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弹道导弹,下面加个助推器就能变成中程导弹吗?

短程弹道导弹,下面加个助推器就能变成中程导弹吗?

美国带头,现在已经事实上退出了中导条约。而美国也在退出中导条约后不到100天,就试射了自己的新中导。虽然目前还是1000多公里的射程级别。但是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导条约最低射程500公里的限制,也算是一种实际存在的新型中程导弹了。美国之所以研发的这么快,俄罗斯方面怀疑美国已经在至少3年前就秘密的开始了对新中导弹道导弹的研发。只是在已经有成果的前提下,才以俄罗斯违反条约为借口,公然退出中导。因此俄罗斯人认为美国人现在在这方面做的非常的不地道。等于公然把条约的另一个当事方俄罗斯耍了,然后还倒打一耙。更欺负俄罗斯现在经济实力不济,没法在同样短暂的时间内,也推出自己的新中导。瀚海狼山认为这次俄罗斯认识到美国人在耍滑头,生米先煮成熟饭再破坏条约的看法,还是说到了点子上。

短程弹道导弹,下面加个助推器就能变成中程导弹吗?

美国人实际就是这么干的。除了提前在中导的研发上发力,能这么快见成效,还在于美国平时对固体火箭技术并未荒废。虽然过去30多年,美国各大军种都按照当年的条约要求来,没有实际部署的中程导弹,但是美国国内从来不缺成熟的固体导弹技术。特别是近20年兴起的中段反导。美国研发了多种直径和射程的反导导弹。在配套的不同直径的固体发动机技术,以及先进的固体推进剂技术上,美国一直处于全球第一集团。而这些中段反导和部分大气层外末端反导用到的固体发动机,如果修改弹长和制导系统,就比较容易改装成中程导弹。与之相反,俄罗斯方面这些年主要注重新型洲际导弹和短程战术弹道导弹的研发。洲际导弹先不说。在短程导弹上,虽然有陆军的伊斯坎德尔和装备俄空天军的匕首空射导弹。

但是这两种短程弹道导弹的部署数量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多,加起来也很难超过300枚。而在当年彻底销毁了SS20导弹之后,俄罗斯目前并没有现成的中导生产线。就是想寻找一种直径合适的中导发动机,都比较困难。一般来说,短程弹道导弹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一般不超过1.2米,一般在1米到1.1米。而中导的主固体发动机直径在1.4米到1.5米。洲际导弹的固体发动机直径大多在1.8米以上。美国曾经有直径在1.5米的侏儒洲际导弹,但那是特例,而且也没有大规模装备。现在不论陆射还是潜射的洲际导弹,大多数的推进器直径都在1.8米到2.2米之间。那么在目前俄方没有合适的固体发动机的情况下,要想快速的恢复中导,于是有人就想出了简单办法:在俄军现有的短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下面加一节更大直径的推进器。这样来快速恢复中导能力。

短程弹道导弹,下面加个助推器就能变成中程导弹吗?

实际上这更像是军事爱好者的想法,要真正实现并不容易。首先所有弹道导弹发射后都要有程序转弯。而短程导弹只能控制原先的弹体,要增加控制后面加大的助推器,让其准确按照弹道飞行并不容易。其次,中导的弹头再入烧蚀和短程弹道导弹差距巨大,这个也需要重新设计弹头。因此用现有的短程导弹加一节升级,远远不如从头研发更可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