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如何评价?

小龙女5505


锦衣卫是明朝一个情报机构,类似于现代的特工部门。锦衣卫作为服务皇帝的军事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可以逮捕朝廷大小官员,而且被锦衣卫拒捕的人一般不进行不公审讯,这就极有可能造成很多冤假错案。因此在整个明朝时期人们对锦衣卫的评价不是很高。

锦衣卫的首领被称为锦衣卫指挥使,这是个权力很大的官职一般由皇帝亲信的武将担任。锦衣卫最初是由朱元璋设立的,朱元璋利用锦衣卫除去了很多大臣,到了朱元璋晚年的时候该杀的大臣基本都已经清楚于是他就废除了锦衣卫。后来朱元璋病逝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当上了明朝的皇帝,即为建文帝。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手握雄兵觊觎皇位,终于在姚广孝等人的辅佐之下将建文帝从皇位上拉下来,自己当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也自知自己的皇帝宝座来路不正,为了监管群臣又将锦衣卫重新设立,并且任命纪纲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说起纪纲这个人他本来是一个生员,在燕王朱棣起兵的时候军队经过纪纲的家乡临邑,纪纲主动去求见朱棣表示要为燕王卖命。纪纲虽然是个生员,但是却善于骑射又加上其人善于揣摩他人心意,因此朱棣见到纪纲之后很喜欢他。后来纪纲协助朱棣夺取天下之后,朱棣就让他出任锦衣卫指挥使。

我们说朱棣是谋反篡位登上皇帝之位的,因此在当时朱棣很像了解朝廷之中那些大臣对他不满,纪纲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当然明白朱棣的想法,于是广散锦衣卫于天下替皇帝打探臣民的看法。当时一些对朱棣不满的大臣被纪纲抓获,纪纲假惺惺的将这些人带到他的府中对这些人说,你们不用太担心,我会在皇帝面前给大家说情原谅你们的罪过。这些被抓的人对纪纲心怀感激纷纷拿出钱财来贿赂纪纲。等到纪纲将他们的钱财榨取的一干二净的时候,就把这些人拉倒市场诛杀了。从这件事足见纪纲为人不仅贪婪而且还十分奸诈。

纪纲长期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经常假借皇帝的名义办事,只要是被他盯上的富商最后无不被他敲诈勒索,而且纪纲曾多次抄掠王公大臣的家从中私自拿取财物以饱私囊,甚至连藩王的冠服,帝王所用的器物都敢私自收藏。纪纲背着朱棣皇帝干了很多大逆不道的事情,这是因为锦衣卫指挥使只对皇帝负责,一般人钳制不住他,而且他们执行任务的时候经常会打着皇帝的口号,可以说锦衣卫指挥使几乎快拥有和皇帝一样大的权力了。纪纲经常冒用皇权办事觉得很爽,时间一长自己就萌生了当皇帝的想法,他私下蓄养亡命之徒,制造刀剑弓弩数以万计,准备篡位。最后却被一个仇恨他的不知名小官给举发了,朱棣得知自己的奴才不想当奴才了想做主子那还得了,于是命令将纪纲收押,后来将其在市场肢解。


扯火哥


对于纪纲这个人,我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首先,他是个武艺高强野心勃勃的人物,而历史上的纪纲也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特务头子。年少的纪纲聪明干练文武双全,而且善于观察人心。纪纲曾经到县学念书,也就是说他是秀才出身。纪纲后来因为品行不端的原因被开除学籍。纪纲也是个胆略过人的人,革除功名后的他索性投奔了朱棣。

 

那时朱棣正在北征,预备夺取侄子的江山。纪纲没有背景,也没有能够接近朱棣的机会。纪纲当街拦下了燕王座驾,下跪后情真意切地表明了自己想要跟随燕王的决心。朱棣欣赏纪纲的胆识和才华,将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此后的十余年间,朱棣一直对纪纲宠信有加。

 

