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被印度三面包圍,為何沒有被強鄰印度吞併?

小卷奧特曼


尼泊爾,一個夾在中印之間的國家,用《紐約時報》的一個評論來說,尼泊爾是中印牙縫之間的一片肉絲,誰都可以用舌頭把他抹平。印度最大的夢想和希望是將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爾全部囊括在印度版圖之內,以便於與東方大國分庭抗禮,印度不是不想吞併尼泊爾,但正式由於東方大國的存在,才使得印度不敢過於放肆,(當然,現在印度也沒有任何機會吞併一個國家)但不可否認的是印度對尼泊爾的影響處處存在。在尼泊爾上上下下到處存在著印度的影子。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國土面積大約14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93位,2018年總人口約為3000萬人。2018GDP大約296億美元。世界排名100位。屬於世界欠發達國家。普通民眾信奉信奉印度教。國家精英階層要把國家建設成為亞洲的“瑞士“。印度從現實角度來說已經沒有吞併的必要。而對尼泊爾來說,這個國家已經在各個方面受到印度的控制,外交。國防,經濟上受著印度的制約和影響,在由於地理上的被印度三面包圍。尼泊爾也只能與印度“親密”。現在尼泊爾雖然竭力擺脫印度的控制,但效果不大,因也不大可能與東方大國發展更緊密的關係,這就從地緣角度決定了尼泊爾的戰略方向,註定了尼泊爾“只能和印度友好”。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印度對於尼泊爾的深度鉗制已經十分嚴重,但吞併尼泊爾幾乎已經不可能,一是在二戰結束以後,聯合國已經明確聲明不得以任何形式吞併他國,(也許你會說錫金,那只是一個特列,)二是東方大國是絕對不會同意印度吞併尼泊爾。尼泊爾也在逐步切割印度對尼泊爾的影響和控制。必須承認的是,印度沒有吞併尼泊爾的意識 ,印度獨立以後,他首先就是和尼泊爾建立外交關係,兩國有深厚的友誼基礎、意識形態相同都信印度教。

就尼泊爾自身而言土地貧瘠資源匱乏,自然環境惡劣印度吞併尼泊爾佔不了多大便宜,對印度沒有什麼利用價值。印度就算要佔領尼泊爾也必將付出巨大的代價,尼泊爾國家雖小,但卻民風彪悍善戰,比印度兵能打。廓爾喀僱傭兵享譽全球。當年英國都沒有佔過便宜,尼泊爾政府在東方大國和印度之間保持一個微妙的平衡政策,中立,不偏不倚置身事外。就目前來看,尼泊爾的外交政策是成功的。

但作為一個內陸小國,尼泊爾社會、政治,經濟各方面嚴重依賴印度的局面短時間無法改變。而且尼泊爾保持著和印度的非良好的關係。印度為了控制尼泊爾,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既然無法吞併尼泊爾,但憑著印度對尼泊爾的影響力。尼泊爾還是很難擺脫只能為維持現狀。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因為印度歷史上曾經肢解過東巴基斯坦,所以在我們的印象裡覺得印度喜歡吞併鄰國來壯大自己,其實這是誤讀。要是印度喜歡這麼做,早就把東巴基斯坦全部都佔領了,為什麼還要讓東巴基斯坦分出來一個孟加拉國呢?

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主要是伊斯蘭教。所以,歷史上的印度在東巴基斯坦佔領部分領土,分出孟加拉國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強佔領土,而是為了削弱巴基斯坦的國力。

而對於尼泊爾這樣一個國家來說,印度並沒有對他動手的原因,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

  • 尼泊爾與印度一樣主要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徒佔90% 在尼泊爾人民的生活中佔據主要位置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佛。其他宗教只佔1-2%。所以,對於印度來說,尼泊爾是同一信仰的朋友,而非敵人。

  • 尼泊爾與印度建交以來關係良好,印度根本沒有理由發動軍事行動去佔領尼泊爾。國際上發動戰爭都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而尼印之間顯然沒有,1947年6月尼泊爾和印度共和國建交。印是尼最大貿易伙伴和重要援助國,尼印實行開放邊界。

  • 尼泊爾經濟發展落後,軍事力量薄弱只有陸軍,無海軍和空軍,對印度構不成任何威脅。這個國家8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強行佔領這樣一個國家沒有任何必要且會在國家上落下口舌。

