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朝以前祭祀的蚩尤而不是黄帝?黄帝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

张律明


  

  标题上明显是断章取义!

  事实上,从先秦到两汉,祭祀古代圣王必然会祭祀黄帝,至于祭祀蚩尤者极少。

  要知道,从尧舜禹到后来的夏商周,严格说起来,都与黄帝有关。

  黄帝击败炎帝之后,南征北讨,占领了黄河流域。炎帝部落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投降,彻底融入了黄帝部族,共同构建成了华夏族。另一部分则在蚩尤的带领下南撤,成为九黎部落的祖先。这部分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时代,三国时期的东吴,加上东晋南迁,南宋开发,一步步与中原的华夏族融合,最终成为今天的汉民族。

  尧帝、舜帝乃至大禹,都是黄帝的子孙。所谓尧舜禹禅让,听起来大仁大义,其实归根究底,依然是黄帝老爷子一家的血脉,与后世一样,其实都是家天下。不同的是,从夏朝开始,尤其是后来的周朝,是父死子继,在之前,则是强者上,庸者下,争夺比较血腥。

  至于蚩尤,因为他率先反对黄帝,一度还击败黄帝,故此,在上古历史上拥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过,蚩尤被黄帝击败,其大将刑天、夸父也都被黄帝击败,最终,他们不得不败退。蚩尤还被黄帝抓住,砍了头,刑天也被砍了头。

  因此,蚩尤不配称“战神”。古代人也并没有把蚩尤当战神。因为蚩尤第一个发明了干戚(戈与盾),是兵器的创造者,因此,古人是将蚩尤尊为兵主。

  刑天也是个战败者,两汉之前都是被魔化,被嘲笑的人物,在陶渊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广为流传后,刑天才成为一个悲剧英雄形象。

  至于黄帝时代是农耕还是游牧,那个时代人们确实是逐水草而居,这种现象从黄帝到尧舜禹,甚至到夏朝一直如此。因此,像夏朝的首都就一直不固定,一直到盘庚迁都后,放才确定在朝歌。

  但是,这并不是说黄帝时代华夏族就是游牧民族。当时人们已经栽种粟米,培育家畜,采摘果子,也经常外出狩猎。只是因为抵抗自然的能力比较弱,或者因为地力枯竭,或者因为河水枯竭等等,不得不在定居一段时间后迁徙他处。

  这与两汉隋唐时期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并不一样。


叶之秋


从目前的资料和黄帝部落群入主中原前的迁徙轨迹来看(从西北方向进入黄河流域),黄帝部落群是游牧部落,或者顶多是半游牧部落。

黄帝在确立天下共主地位后,文化上并没有统一,往后的千年岁月中原大地上一直在经历着不同文化族群的冲突和融合。例如,三皇五帝并不都是黄帝后裔,其中也有当年被击败的东夷族后裔。再例如,夏商周三朝文化上的差异巨大,连对天下共主的称呼都不一样(夏后,商帝,周王)。一直到西周夺取天下后,分封功臣亲属到全国各地,利用中央政府的军事优势强推文化殖民主义,才渐渐使西周文化成为中原大地文化多数派,将跟自己对抗了千年的东夷族文化吸收融合,但这个融合并不彻底。

中国很多制度都是在西汉确立的。周朝完成了文化一统,秦朝完成了行政一统,西汉则完成了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帝国制度的草创和加强,统一祭祀黄帝也是从此时固化下来。

黄帝是游牧部落从很多地方也可以得到佐证。例如,匈奴鲜卑等草原部落都有自己是黄帝后裔的传说,这不一定说明他们真是其后代,但也可以反映他们可能是同源的。由于黄帝入侵了中原,才渐渐变成农耕部落。


酒淡无香


据《史记》记载,周威列王四年,(公元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畴,祭黄帝,作下畴,祭炎帝。什么意思呢?就是秦灵公在吴阳的地方在一块田的上方祭黄帝,走到一块田的下方祭炎帝。再则,说到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时,在政治治理上以黄帝为榜样,所以自然重视对黄帝的祭祀。