纪纲在朱棣登位后变成了一个为虎作伥的人。永乐将大明王朝的特务系统锦衣卫交给了纪纲管辖。锦衣卫是皇帝的密探和打手。在洪武初期,朱元璋的杀戮都是由锦衣卫完成。朱棣这个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在朝中遭到了很多非议。一些有气节的大臣宁死也不肯效忠朱棣。永乐帝只能采取高压的政策,纪纲得以大显身手。

 

纪纲秉承皇帝的旨意,将锦衣卫的规模扩大了好几倍。纪纲也招揽了许多无赖,将他们分布在京城的各个角落为自己打探消息。纪纲将收到的消息整理成册汇报给皇帝,皇帝将这些事件的审讯权力交给了纪纲。凡是皇帝憎恨的官僚,不管他是好是坏,纪纲都会将他们网罗罪名并处以极刑。纪纲利用自己的权力搜刮民脂民膏,排除异己。

 

不可否认,纪纲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揣摩上级心思的人物。但是纪纲野心勃勃,过于心狠手辣。这就是纪纲的评价。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望采纳!

 




历史映像机


<strong>纪纲(?—1416),山东省临邑宿安乡人,诸生出身,他自幼习武,最善骑马射箭,武艺超群。为诸生时,因为妄自邪说,被老师逐出师门。纪纲性格阴鸷,做事勇猛果断,遇事能随机应变,善于变通。 

 

明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组织靖难军与侄儿建文皇帝争夺天下。建文二年,燕王率领大军与建文皇帝五十万大军激战于德州以北,建文皇帝的护国军战败南逃,燕王攻破德州城。

五月,燕王率领二十万铁骑路经临邑,在临邑东北二十多里处演练骑兵,附近几十里内人民惨遭蹂躏,几乎灭绝人迹,临邑至今遗留有演马庄。临邑自古有宿安店,燕王朱棣路过此地时,宿安人纪纲与同乡穆肃结伴投军,纪纲冒死扣住燕王坐骑,请求自愿跟随燕王效命。燕王喜纪纲胆略过人,弓马娴熟,当即将他收为帐下亲兵。  

燕王大兵围攻济南时,遭到山东参政铁铉顽强抗击,燕王久攻不下,命人将劝降书用弓箭射入境内。济阳诸生高贤宁与纪纲是同学,高贤宁作《周公辅成王论》用弓箭射回城下,燕王得书后非常高兴,佩服高的文笔。后来,燕王围攻三月不克,率军撤回北京。

建文四年,燕王绕道攻破南京继皇帝位,下令搜捕高贤宁,高贤宁被逮捕以后,燕王想封他官职,高贤宁宁死不屈,燕王派纪纲前去劝降,纪纲与高贤宁在一起读书时,两个人相处很友善,纪纲被老师逐回家后,两个人一直有书信来往,纪纲好言相劝高贤宁接受官职,高贤宁说道:“君被学校驱逐,造反故应尔,我食朝庭俸禄多年,决不能负义投降。”纪纲知无法改变其志向,婉言回复燕王,燕王遂将高贤宁释放回家,这是纪纲所做的一件善事。  

燕王在南京称帝以后,大封功臣,封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一跃成为锦衣卫的最高指挥官。燕王夺取帝位以后,害怕以前旧臣暗中不服,传令锦衣卫千方百计侦探大臣言行,借故大肆杀戮,将建文皇帝时期的大臣几乎杀绝,天下无不为之侧目。  

纪纲桀骜不训,诡计多端,他善于迎合燕王旨意,受到燕王格外宠爱,很快又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兼掌锦衣卫。纪纲一时成为权焰熏天的权臣,更加卖力地替燕王铲除异已。名臣解缙因为劝阻碍燕王更换太子,得罪了汉王朱高煦,燕王北征时,解缙私谒太子,被汉王检举揭发,解缙被囚禁死牢中。

汉王买通纪纲,派人将解缙弄到雪地里活活冻死。武阳候薛禄跟纪纲争夺一名美色女道上,被纪纲用铁瓜打得脑裂几乎死掉,浙江按察使周新受到纪纲诬陷,以谋反罪被处死。种种不法得逞后,使纪纲更加胆大妄为起来。  