  • 在幾十年前,尼泊爾惡劣的氣候環境在世人眼中沒有任何價值。現在的尼泊爾擁有世界最高峰珠峰等旅遊資源,還擁有大量礦產及水能資源,這在幾十年前是誰也想不到的。在如今在這樣一個越來越趨於多極化的社會,佔領吞併一個國家幾乎不可能了。

所以,個人認為現在的印度絕對是覬覦尼泊爾這一塊土地的,只是在如今的國際社會,印度不敢這樣放肆。

(尼泊爾人90%信仰印度教)

(尼泊爾地圖)

(網圖,侵刪)


拾之秋


因為尼泊爾不是錫金。

作為世界上最野心勃勃的國家之一,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除了62年被我國打得滿地找牙,其他時候基本都是打遍南亞無敵手,除了被印度肆意欺凌的巴基斯坦,不丹更成為印度的勢力範圍,更可怕的是錫金都直接成了印度的一部分,其他南亞小國也無不在印度的淫威下戰戰兢兢、噤若寒蟬。

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印度不斷膨脹,吃掉錫金、控制不丹,大有重現英屬印度輝煌的勢頭,但對於尼泊爾則始終相當剋制,完全沒有南亞霸主昔日的不要臉精神。

那為何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的情況呢?到底是什麼因素阻礙了印度吞併尼泊爾的腳步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體量較大的特色

相比於錫金和不丹,尼泊爾之所以在印度的淫威下獨善其身,根本原因在於尼泊爾的體量相對較大。

雖然印度自獨立以來,在南亞次大陸橫衝直撞,其實力完全碾壓其他小國,但印度從來沒有“恃強凌弱”,包括吞併錫金這樣的“小事”,印度都嚴格按照國際流程,該軟禁的軟禁,該公投的公投。

由於早先印度逼迫錫金開放邊境,導致大量尼泊爾人趁機湧入,並在人口上迅速佔據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所謂的公投不過是意料之中的走過場。

但尼泊爾不是錫金,首先它比較大,14.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不是印度能像錫金0.7萬平方公里這樣可以一口吞下的;其次它人口多,2898萬的人口規模,註定了印度絕不可能在短期內複製錫金60萬人口被換血的道路。

早在18世紀開始,英國殖民者就開始向尼泊爾大量移民,併成功佔據德賴地區,但這種規模難以撼動尼泊爾的整體民族結構。

所以,在不可能通過和平方式吃掉尼泊爾的情況下,印度只能寄希望於武力。

但武力對印度而言,不僅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反而有可能導致一敗塗地,顏面盡失。

2、戰鬥民族的強悍

雖然很多人習慣性地將俄羅斯稱為戰鬥民族,但相比於尼泊爾人,俄羅斯人只能相形見絀。

因為國土環境空前惡劣,在於大自然鬥爭的過程中,尼泊爾人的戰鬥力空前強悍。

這種情況和歐洲的山地之國瑞士十分相似,惡劣的環境,使得每個人都是出色的戰士,全民皆兵的他們即便不能禦敵人於國門之外,最起碼也可以讓來犯之敵元氣大傷、痛不欲生。

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歷史上的英國殖民者雖然幾乎征服了南亞次大陸,並從阿富汗奪走了普什圖尼斯坦,但始終難以真正征服尼泊爾。

畢竟尼泊爾的戰鬥力擺在那裡,又創造了120人殲滅2400英軍的輝煌戰績,英國殖民者只能退而求其次,大量招募尼泊爾人作為僱傭兵,而尼泊爾則始終獨立於英屬印度之外。

可以說,尼泊爾人的可怕戰鬥力,為尼泊爾贏得了寶貴的獨立機遇,雖然國土被英國割走了很大一部分,但終歸還是保留了主權國家之名。

以當下印度的綜合國力,硬剛雖然不行,但還是可以耗死尼泊爾的。但對於這樣一個資源匱乏且相對貧窮的國家,印度實在沒有耗下去的必要,畢竟印度一直想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將更多精力浪費在尼泊爾身上是非常不明智的。

3、國際形勢的無奈

相比於錫金和不丹,雖然尼泊爾也是夾在中印兩國之間,但尼泊爾的戰略價值要比錫金和不丹重要得多。

首先,因為尼泊爾與我國至少有900公里的邊界線,這能夠成為中印之間的有效緩衝。雖然當下我國的綜合國力遠遠強於印度,但作為世界大國的,我們面臨的問題明顯比印度更多更嚴峻,所以尼泊爾的緩衝地位不可忽視。