(黄帝和炎帝肖像画)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泰山封禅,祭祀的蚩尤,而不是黄帝;汉高祖刘邦在楚汉相争时,也是祭祀的是蚩尤,而不是黄帝。汉初时,刘邦建立的“蚩尤祠",而不是“黄帝陵"。因为他们认为蚩尤是本地的,黄帝是外来的。炎黄时外来的最大的特征是,黄帝生于姬水;炎帝生于姜水。姜字与羊有关!在商以前,中原地区只有“猪、狗、鸡"。“牛、羊、马"是从高加索带进来的,就是说炎黄一支将牛、羊、马引进了中原。

(蚩尤是多么可怕,与炎黄比较就是恶魔了。)

古公亶父是黄帝的16世孙,因不堪戎狄侵扰,带领全族迁移到今天的陕西岐山(周原)。古公亶父将中原周围称为“西戎、北狄、南蛮、东夷",由于殷商在东边,被古公亶父称为东边的蛮夷。秦的祖先是在今天的甘肃礼县大堡子山,被称为“西戎"。

(秦的祖先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的秦公一号墓)

孔子的儒家在春秋晚期周游列国,主张是“克己复礼",由于当时各国都在争霸,主张变革,所以先后有许多国家进行了变法。譬如:齐国的管仲变法、吴国伍子胥变法、越国范蠡改革、魏国的李悝变法、齐国威王变法、最后在战国是的秦国商鞅变法。孔子周游列国推销“恢复周礼",并没有被各国看好,因为在当时已经落后形势,没有人来听他的学说。孔子晚年在家修馔《春秋》一书,在书中将鲁国国君大骂一通,没有人来砍他的脑袋,因为在“百家争鸣"中,儒家也是作为一种“庶民乱议"。

孔子周游列国从来也没有到达秦国,从他的内心来看,是看不起一个西戎国家。再则,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有法家之国称谓,并且在意识上与儒家格格不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郡县制和分封制"之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采用的“郡县制",刘邦与项羽之争,也是有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项羽推翻秦朝时就主张“分封制"。在汉初时,刘邦采用的同姓王,但是也是郡县制。所以他非常厌恶儒生,二次羞辱儒生,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

司马迁从小启蒙老师是孔子的后代孔安国,年轻时经常去听大儒董仲舒上课,写《史记》时大量引用了儒家的经典。他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梳理上古帝王们的血缘关系,让秦国留下的七国庶民和各地区自己认同始祖都同出一源,这一源头就是炎黄,我的都成了“炎黄子孙"了!由于秦始皇将周留下的讲礼仪的六国给灭了,儒家认为是大逆不道。所以,司马迁的《史记》将秦始皇说成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嫪毐的阳具能够翘起车轮,嫪毐与赵姬(秦始皇母亲)生了二个小弟弟。其实,说到底就是儒法之争。



汉高祖刘邦在汉初时摒弃儒学,惠帝、吕后、文帝、景帝都采用了“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五学等揉合在一起上课,丞相卫綰、窦嬰、田鼢都去听他上课。丞相们将董仲舒推荐给汉武帝,董仲舒向汉武帝推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汉武帝知道儒学是怎么一回事,(儒家喜欢将牛皮吹的最大)他为了扩大自己的皇权,就颁布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术"就是一个骗术。


汉武帝颁布了“独尊儒术"以后,应该是第一个祭拜黄帝的人。但是,他无限扩大皇权,成为了第一个专制的皇帝。当长安发生了二次大火以后,董仲舒用“天人感应"来吓唬他时,汉武帝知道儒家的牛皮又来了,他要砍董仲舒的脑袋,尽管董仲舒的脑袋没有被砍下,吓得董仲舒够呛,从今以后董仲舒再也不发声了。司马迁为了李陵投降匈奴而被汉武帝处于“腐刑"(割掉生殖器),也说明了“君权神授"的威严。最倒霉的是司马迁的外孙杨恽,他因为诽谤罪被汉宣帝腰斩。这些都说明,儒家大师孔子福气最好,当时他在春秋晚期,他大骂鲁国国君却没有被砍头,证明当时也是言论自由的。总的来说,“蚩尤"与“黄帝"之争,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儒家胜利,法家失败。法家退出历史舞台,儒家的“炎黄子孙"延续了中国二千多年,我们都成了“炎黄子孙"了!


