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郊区的笔管堡村,有一支“闯关东”的蓬莱苏姓后人

东三省有很多“闯关东”的山东人后裔,这一点已经不需赘言。但因为年代久远和资料缺乏的关系,多数闯关东后裔对于祖籍地的概念都很模糊,有的只知道是山东省,有的只知道是登州府,能精确到县的,大概十之五六;能精确到村庄的,十之一二;在少数知道祖籍村庄的人当中,现实中能够找到的(古今村名变化很大),又大概只有一半。闯关东后人寻根之难,可见一斑。

难,诚然是难,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这次要介绍的一支闯关东后人,就对祖籍地记载十分清晰,不仅精确到府到县到村,并且这个村现今仍能找到。值得一提的是,这支人闯关东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清初,年代如此久远,祖籍信息传承的还如此清晰,难能可贵。

这支闯关东后人,分布在辽宁省鞍山市郊区的笔管堡村。按照现在的区划,笔管堡村属于鞍山市铁西区永发街道,不过这里距离海城市和千山区也不远,属于三区市交界的地方。而在明清时期,这里地处海城和辽阳之间,算是“金复海盖”的界线上。

鞍山市郊区的笔管堡村,有一支“闯关东”的蓬莱苏姓后人

(配图均为明清时期登州府驻地蓬莱风光)

笔管堡村有不少苏姓人,根据族谱记载,这支苏姓人的原籍在登州府蓬莱县塌地桥。如今的烟台蓬莱市境内,的确有个塌地桥村(社区),就在城郊。而根据蓬莱县志记载,塌地桥村主要有宁、苏、杨等姓氏,苏姓也在其中。

鞍山市郊区的笔管堡村,有一支“闯关东”的蓬莱苏姓后人

从族谱记载的信息来看,笔管堡村的苏姓人先祖,是在清顺治年间“奉旨”从塌地桥村北上,在关外落户已经有将近四百年的时间。

在清代史料当中,笔管堡这个地名有所提及,据说盛京内务府曾在此分设粮庄,由苏姓庄头承领庄地,耕种纳粮。照此推论,蓬莱这支苏姓似乎是在清初投充到内务府辖下的田庄,因此族谱才称“奉旨”迁徙。

鞍山市郊区的笔管堡村,有一支“闯关东”的蓬莱苏姓后人

也正因为这段渊源,笔管堡的苏姓人,才保留下来比较清晰的原籍信息,这一点与后来自发逃荒闯关东的其他民户不同。其他民户来到关外之初,大多无依无靠,文化程度也不高,原籍信息只能通过口口相传,年代一久,很容易失传或者讹传。

鞍山市郊区的笔管堡村,有一支“闯关东”的蓬莱苏姓后人

在笔管堡村的附近,有一座双龙山,笔管堡的名字,相传与这座山有关。所谓双龙,也可以联想为“笔架”的形状。根据鞍山地名资料记载,古代有位从南面来的先生路过此处,认为这里的风水不错,只是光有笔架而无笔管,建议以“笔管”命名与笔架山相符,笔管堡的名字因此而来。

可惜的是,笔管堡苏姓族谱,笔者仅见部分序言,而未观其全貌。蓬莱塌地桥苏姓是何渊源?闯关东之后有多少支派,暂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