而因為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的前車之鑑,即便我國跨越喜馬拉雅山仍然存在巨大困難,但不可能允許尼泊爾成為錫金第二。

其次,尼泊爾的存在,無論其立場是否倒向我國,其靠近西里古裡走廊,威脅印度東北部安全的局面已經形成,如果放任印度拿下尼泊爾,或者退而求其次肢解尼泊爾,都會使印度的西里古裡走廊危險度再少一分,這對於我國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最後,如果印度吃掉尼泊爾,且不論能增強多少國力,單從中印對峙的態勢來看,我國通過青藏高原壓制印度的優勢也將大打折扣,這同樣不利於我國的根本利益。

所以,縱然美俄等國對印度兩肋插刀,但終歸敵不過“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我們的插上兩刀。

而從印度當下的內外環境來看,吞併尼泊爾固然符合印度的核心利益,但卻不是當下印度的最佳選擇。

因為在克什米爾問題硝煙未盡,國內民族衝突甚囂塵上的大背景下,如果節外生枝地染指尼泊爾,印度不但無法達成目標,反而會因為尼泊爾問題遍體鱗傷,甚至觸發印度矛盾大爆發,國土分崩離析的尷尬局面。

所以,印度對尼泊爾的“仁慈”,既有歷史因素,又有現實考量。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一、【第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的【世襲權力】“1900年,蒙巴頓出生在英國的溫莎堡。他的曾祖母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姨媽是俄國皇后阿莉克絲,母親是赫茜·維多利亞公主。而蒙巴頓最崇敬的人,則是他的父親路易斯·巴登堡親王,作為德國王室成員,他為了追尋海軍夢想,放棄了德國國籍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直至擔任了英國第一海務大臣”。

二、1947年,曾祖母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和英國首相艾德禮任命蒙巴頓為【英屬印度】總督之前,蒙巴頓請求曾祖母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和英國首相艾德禮一致同意:英國退出【英屬印度】宗主國地位後,【英屬印度】的善後事務由英屬印度總督蒙巴頓全權處理,獲得曾祖母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和英國首相艾德禮同意今後不干擾英屬印度總督蒙巴頓的權力行使,英屬印度總督蒙巴頓制定的《印巴分治方案》核心內容:印度、巴基斯坦各自獨立建國。565個土邦王公可以自願選擇加入印度國、或自願選擇加入巴基斯坦國;實行印人歸印,巴人歸巴的印巴分治。不是印人、巴人的土邦王公還可選擇獨立建國。1947年6月3日公佈後,印度教徒領導人,穆斯林領導人,分別組織國家成員土邦王公審議一致通過。

三、印度教徒為爭取到525個土邦王公加入印度,一致同意自願選舉卸任的英屬印度總督蒙巴頓接任印度國的第一任【印度總督】。

1、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穆斯林領導人真訥執行第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制定的《印巴分治方案》,宣佈【巴基斯坦獨立建國】。

2、1947年8月15日,第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宣佈【印度獨立建國】,有525個土邦王公率代表團參加印度獨立建國的開國大典。

3、1947年8月16日零時起,印度或者巴基斯坦的開國大典結束。土邦王公自願選擇加入建國隊伍的自主選擇權自行終結。

四、1947年8月16日零時起,印人歸印,巴人歸巴;非印非巴獨立建國的事實。

1、朱訥加德土邦王公是穆斯林自願申請加入巴基斯坦國,第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無法行使批准朱訥加德土邦王公加入印度國籍的審批權。朱訥加德土邦王公跑到巴基斯坦國交申請,得到巴基斯坦國領導人真訥批准入國籍。但是,朱訥加德土邦人口大部份是印度教徒,印度國派出軍隊武裝接收安置入印度國籍。

2、海得拉巴土邦王公是穆斯林,自願申請加入巴基斯坦國,第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無法行使批准海得拉巴土邦王公加入印度國籍的審批權。海得拉巴土邦人口大部份是印度教徒,印度國又派出軍隊武裝接收安置入印度國籍。印度政府同時廢止525位土邦王公自願加入印度國申請權,為印度東北七邦退出印度國籍打開國門。

