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学教授都是些什么货色?

最近看了篇公众号文章,像是在给复旦大学博导葛剑雄教授的历史巨著写软文,其中罗列了葛教授一些观点。我没读过葛教授的巨著,略知他和易中天一样,长篇历史著作颇丰,能把少年人读成白头翁。所以为了多活几年,我绝不看他们的书。看了这篇软文里葛教授的这些高论,我更加坚定了不看其书的信念,同时也为他的学生悲哀,在这样的老师教导下,有希望成才么?下面引用一下葛教授的雄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葛教授说,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不是中国人兴建的,也不是中国人推行的这条路主要不是由汉朝人,而是中亚、西亚、甚至欧洲人建立的,动力来自他们。

先不论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史实,丝绸之路谁提出来的确有必要弄清楚,可它真的很重要么?丝绸之路是由谁推动的也有必要弄清楚,可它真的很重要么?真正的重点应该是为什么会有丝调之路,这些人为什么要开通丝绸之路,这条路指向的汉人这头,也就是中华民族到底有什么吸引力?值得那些人费时费力折腾几年甚至一生?作为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如此抓不住重点,实在搞不懂他那历史巨著会写成啥样。

葛教授又说,丝绸之路通少断多。东汉时,丝绸之路恢复了三次,又断了三次。之后丝绸之路基本上不存在了,变成了中亚内部的一条路。然后有了海上丝绸之路,而海上丝绸之路完全是由阿拉伯人开辟和掌握的,阿拉伯人用的是天文测量技术。南宋泉州一度有很多阿拉伯人,广州的番坊、番长,都有阿拉伯人。

鄙人不才,还是要问下葛教授,阿拉伯人为什么要开通海上丝绸之路?谁开通的,用了谁的技术,作为历史研究者,有必要搞清楚,但似乎不是研究历史的重点吧?重点还是应该问为什么开通这条路,这条路的历史价值、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何在。

接下来,葛教授说,郑和下西洋未超出阿拉伯航路且他用的也是阿拉伯的经验和技术(针路,牵星过洋)。郑和,也是外来移民的后代,他是回民,俗姓马,回人姓马,就被认为是穆罕默德的后代,"郑"是皇帝后来赐给他的姓。史料明确记载,郑和下面有外国水手。我们今天一提到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就想到继承郑和下西洋的传统,实际上没有什么传统可继承。

至此,我真的无语了。郑和下西洋,用的是谁的技术重要么?郑和是蕃鬼还是回民,是太监,是姓郑还是姓马重要么?关键是明朝为什么要派郑和下西洋,这个舰队带去的是战争还是和平?是殖民还是和平共处?我们要探讨的是,早在西方所谓的大航海之前,中国已经有这样强大的海上实力,为什么不像西方殖民者那样到处打砸抢,掠夺人家的资源?强迫原住民为奴?

有个台湾教授到马来西亚访问,当地人说,郑和真的来过我们马来西亚么?教授说,这还有假?有史料记载,有考古文物。马来西亚人说,我不信,既然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不对我殖民?台湾教授说,那是西方人的思维,中华民族从来不殖民。我们是修长城的民族,从来不打别人,都是别人来打我们,结果我们的国土越打越大。

郑和下西洋,后来屡屡被西方殖民者和舔西方屁股的不肖国人嘲笑,真是劳命伤财,吃力不讨好。在葛教授看来,自然是毫无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他自然看不见郑和下西洋之后以中国为中心建立的东方国际关系,长达六七个世纪的朝贡体制。它带给东方世界长达六七个世纪的繁荣、稳定和安宁。它是海上丝绸之路必不可少的大背景、大环境。可以说,没有郑和的下西洋和因之而成的朝贡体制,就没有海上丝绸之路和后来以广州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也没有后来英国的繁荣和美国的独立。

东方世界国际关系体现了孔子近安远来的儒家理想,也是人类大同的理想,被自称所谓民主自由的西方殖民者和帝国主义者嘲笑了两个世纪,很长时间里,中国人也自惭形秽。现在终于有人开始反思。可惜,我们的大学教育却是葛剑雄、易中天之流把持(易中天的"鸦片战争不是因为鸦片”论参见拙作),实在气闷之至。

如果我管窥无谬,葛教授这样的心胸和眼界,似乎不配治史,不配育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