张律明


显然,蚩尤为九黎东夷部落联盟首领,刘邦的老乡,刘邦祭祀蚩尤。

秦人嬴姓黄帝后裔,世代居陇山守西戎,与当地神农炎帝后裔通婚,秦人祭祀炎黄。

周人姬姓是黄帝后裔,周人祭祀黄帝。

先说下上古传承

河北人:燧人,共工,后土,蚩尤,夸父。

山东人:太皞,少皞,皋陶,伯益,后羿。

甘陕青宁晋人:弇兹,华胥,女娲,伏羲,神农魁隗,神农炎帝,轩辕,炎黄嫘祖,大禹。

太皞崇拜太阳、鸟,最后搞成龙。

伏羲蛇身(蛇纹身)八卦(龟)崇拜。

三皇五帝夏

燧人在河北,烧陶万年前;华胥在陕西,生伏羲成纪。

女娲葬洪洞,炎黄源氐羌;尧舜禹晋地,夏建都晋南。

女娲伏羲源西北;

伏羲生于甘肃,甘肃有大地湾遗址。女娲陵在山西。华胥陵在陕西。

楚帛书《创世篇》说:雹戏“乃娶子之子曰女皇”。

《帝王世纪》说:“伏羲生于成纪”,即今天水市。

《隋书·地理志》河内郡济源县有“母山”,即王母山。

北宋《新定九域志》:孟州有“皇母山,又名女娲山,其上有祠,民旱水祷之。”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太行山,一名五行山,亦名王母山,又名女娲山”。

女娲的陵墓古史也有记载,山西洪洞,也有说山西芮城的,也有一些其他说法。

《楚辞·天问》载:后羿“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王逸注:“洛嫔,水神,谓宓妃也。”

这位洛水之神“宓妃”即伏羲女娲氏之女,说明伏羲女娲氏与陕西北洛河洛商洛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女娲氏的活动地域,大体是陕甘宁晋的广大地域。

《左传·昭公七年》说:“陈,大皞之墟也。”“陈”在今河南淮阳县一带,显然,太皞是与伏羲同时代的东夷首领,太皞与伏羲是两个人。

考古发现的山东北辛及大汶口文化等可能就是伏羲女娲部落后裔从陕甘向东迁移后的文化遗存(也可能为东夷太皞时期文化遗存),其传说均为伏羲女娲族后裔陕甘带去的(也可能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稷下学宫争鸣时流传下来的。诸子曾经一度把齐国地名等对应过大九州,所以,山东境内有很多全国各地的上古传说及地名)。

炎黄源西北

炎黄是传说人物,居最早的史书记载是西北人。

《国语.晋语》《史记》:炎帝以姜水成,黄帝以姬水成。

目前的说法是,姜羌一体,姬氐同源。

据传黄帝筑涿鹿城,有可能定都涿鹿。但目前的石峁城与山海经昆仑城的描述重合度非常高。黄帝建立的是非常强盛的王朝,其国都理应有一定规模的。

河南的是颛顼和火正重黎,与炎黄无关,那个有熊的说法更是后世腐儒附会编造的。

另外,西北的还有如下人物:

华胥伏羲女娲神农轩辕大禹周秦,都是西北人。

华胥陵在陕西,伏羲故里在甘肃,女娲陵在山西。神农炎帝陵庙在陕西,黄帝陵庙在陕西。

大禹部落源于部落源于陇西,迁居黄河壶口瀑布附近,定都晋南。


用户1789621402868715


回i汉朝人对蚩尤祭祀:

山海经提到过,一圈有水的陆地,河流往北流,在中国那个地方合这一说法相同,?