3、1947年8月16日至9月底前,克什米土邦王公辛格是印度教徒鬧獨立,第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無權批准印度教徒辛格鬧獨立。印度教徒辛格帶著20%克什米爾印度教徒鬧獨立建國,80%克什米爾穆斯林不願加入印度教徒辛格籌建的克什米爾國,克什米爾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雙方爆發戰爭。穆斯林武裝打敗辛格帶領的印度教徒武裝。1947年10月,印度教徒辛格逃跑到印度國首都新德里,辛格繼續冒充【查謨一克什米爾土邦王公】與印度國共同偽造【查謨一克什米爾土邦】自願加入印度國的生效假協議。辛格違背525位土邦王公自願申請加入印度國,集體享受以【土邦王公】身份參加【印度獨立建國開國大典】的事實。第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無權重複組織【印度獨立建國開國大典】,終生剝奪辛格以【查謨一克什米爾土邦王公】參加【印度獨立建國開國大典】的權利。

五、尼泊尼獨立建國後。至1979年8月27日,第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去世,蒙巴頓永久喪失推翻《印巴分治方案》的能力。印巴分為兩國已經成為歷史。

(全文完)




黃金時代當家


印度不僅包圍了尼泊爾,還三面包圍了孟加拉國,也就是以前的東巴基斯坦,同樣是三面環繞,事實上,孟加拉國都比尼泊爾,更可能被印度吞併。

因為在歷史上,印度確實有過吞併東巴西斯坦的打算,只是由於國際壓力和各方面的原因,沒能成型,最終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為孟加拉國。

孟加拉國在東西北三面與印度毗鄰,全境總面積147,570平方公里。

事實上這跟尼泊爾是差不多的。

同樣和印度三面為鄰的尼泊爾國土面積是177,181平方公里,和孟加拉國大差不差。

侵吞這樣一個南亞地區的中等國家,可不像佔領一個小國錫金那麼簡單,事實上在印度吞併錫金之前,就已經等同於控制了錫金這一個地區。

1971年,當時的世界各大國都忙於冷戰熱戰,合縱連橫,根本無暇顧及錫金,對印度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而且印度還是以全民公投的形式操縱錫金,不僅廢除了君主制,而且還加入了印度,成為印度第22個邦。

當時的時代,也就被印度給矇混過關了。

畢竟當時的錫金,國土面積只有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寥寥幾十萬,吞了就吞了,都激不起波瀾。

印度就是看好了這一點,所以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吞併。

而國土面積不知道大錫金多少倍的尼泊爾和孟加拉國是根本不可能被印度輕易吞併的。

尼泊爾有3000萬國民,軍隊人數也有相當數量,就算印度想入侵尼泊爾,尼泊爾也能等到國際支援的那一刻。

而且自從1951年起,英國殖民者就把政權交給了尼泊爾本國的國王,承認尼泊爾事實上是一個國家,所以在法律上印度也不可能輕易佔領尼泊爾。

說不定他和尼泊爾打仗的時候,巴基斯坦可能會和孟加拉國聯合起來讓印度後院失火。

到時候印度的處境就不妙了。

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尼泊爾這個國家信仰的是和印度一樣的印度教,而且尼泊爾把印度教上升為國教的地步。

在相同信仰面前,印度沒有理由去侵吞這樣一個地區,如果入侵,恐怕這也會遭到國民的不贊同。

在今天我們和尼泊爾關係越來越親密的時候,更不可能讓印度輕易的威脅到尼泊爾,我們不會坐視不理,國際社會也不會支持印度,到時候印度就是全面樹敵。

所以就算尼泊爾被印度三面包圍,仍舊會安然無恙。


歷史好奇怪


尼泊爾國內是有一部分內奸的。

這部分內奸,叫馬德西人


什麼叫馬德西人


尼泊爾的馬德西人


18世紀以後,當時的尼泊爾沙阿王朝就通過對新移民補貼,來鼓勵新移民來到尼泊爾,發展經濟,這部分新移民幾乎都是印度人,基本都定居在德賴東部地區。


1770年到1780年,由於印度的比哈爾地區發生饑荒,大批大批的比哈爾人遷移到尼泊爾的德賴地區,自此以後,大批大批的印度人從印度跑到了尼泊爾。


而這批人,就是所謂的馬德西人。

那麼問題來了,這批逃難來到尼泊爾的印度人,他們會感激尼泊爾的收留嗎?

