自己的計算機。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馮康到任之後,首要任務是組建和培訓計算數學隊伍。因為有工科背景,許多學科交叉問題在他這裡能夠很好的解決。經過一年半,在馮康等人的努力下,初步培養了一批計算機數學隊伍。

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我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03機試製成功。並且在馮康的帶領下,三室利用自己編寫的程序進行了多項計算。又在建國10週年前,完成了104機的自主研發,自此,國人終於掌握了計算機技術。

在科研工作中,馮康也是不服輸的,他脾氣有時大了一些,對學生很嚴格,但因為實力過硬,他的學生都很服他。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劉家峽水電站是我國第一個百萬千瓦級大型水電站,但在大壩的建設過程中,遇到了許多難題。

因為建水電站除了需要鋼筋、水泥、發電機等硬件,也離不開計算數學的軟件。

計算機研究所承接大壩應力計算任務。傳統的差分法難以應對如此複雜的工程。在馮康的牽頭下,我們獨立研發出了一整套解微分方程邊值問題的計算方法,這套方法後來被稱為有限元方法。

馮康開創的有限元方法,在當時不僅解決劉家峽大壩的建設問題,也是計算方法進展的里程碑,被推廣到世界,三峽、葛洲壩等工程都有應用,直到現在也被廣泛認可。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06

看不懂人心

在當時,馮康是全中國最懂計算數學的人之一,但接下來的動盪歲月,就讓馮康看不懂人心了。

馮康在高中曾參加過軍訓,軍訓是復興社組織的,全江蘇高中都一樣。馮康並不知情,此時就被安上了“七國特務”的罪名,關牛棚,不斷受到傷害。

這是馮康最看不懂人心的時刻,他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周圍的人怎麼了?自己的科研工作中斷了,就如同當年在病榻一樣,這一停就是十年。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許多知識分子因為不堪受辱選擇自己了斷。一向孤傲的馮康不堪壓力和侮辱,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

因為對蘇州的留戀,他逃出來,想要在有美好記憶的蘇州結束生命。他的出逃引起了別人注意,單位派人去找他,陰差陽錯地救了他一命。

數年後,當年押解他回京的年輕人,曾誠恐地向他道歉。馮康反而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說要不是他們及時趕到,他在蘇州就自行了斷了。

他最遺憾的,是浪費了自己科研的黃金時期。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07

發揮餘光餘熱

但科技春天來了之後,馮康再次在數學中找到了慰藉。並在晚年完成了又一個科研高峰——辛算法。

但在婚姻生活上,馮康並不成功,兩次婚姻都不美滿,可能是因為性格高傲的原因,他並不好相處,晚年基本上是獨自一人生活。

弟弟馮端晚年去看望哥哥,經常看到哥哥在吃泡麵罐頭等食物。

人心對於他來說太難懂了,只有數學可以忠實的陪伴自己,晚年的馮康,經常一個人挑燈工作。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他知道科學和工程計算的水平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這一領域的研究工作在發達國家都受到相當的重視。然而我們落後了很長時間,再不追趕,就真的晚了。

作為院士,他意識到國內人才的稀缺,在科研工作的同時,親自命題判卷,指導研究生,晚年在教育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

馮康先生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因為連夜審閱論文和準備文稿,勞累過度,倒在浴缸裡不幸去世。

晚年的馮康,在科研科上依舊爭強好勝,他曾有一個遺憾,辛算法在申報國家自然科學獎時,只被評為二等獎。在他逝世4年後,他的學生為他再次申報,終於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這是當時國內對科學家的最高榮譽。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08

馮康院士曾說過一句話:

一個科學家最大的本領就在於化複雜為簡單, 用簡單的方法去解決複雜的問題。

馮康對國內數學和計算機領域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填補了國內空白,拉近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他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用知識兌現了讀書報國、科技報國的理想。

馮老這輩子雖然獲得榮譽無數,但也頗為坎坷。身材瘦弱,卻富含智慧與知識。他並不是完美的,但卻是真實的,悍然獨立,剛正不阿。

他更像一個普通人,經歷磨難,千錘百煉之後,走完了一生。有遺憾,也有驕傲!

馮康:60年前造出國內第一臺電腦,這個院士懂數學,卻不懂人心

————————end————————

爾知語錄,講述科學家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