指有山东,泰山周围山体相似,以前太行山往东跟泰山体系中间有水相阁,

根据现代考古发现,12000多年前,山东,就有人们活动轨迹,

蚩尤和黄帝炎帝打仗,两个部落,打一个部落,你想想,蚩尤部落得多强大

蚩尤部落生活在海边,先民知到什么时候有风,有雨,有雾自然环境以掌握。

黄帝,炎帝在黄土高源,干旱地区,对自然环境,了解少,

打仗时在河北,下雾不晴,后找邦工,找到九天魔女,把雾驱散,做指南车

九天魔女部落,她们部落在那?云南西藏地代。这个部落事母系部落,

在回到我们所学到的历史,看问题,

陕西高原部落,云南高山部落,北京人部落。

三个部落打一个部落,蚩尤,部落得有多强大,人员,物利军士各样无笔之强大,

蚩尤战,战败他的部族人员多,繁衍能力强,人口众多,人多为主流,路宽为大道,。

有些错字,本人文化低,胡写扒写,不喜误喷?


种植老农人


这个题目说的不对,汉代之前,既有祭祀蚩尤,也有祭祀黄帝。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文明之始祖,得到后来祭祀是理所当然的。扮演反动派角色的蚩尤,为什么也受到祭祀呢?下面来说说。

第一,汉代之前,祭礼黄帝是主流

题主说汉朝前不祭礼黄帝,这是不对的。《庄子》一书中说:“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可以说,黄帝是华夏族之第一伟人,怎么能不祭祀呢?

《国语·鲁语》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有虞氏就是帝舜一族,禘黄帝,“禘”是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大祭之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论语·集注》说:“禘,王者之大祭也。”帝舜这一族,跟黄帝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帝舜是黄帝的后代,其谱系是这样的:黄帝——昌意——颛顼大帝——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虞舜。因为,有虞氏这一族是祭礼黄帝的。

据史书载,秦人也祭祀黄帝。秦灵公时,“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秦国的谱系,也可以上推到黄帝、颛顼大帝,祭礼黄帝实是正常。

第二,为什么祭礼蚩尤?

司马迁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有一篇《封禅书》,其中有谈到秦始皇曾经“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在秦统一中国时,中国民间有所谓的八神,其中第三尊神就是“兵主蚩尤”,他排在“天主”与“地主”之后,主兵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战神”。司马迁特地记道:“八神将自古而有之”,可见蚩尤被当作战神加以崇拜,是古中国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而且他在诸神中的排名,仅次于天地,地位相当尊崇。


黄帝打败并杀死蚩尤后,为了征服南方部落,特地画了蚩尤的像,威慑诸部。在民间,蚩尤更是被当作一个三头六臂的战神来看待。从这个侧面来看,古中国的文明还是显得相当宽容,因为官方似乎并无意制止崇拜蚩尤的民间信仰。

尽管官方文献一直把蚩尤刻划为一个残暴的反动派,站在公正的角度说,蚩尤对中国文化是有很大贡献的,特别是在军事技术的革新上。从蚩尤开始,中国才算进入到大规模使用青铜武器的阶段,把他当作“兵主”或“战神”来看待,是不过分的。

第三,黄帝属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

当然属于农耕民族了。

史书上说黄帝“播百谷草木”,养蚕取丝,亦始自黄帝时代,发明者据说是黄帝之后嫘祖。这项技术后来不断被改进,蚕丝及丝织业,一直是古代中国技术的骄傲。黄帝与炎帝联合后,农耕文明越加发达。炎帝是神农氏部落,听这名字,大家也要看出浓浓的农耕文明色彩。

农耕文明的发达,刺激了天文学、历法、数学的发展。在黄帝时代,文字应运而生,而且在天文学等领域也有很大进展,包括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历、隶首作算数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发明就是“干支”纪年体系成型,一直沿用的二十世纪。这些成就,都与农耕文化是分不开的。


君山话史


蚩尤作为兵主(战神)一般不祭祀 只在出征前祭祀 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在秦国先后都祭祀 无主次之分

四帝祭祀和蚩尤祭祀是性质不一样的祭祀:

平时没事就祭祀四帝,战争出战就祭祀蚩尤!