別做夢了!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尼泊爾的德賴地區的這批印度人不停的向尼泊爾中央政府要求自治權,甚至要求把印地語作為尼泊爾的官方語言,並且要求增加馬德西人的就業機會。


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馬德西人不停的要求馬德西人聚集地要自治,要求尼泊爾政府必須分配給馬德西人更多的政治資源,比如說需要增加馬德西人在政府中的職位。


2007年,部分馬德西人發起暴動,要求尼泊爾政府成立馬德西省。


2015年尼泊爾發生大地震,尼泊爾急需要救助的時候,印度政府藉口尼泊爾政府不給予馬德西人自治,封鎖尼泊爾地區,導致尼泊爾無法購買必要的生活物資,幾乎瀕臨崩潰。


我可以百分之百的斷定,一旦尼泊爾全盤同意了馬德西人的要求,馬德西人一旦自治,就必然要求脫離尼泊爾,然後尋求和印度合併,印度會一步一步的吞併尼泊爾。


在Quora上,一個印度人就提了一個問題


尼泊爾是否完全理解與印度公開敵對的長期後果?


赤裸裸的威脅別人。


中國支持尼泊爾


由於尼泊爾發生地震,又碰到印度趁火打劫,搞封鎖,導致尼泊爾非常痛恨印度。

也是在這個時候,中國伸出援手,對尼泊爾進行了支持。

由於尼泊爾地震,導致過去的中尼的阿尼哥公路受損,不能通車。


2016年,中國對阿尼哥公路實行援助搶先保通。

2017年3月7日,中國--尼泊爾邊境的阿尼哥公路全線貫通,可以從西藏直達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

尼泊爾對於中國的邊界安全非常重要。


整個南亞地區,所有的小國都在印度的欺壓之下,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南亞可能只會剩下一個國家,那就是印度。印度在歷史上已經無數次對南亞小國進行武裝吞併或者滲透,錫金的教訓歷歷在目,西方國家裝聾作啞。


只要有中國在,印度在尼泊爾就不敢胡來。


李建秋的世界


尼泊爾位於南亞大陸北部,三面被印度包圍,一面又緊鄰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地理位置閉塞,幾千年來生活基本靠自給自足,國家的發展也相對低調,因此世人對它的認識不多也就不足為怪了。實際上,尼泊爾雖然貧窮,但國土不小,有近十五萬平方公里,人口也達三千萬,而且尼泊爾民風彪悍,全球聞名的廓爾喀僱傭兵戰力超強。當年英帝國殖民印度時,也曾想一併殖民尼泊爾都沒做到,今天的印度想吞併尼泊爾也不是輕易而舉的事,如果印度有絕對的優勢,尼泊爾也不會存在到現在。

再者,尼泊爾有史以來,與中國關係交往密切,是中國傳統的藩屬國,即使印度有吞併尼泊爾的想法,它也得考慮一下中國的態度,處理不好反而會得不償失。 但印度畢竟還是南亞大國,而且國土環繞尼泊爾。尼泊爾為了避免被印度吞併,長期同印度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在印度眼裡也屬於可控的勢力範圍,也一直被印度當成自家的後院,因此,做為一個獨立國家存在,對印度來說還是利大於弊。





白玉塔下的海


印度是世界上最具野心的國家之一,在南亞地區位居老大。因此印度也很囂張,總是想著侵佔周圍的一些小國家,以擴寬自己的領土,勢力。


尤其是上世紀世界格局不明的情況下,像不丹,錫金這些小國都難逃劫難,但尼泊爾卻成為了印度的“漏網之魚”。

而印度為什麼會放過尼泊爾那區區14.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呢?這究竟是是尼泊爾的幸運?還是印度根本就吞併不了尼泊爾呢?

要知道像不丹、錫金這樣的國家,印度吞併他們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任何由於,怎麼可能沒有想過要吞併尼泊爾。

所以印度吞併不了尼泊爾,答案顯然就是印度根本吞併不了尼泊爾,而不是尼泊爾幸運。

首先,尼泊爾跟南亞其他小國家比起來,可謂是地域廣闊,人口眾多。面對一個國土14.7萬平方公里,人口2898萬的尼泊爾,印度不是想吞併就能吞併的。
▲英國殖民

況且尼泊爾也是一個“戰鬥民族”國家,民族自尊很強,一般不會輕易向別人屈服。為何說她是戰鬥民族哪?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就不斷試圖致命南亞地區的國家。不過碰到了尼泊爾這裡的時候,腳步卻被絆住了,一直到印巴分治之後,英國也沒能殖民成尼泊爾。

