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湿地与你“藕”遇,看荷塘深处的采藕人


寒冬时节,位于天津武清大黄堡湿地内,藕塘与芦苇随风舞动。然而,在这片看似了无生机的淤泥深处,却蕴藏着一种白皙的自然美味——白莲藕。

莲藕从11月初开始采摘,要持续2个月才能全部采摘完毕,1300亩藕塘预计能收获320多万斤莲藕,主要销往北京、天津、辽宁等地。

水波涟涟的藕塘中,采藕人弓着腰忙碌着,他们一手握着高压水枪,一手摘掉荷叶,手顺着荷梗抓到泥下的莲藕,再用高压水枪把莲藕周边的泥巴冲洗开来。

没了厚厚的淤泥覆盖,白白净净的莲藕大多能浮在水面上,俯身拨开水面的浮草,捡起一个个莲藕,在水面上留下一行行波纹。

来自安徽芜湖的采藕人张福余介绍:从年初开始就一直在藕池忙乎,现在终于到了收获时节,心里可高兴了。采藕过去都用脚踩藕用手拔藕,效率低下,现在都换成用高压水枪冲藕,采藕效率大大提高,每天能采2万多斤。

采藕队现有10几个人,从早上7点就开始忙乎,要一直干到下午5点多,预计采收到春节完成。

从早上7到下午5点,除了中午吃饭,采藕人要待在齐腰深的水里8、9个小时,身上穿的胶质防水服是按照身材挑选的,怕灌水,也怕挖藕时不利索,工作时基本上都不能穿厚棉衣。

从早上7到下午5点,除了中午吃饭,采藕人要待在齐腰深的水里8、9个小时,身上穿的胶质防水服是按照身材挑选的,怕灌水,也怕挖藕时不利索,工作时基本上都不能穿厚棉衣。

一船船鲜藕上岸,就能入锅做菜了,以质细洁白、甘甜无渣而颇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地方积极响应‘退渔还湿’的国家政策,在池塘清塘后全部种上了莲藕,通过打造‘水上牧场’进一步改善水质,有效减少养殖对湿地的影响,逐步恢复自然水生态系统。现在,不仅夏天能观赏荷花盛开的美景,到了冬天还能吃上自己种的莲藕,绿色无污染,真是一举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