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牛留在了浚县这个村子

老子的牛留在了浚县这个村子

老子是我国道教鼻祖,也是世界文化名人,后人尊称他为"太上老君"。他的传世之作《道德经》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所以也叫老聃。他是春秋末期陈国(后为楚国)苦县人,老家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

老子在周王室做过管理书籍的官,可以说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加上他善于动脑筋,智商和情商都特别高,说话很有见地,在当时属于教授级别,老子的名气非常大,就连孔子都向他请教。

后来,老子看不惯东周王朝的腐败,便骑着青牛四处云游,有一天路过一个村庄时,他的青牛"哞哞"直叫,说啥也不走了。

老子的牛留在了浚县这个村子

老子心中纳闷,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到村子里向人们求助,乡人中有专为牲畜治病的兽医,看过之后不慌不忙地告诉老子,青牛并无病症,只是要下牛崽了。

老子虽然学识渊博,但对牛生崽子这种事儿束手无策,淳朴敦厚的乡民们把老子请到家中热情款待,村中兽医找乡邻帮忙接生,青牛顺利产下一头小牛。

因青牛刚刚生产身体虚弱,老子无法继续赶路,只得在村中住了下来,闲暇无事,他便给乡民们讲学。当乡民们得知他就是名闻天下的老子时,对他更是尊重有加,大家得空便聚到一起,聆听老子讲经传道。

老子的牛留在了浚县这个村子

老子的牛留在了浚县这个村子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老子的青牛被乡民们养得又肥又壮,小牛也欢蹦乱跳了。老子向大家辞行时,感念乡民们对自己的悉心照顾,便把小牛留给乡民让他们耕田用,乡民们为了纪念老子,就把自己的村子叫做"牛留村",后来,村子人口多了分作前后两村,前面的就前牛留村,后面的叫后牛留村。

时间久了,人们渐渐简化成了"前村"、"后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浚县善堂镇的前村和后村。前村现有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奶奶庙碑记载,古时这里叫做牛留村。

老子的牛留在了浚县这个村子

老子在浚县前村留下小牛后继续云游,路过函谷关的时候,关令尹喜留住老子住了几日,请他写本书再走,老子用几天的时间完成了5000字左右的《道德经》送给尹喜,然后骑着大青牛出函谷关西去了。

如今的前村和后村早已告别了用牛耕田的时代,村子早些年就形成了尖椒种植基地,靠经济作物提高了农田收入,近年来,不少家庭又投资四五十万元买辆大货车搞起了运输,人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老子的牛留在了浚县这个村子

老子的牛留在了浚县这个村子

这里的乡风淳朴,人们祖祖辈辈知书达理,很多人都说是两千多年前老子的教化,一直延续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