《史记 天官书》: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刘邦在沛县造反时祭祀的就是蚩尤:

“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高祖本纪》
“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封禅书》

有没有效果不知道,但至少有了吹牛的资本:

刘邦派遣去劝齐王归降的郦生说齐王说:


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

刘邦有战神蚩尤的祝福,是不会战败的,齐王你还是早点投降吧。

刘邦在击败项羽夺取天下后,除了祭祀白青黄赤黑五帝外,还在长安立蚩尤祠。

在出征前祭祀蚩尤的记录还有

1、东汉马延。

“延将兵卫护南单于,敕延过武库,祭蚩尤,帝亲御阿阁,观其士众。”——《后汉书 马延传》

2、《宋史 礼制》:

“军前大旗曰牙,师出必祭,谓之祃。后魏出师,又建纛头旗上。太宗征河东,出京前一日,遣右赞善大夫潘慎修出郊,用少牢一祭蚩尤,祃祭。”

汉代石刻中的蚩尤形象

至于黄帝 在汉武帝时才开始地位突出

黄帝在秦朝及之前,并无太突出的地位,和白青赤三帝平等。

在《秦本纪》秦穆公的春秋时期,黄帝只是一个圣人:


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

秦襄公封建立国,修建西畤,祭祀的是少皞神白帝——这是秦人信封原始上帝。

秦文公在开拓疆土到关中西部时,就因为梦见黄蛇,修建鄜畤,加大对白帝的祭祀规格。

秦宣公在渭南祭祀青帝,表达的是秦国以关中西部向东扩张的政治表达,即秦宣公父亲秦德公的“后子孙饮马于河”的政治意愿。

秦灵公因为大臣逼杀祖父秦怀公而即位,这说明秦国内部有内乱;秦灵公6年秦国攻打修建少粱的晋国军,说明秦国和晋国开始河西之地的争夺。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秦灵公在吴阳修建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至此,秦国同时祭祀四帝:

作为祖先之神的白帝,作为扩张东方象征的青帝,安抚内乱的炎黄二帝。

秦献公迁都到栎阳后,又修建畦畤祭祀白帝,重新重祭白帝,就是为秦献公改革获取秦人贵族的支持。

秦始皇祭祀齐地山川时,齐地八神:天主天齐——或是上帝、地主粱父——白青帝之类、兵主蚩尤、阴主三山、阳主之罘、月主莱山、日主成山——日出最东的地方、时主琅邪——每年开始的地方。

秦朝时山东地区并无白青炎黄四帝的存在。

现代人关于蚩尤的想象

至于黄帝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

一般来说,黄帝应该是仰韶文化,河南灵宝的西坡遗址被认为是黄帝遗址。

从秦穆公时,西戎的由余说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的言论来看:

黄帝是从游牧民主转入农耕民族。

即西戎和黄帝部落来自共同的文化,之后黄帝部落转为农耕生活,西戎继续保持原有的游牧民族传统。

从地域看,黄帝应该是原本是陕北、鄂尔多斯地区地区,进入山西地区,最后渡过黄河进入河南,或一部分从河东地区进入河北地区。

蚩尤也好,四帝也好,在先秦时地位是平等的,但蚩尤在南方的崇拜,比四帝广泛太多。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炎黄子孙,是我们介绍自己的时候,时常会出现的词汇,而这个词汇也代表着我们的传承,以及对于炎帝还有黄帝的尊敬。

而就在上古传说之中,却时常还有另一个名字的出现,那就是蚩尤,这个被称之为上古魔神的人物,偏偏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在汉代之前被人祭祀,甚至有明确记载,就连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出兵前,也会祭祀蚩尤。

《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与沛县起兵之时“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个个看一看。

首先在古代,不论是炎帝黄帝还是蚩尤,他们之间的战争,是不带任何所谓的正义与邪恶的。其实历史上大多数的战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起蚩尤和黄帝的大战,实则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部落,以及让自己的部落更好的生存下去,所以虽然结果是蚩尤被黄帝打败,但是他并没有影响到人们对他的崇拜,相反因为他强大的战力,更加获得了古人的青睐。而这也就造成了在汉朝以前,古人对于蚩尤还有黄帝之间并没有好坏之分。