明永乐五年,徐皇后病故,燕王下诏全国选美,各地送来的美人到达京师后,纪纲挑出绝色美人藏于自已家中私纳。纪纲查抄到已故吴王的冠服后,私自隐藏在家中,有时还穿在身上,命令左右饮酒祝贺,高呼万岁,没有一个人敢告发。纪纲家中私养了大批亡命之徒,暗中修建隧道制造了数以万计的刀枪、盔甲和弓箭。

永乐十四年端午节,燕王亲自主持射柳比赛,纪纲想学秦代的赵高指鹿为马,他对锦衣卫镇抚庞英说:“我故意射不准,你把柳枝折下来,大声呼喊说我射中了,看看众人有没有敢出来纠正的。”庞英按照纪纲的话做了,在场的人竟无一个人敢出面纠正,纪纲高兴地说:“没有人敢难为我了。”

纪纲加紧了逆谋活动。不料,此事被一个与他有仇的太监揭发了,燕王大怒,将纪纲押送都察院审讯,查清楚他的种种不法行为后,将纪纲凌迟处死,将他全家男女老少发配戍边。


风吟者


纪纲这人绝不只是表面看来的一个只会媚上权臣而已,能走到他这一步的人靠媚上猜皇帝心思肯定是不够的。

至于他的恶已经记载很多了不用说,可以侧面分析一下他的功。

从锦衣卫的指责说起走,一个给皇帝收集情报控制天下的特务机关,锦衣卫指挥使显然是皇帝的心腹。

但锦衣卫的职责不仅仅是掌握手下官员的情报,还有一项重点就是刺探国外情报。在各种历史记载中提及的比较少(情报战肯定是隐秘的)但肯定事实存在,朱老四能够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靖难成功以及后期敢兵出草原五征蒙古(农耕民族主动出击进攻草原这是多么难)锦衣卫究竟出了多少力?

纪纲作为其中特务的头子没有两把刷子做不出成绩绝对也混不到权臣这个位子。

至于纪纲的死应该也不仅仅是恶,朱老四这种牛逼人物那绝对不傻,需要清除谁他肯定会授意纪纲这个专干脏活的人,纪纲的一步步膨胀肯定也和朱老四的“培养”有关系。

最后几个大太监的告发成了压垮纪纲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不是扯淡么?太监都是皇帝的心腹,是对政治走向最敏感的人群,不了解纪纲的地位?估计也是出于皇帝授意,纪纲一死一了百了,反正他该干的脏活干完了他死了还能拿来平息文官集团的愤怒,多好的背锅侠啊。

文官集团愤怒平息了,脏活还是得有人干啊,锦衣卫没法用了得等等,于是。。。特务政治过度到了宦官政治,整个大明朝不就是特务、宦官、文官这“三权分立”么?特务和宦官都是皇帝的代言人罢了,皇帝要想稳,不让一家独大搞搞平衡就好了。。

所以啊,大明朝稳了几百年皇帝不上朝一样稳如狗,到了后期为何不稳了?文官集团坐大了呗。。。


一马青尘612


纪刚明初第一位锦衣卫指挥使,也是奸佞之臣,为官凶残狠毒陷害忠良解缙并将其谋害致死,他一生桀骜不驯又作恶多端还诡诈阴险。不忠狠毒之臣自不会好下场,因谋反罪被明成祖下旨凌迟处死,残害忠良的佞臣终于被诛。


小龙女5505


朱棣实行暴力统治的工具。

如果定位起来算是酷吏。

酷吏政治说不上来是好还是坏,对统治者来说,是强化皇权的工具,对官员来说是噩梦,对老百姓来说,未必是坏事。

有利于维护一个王朝的相对平静的环境,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纪纲也是如此。


侃侃煮酒论史


纪纲,佞臣,明成祖永乐年间锦衣卫指挥使。

纪纲桀骜不驯,诡计多端,诬陷周新、解缙等人。

1416年,纪纲以“谋大逆”的罪名被凌迟处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