因此,也就有人說尼泊爾也是有魄力的國家,也是一個縮小版“戰鬥民族”。所以印度想要拿下尼泊爾,並且很好控制它那14.7萬人,還是要掂量掂量。

另外,當今是一個整體和平的國際形勢,如果印度真的想要吞併尼泊爾。我們肯定是第一個不答應啊,畢竟聯合國五常的地位擺著,總不能在其位不謀其政吧。

在這種內外阻力的情況下,印度想要吞併尼泊爾基本上不可能。其實話說回來,印度吞併尼泊爾,我們之所以會反對,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是五常,更重要的是地界問題。


因為如果尼泊爾在,他就像是中國和印度之間的潤滑劑,可以充當一個緩衝的作用。而如果尼泊爾不在了,那麼我們兩個國家直接面對面,說不準哪天就掐起來了。

其次,尼泊爾的軍人作戰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尼泊爾人的作戰能力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舉個例子,尼泊爾什麼比較出名?出名的很多,這其中就包括了僱傭軍。尤其是廓爾喀僱傭兵,那些被派去敘利亞的僱傭兵,更是勇猛野蠻彪悍。

其實我自認為,原因之一還有因為印度自己不夠強大,印度本身的軍事能力和經濟能力都還不足以支撐印度去發動戰爭,去吞併尼泊爾。

首先印度本國的工業和製造業相對落後,要不然怎麼會花高價錢,在國際上大量購買軍火武器呢?又怎麼會在跟巴基斯坦的領土糾紛戰爭中,一次次佔不到便宜呢?


雖然最近幾年,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還算不錯,但是貧窮仍然是印度急需解決的問題。

當一個國家還有很多國民因為沒錢吃不起飯時,更何況還是在21世紀,這就值得思考。又怎麼會去發動戰爭,去搶一塊兒自己吞不下的肥肉呢?不怕被撐死?

而且尼泊爾和印度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尼泊爾在經濟貿易等各方面都很依賴與印度,在一些貿易事宜中,尼泊爾也總是遷就與印度。就算自己吃點虧也不說,根本就不會去威脅印度。

所以印度自然也沒有必要硬要吞併尼泊爾,畢竟印度跟尼泊爾搞好關係,讓尼泊爾存在的價值遠遠大於吞併了它要強很多。
總之,印度人又不是傻子,更何況現在全世界大局是和平發展,印度絕對不會沒腦子到去碰尼泊爾。


史之策


尼泊爾被印度三面包圍,為何沒有被強鄰印度吞併,是因為尼泊爾和印度的民族、風俗習慣存在很大程度的交融,雙方都有大量印度教的信眾,歷史上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尼泊爾經濟命脈在印度人手中,這是不爭的事實。尼泊爾國內完全沒有燃油產出,有一點點天然氣,工業基礎幾乎為零,糧食產量非常有問題。


尼泊爾這個國家並不發達,但他們的國土面積為1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3000萬。尼泊爾有一面處在喜馬拉雅山脈,後三面被印度控制。


尼泊爾人生性很彪悍,不好惹。英國曾經想把尼泊爾作為殖民地利用,後來惹毛了尼泊爾,尼泊爾就和英國幹了一仗,英國害怕了就放棄了尼泊爾,而印度反而被英國征服了。既然英國都無法征服尼泊爾,印度肯定也吞併不了尼泊爾了。


尼泊爾是主權國家,是聯合國成員之一。如果印度要強行吞併尼泊爾,那肯定招致國際社會的反對和制裁。所以印度是不敢踩爛這顆地雷的。


鐵男春秋


今天的尼泊爾和不丹與被印度兼併有何區別嗎?

印度人從經濟、文化和外交上不僅控制了這兩個國家,印度移民也充斥這兩個國家。同時印度給予這兩個國家的公民免籤工作的待遇,實際上文化同化也非常成功。

尼泊爾人在龍象之間徘徊,卻對中國充滿警惕,而對印度無力抵抗、內心向往。

不丹更是如此,他們不願意與五常建交嗎?是印度不允許。長此以往五常不會把不丹當做一個正常國家。當印度有一天在不丹搞個公投,使其“自願”成為印度一個邦,國際社會也會不以為然。錫金王國當年就是這樣自動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