而且《史记·集解》还记载:应劭曰“左传曰黄帝战于阪泉,一定天下。蚩尤好五兵,故祠祭之求福祥也。”瓒曰“管仲云‘割庐山交而出水,金从之出,蚩尤受之以作剑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蚩尤不单单教导人们重农耕、冶铜铁,还制五兵、创百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古代战争频繁,人们对于武力是崇拜的,所以古人在出征的时候都喜欢去祭祀蚩尤,意思就是希望蚩尤可以保佑自己旗开得胜。

而刘邦之所以祭祀蚩尤,主要也是因为他好五兵,想要得胜的缘故,所以才会祭祀。这在当时都是很正常的理由。

如果再看《史记·封禅书》的话,可能会更了解到为何要祭祀蚩尤了。其主要原因是齐地八神的宗教文化。“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因祠蚩尤在齐之西境,故当对原齐、鲁、楚三国边境周边地域的宗教观有所影响,再者蚩尤为八神之一的兵主,所以刘邦起兵祭祀蚩尤。

当然,在如今的学术界还有另外一个说法,那就是蚩尤原本就是炎帝,黄帝和蚩尤的大战其实就是黄帝和炎帝之间的大战,如果蚩尤真的是炎帝的话,那样不仅是在汉朝以前,甚至是之后人们祭祀蚩尤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那么到底是不是呢?这得先从炎帝这个称号的由来说起,相传最早时候出现部落,出现部落之后,就会有部落首领,其中就有了黄帝神农氏。

所以说,实际上黄帝并不是名字,而是作为部落首领的一个称号,所以自然炎帝同样也只是个部落首领的称号,那么蚩尤极有可能就是炎帝部落的首领了。如果是这样,那么炎黄子孙,本就说明蚩尤就是传承的起点之一。

即便不是,按照另一说法,蚩尤为九黎部落首领,是今天的苗族的祖先,也是部分汉族人的祖先,这让他同样成为了为中华三大人文始祖之一。只可惜,就在汉代开始,蚩尤的形象却被一再的恶意抨击,导致现在人们只称呼自己为炎黄子孙了。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儒家为了体现中原文化的正统性,把蚩尤黄帝大战赋予了其他的性质,黄帝成为了正义的化身,而蚩尤却成为了邪恶的代名词,黄帝被人们逐渐的抬高,而蚩尤战神的身份又有了刑天代替,就这样古人就不在崇拜蚩尤,所以后来祭祀蚩尤的人就越来越少,祭祀黄帝和炎帝的人就越来越多。

而在人文始祖的称呼上,黄帝真正被奠定的时期是在西汉,很多方士将黄帝神化,吹嘘黄帝骑龙升天,羽化成仙了,因汉武帝晚年信奉长生不老,听此传言之后,对黄帝更是推崇备至,希望能像黄帝一样羽化成仙,甚至声称:“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履耳”。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政,为了表示自己的政权合法,也以黄帝为人文始祖,并在全国各地建造黄帝庙,让全国百姓都祭祀黄帝,也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特殊环境的影响,黄帝阴差阳错竟然成为了中华文明几近唯一的开创者。而蚩尤则被误会几千年,一直至今。


井夫子


四帝不是同时代的部落族群,应该是白帝部落最早,后被青帝部落群同化,之后黄帝部落族群同化了青帝部落,而炎帝部落族群又同化了黄帝部落族群,并战胜和消灭了蚩尤部落族群。

最后形成了炎黄中华一统大国,占领了整个亚洲地区。而白主西,青主北,黄主中,炎主南,所以人类是起源于西北部的,逐步向东南发展的。

这也附合于大洪水理论,大洪水后人类前史记基本灭亡,只剩了青藏高原原人和乘方舟来的各地人和人文文化,这些人类和文化又在西北先发展了起来?

所以很多古书上有如此记载,希特勤也曾到西藏寻找亚利安人的根和神器,这就是核弹与飞机制造?神秘的青藏高原,还藏有多少人类所不知的秘密?

