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市長局長當起項目“首辦人”

膠州:市長局長當起項目“首辦人”

2019年11月23日 青島日報1版

圍繞鄉村振興,頂格協調推進農業大項目建設

膠州:市長局長當起項目“首辦人”

立冬過後,天氣漸寒,但膠州市裡岔鎮的青島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項目現場卻是熱度不減。

11月21日,記者在青島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項目施工現場看到,現場工人幹得熱火朝天,一棟棟高樓、廠房正拔地而起。

“目前,工地上每天都有三四百人同時作業,一期總投資5.2億元、規劃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的中央廚房項目已經基本完工,年底就能投產。”施工現場經理陳棟照興奮地告訴記者,“這個中央廚房項目將作為利群集團旗下所有豆製品的核心生產基地,也就是說今年年底,青島市民將從利群超市買到‘裡岔產’豆腐、豆芽等。”

胶州:市长局长当起项目“首办人”

桃李春風田園綜合體項目樣板展示區。 任曉萌 攝

總投資50億元的青島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是鄉村振興重點項目,主要分為倉儲保稅區、市場交易區、深加工區和綜合服務區四大區域,除了一期中央廚房項目已經完成主體施工,元旦前即可全面投產外,二期的青島利群現代物流項目,規劃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目前也正在加緊基礎建設,預計2021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該項目全部達產後,將形成農產品從種植到交易的完整產業鏈,極大地改善裡岔農業產業結構,帶動周邊建設高標準種植基地3萬餘畝,解決直接就業5000餘人,間接就業15000餘人,利稅超過5億元。”裡岔鎮黨委書記劉京明在現場告訴記者。

時下,圍繞打好鄉村振興攻勢,膠州全力以赴招引、落實、推進鄉村振興重點農業項目。一個個農業大項目不僅有力助推農業鎮街的產業振興,更成為當地一張張嶄新的名片,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到鎮街“組團式”發展。在青島利群現代物流項目北部,冠宇冷鏈物流項目二期6萬平方米的車間目前已投入使用。該項目作為利群產業鏈配套項目,它的加盟讓青島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項目更具產業集聚優勢。

而在膠州洋河鎮,世界500強企業豐益國際投資5億美元建設的益海嘉裡(青島)食品工業園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只用了半年時間。目前項目一期進展順利,地下基礎建設正在加緊施工,部分主體建設已經完成。這個項目總投資5億美元,規劃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主要建設油脂生產中心、麵粉加工、灌裝中心及智能倉庫、能源中心、風味油脂研發中心、中央廚房等,預計明年6月建設完成。

在益海嘉裡(青島)食品工業園項目推進過程中,膠州市、鎮兩級及相關部門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土地證辦結後只用了20天就拿到施工許可,比以前最快時限提速了40天。項目推進中,從市長到局長都動了起來,當起項目“首辦人”,企業有事情一個電話就能聯繫到鎮黨委書記。政府的高效率和精準服務栓住了企業的心,益海嘉裡決定將油脂生產中心、中央廚房等八大產業板塊都搬到膠州來。“我們將在膠州建設集團在國內投資規模最大的綠色、生態、旅遊式、智能化工業園,為青島傾力打造繼青啤之後的又一張食品名片。”企業負責人徐擁軍說。

“為打好鄉村振興攻勢,我們正以4個青島市級田園綜合體項目為帶動,以益海嘉裡、青島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等龍頭型產業項目為抓手,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持續推動一產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快速增長,推動鄉村振興全面起勢。”膠州市委書記孫永紅表示。

“項目建設進度全程都在衝刺。”陳棟照一邊指著項目現場的一棟19層建築,一邊告訴記者,這座利群綜合辦公樓,僅用12周的時間就完成了從6層到19層的主體封頂,平均一週一層,已經成為了膠州西南鄉的新地標。“當然,我們之所以能始終保持這種高速建設進度,全靠項目‘貼身保姆’忙前忙後、保駕護航。”

為更好地推進項目進展,裡岔鎮專班推進、“保姆式”一條龍服務,對落地項目“一對一”長期聯繫、跟蹤服務。青島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項目建設前,規劃區內貫穿一架高壓線路,為消除高壓線路對項目建設的影響,項目組提出申請對其進行遷移。裡岔鎮黨委副書記史明高作為該項目的包項目負責人,瞭解到情況後積極對接膠州市發改局、交通局、供電公司,同時跟周邊相關社區的負責人溝通,實地勘察現場、多方論證,及時完成了高壓線路和線杆的遷移,保障了項目建設的進度。

位於裡岔鎮的青島藍城桃李春風田園綜合體項目,從3月7日的一片空地,到10月7日開園綻放,7個月累計投入1億元,平均每個月1400餘萬元。精心打造的祓園十景與祓澤湖對岸的百畝花田遙相呼應,一派山水林田的田園牧歌小鎮已具備雛形。

對於桃李春風項目項目,裡岔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將其列入裡岔鎮重點項目,專門組建了包括綜合協調組、土地流轉組、規劃建設組等在內的7個服務組,全力保證項目按期開工、快速推進。服務組採取“靠上”“盯上”的方式,由專人到相關職能部門對接,概規論證、簽約落地、規劃審批、土地建設手續……環環相扣、“無縫銜接”。“我們要與企業一起,努力把這個項目打造成鄉村振興的一個樣板。”劉京明說。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任曉萌 通訊員 李穎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