所以说,在汉潮以前秦朝刚结束和战国混乱期,都以战争和侵略为主要目标,都在东征西战,到处的战火漫延,所以以兵神蚩尤为祖宗和旗帜,可以壮军威,振军心。

而皇帝部落也是由西北而下,所以先是游牧族,后被炎帝文化同化为农耕族。


新人类医学创新者李杰


我只是过来反驳提问者自问自答的这个问题的,你所有的内容都是个人的主观臆断,根本没有历史依据,完全靠猜想来证明一个假的观点。



首先你说秦始皇封禅是祭祀的蚩尤,你这观点真不是一般的可笑,还说是儒家和法家之争造成的这个结果,认为自己孔子黑蚩尤,后世才黑蚩尤的。先秦时期黑孔子的多了,和孔子观点不一样的人也多了。他们难道也是因为孔子的原因黑蚩尤。

法家

首先我可以确定一点你根本不知道封禅源于哪里,封禅源于《管子》,管仲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按照你的观点他应该不会黑蚩尤吧,何况管仲比孔子早几百年呢,不可能受到孔子影响对吧!但是我们看《管子 封禅篇》原文

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堂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你既然说是儒法之争造成蚩尤被黑,那你告诉我,管仲作为法家的人物为什么在《封禅篇》对蚩尤提也没有提?后世的封禅都是按照管仲的《封禅篇》进行的,你为从哪里的出的秦始皇封禅祭祀的蚩尤?

按照你的意思这不就是法家的观点吗?而法家最早的人物管仲对祭祀蚩尤只字未提,难道是儒家和法家一块黑蚩尤?那你儒法之争造成的蚩尤落败的观点就是无稽之谈了。

而一直视儒家为五蠹之一的韩非子,也没有说蚩尤比黄帝更正统。在《韩非子》中提到

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

在韩非子的描述中毕方、蚩尤、风伯、雨师只是给皇帝开道的。如果法家主张祭祀蚩尤,那你告诉我法家的创始人管子和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子为什么都觉得黄帝比蚩尤尊贵?

道家

我们都知道庄子喜欢怼孔子,我想他的话一定不是为了迎合孔子的吧。实际上他不但喜欢黑孔子,还喜欢黑三皇五帝,他觉得炎帝还算差强人意,黄帝德行不足,尧舜禹更不要说了。他借盗跖之口讽刺孔子的观点

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


在庄子眼里就没有一个好人,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黄帝治理的天下很好。庄子在描写老子教导孔子的说道

老聃曰:小子少近,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而不哭,不非也!

意思就是黄帝治理天下,民心非常淳朴,就是亲人过世了,他不哭泣,也没有人指责他!庄子只是说皇帝和蚩尤大战,这是不道德的,但是他还是承认黄帝治理天下是很好的。至于蚩尤那是战败的,都不在他讨论范围内。至少庄子是不会认蚩尤的吧?道家的观点也没有认蚩尤。列子更是对蚩尤只字未提。

墨家

墨子在《尚贤》中提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意思就是尧帝问天下臣民还有什么难处吗?人民回答他说有苗为害。意思就是蚩尤的残余为害。在《兼爱》中墨子提到禹讨伐有苗

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此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而群对诸群,以征有苗。

意思就是你们大家都听我说,不是小子我横行霸道,是有苗为祸天下,现在我就率领你们去讨伐他。


既然你不喜欢儒家,那我一个儒家的经典都不引用,当时最流行的墨家,法家,道家观点里面都奉黄帝为正统。我不知道你这个儒法之争,造成祭祀蚩尤变成祭祀皇帝的观点是从哪来的?

还有我们从秦始皇的帝号“始皇帝”来说,既然他认为该祭祀蚩尤,那他为何说:“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呢?他怎么不说“德兼蚩尤”呢?他直接叫“蚩帝”不好了?

还有你提到刘邦讨厌儒者,这个没错,在很多记载都有这样的记录。但是刘邦还是第一个祭祀孔子的皇帝,你怎么不说?不喜欢,不代表就不认同他的观点。

我敢说你连法家,道家,墨家的经典都没读过,就来黑儒家。你对儒家批评,她是有一些过错,我没意见,只要合理的批评就好。但是你拿歪曲黄帝的历史,只是为了攻击儒家,这就过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