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都有點鈍,讓孩子擁有“幸福力”,家長要有“鈍感力”

我們在教育孩子們的時候有時候總是沒有辦法控制住自己的暴脾氣,這對於孩子們來說並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檔綜藝節目,一個在外人眼中看起來十分完美的小女孩在臺上向自己的母親告白說"希望自己的母親不要把自己的課程安排得那麼滿,不要總是拿別的孩子的優點跟自己比較"。雖然她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孩子,但是他在自己的媽媽的眼中卻依然是不夠完美的。

當主持人問到"她現在快樂嗎"的時候,小女孩潸然淚下。表示自己並不快樂,因為母親的高度期待以及話語有時候讓自己十分的傷心。

有時候她沒有考到滿分,母親說的一些話讓她十分的傷心,因此在努力變得更優秀的同時感覺不到絲毫的快樂。

小女孩在節目中多次提到自己十分的害怕自己的母親生氣,由此我們可知道她的媽媽是一個沒有"鈍感力"的父母,因此才會孩子體會到的幸福那麼的少。

節目當中,媽媽表示自己知道了自己的錯誤,並且會改正。幾年之後,我們也的確在其他的地方看到了更加優秀且快樂的女孩。

好的父母都是應該有"鈍感力"的,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擁有"幸福力"。

好父母都有點鈍,讓孩子擁有“幸福力”,家長要有“鈍感力”

什麼是"鈍感力"?

"鈍感力",就是遲鈍的力量。有時候這些人會給予別人一種他十分的遲鈍以及木訥的負面形象,不過"鈍感力"卻是促進我們美好生活的一種手段。

"鈍感力"是一種能力,它能夠讓我們在學習與工作的時候保持一種愉快的心情,也會有利於我們的人際關係以及我們的健康。

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當中,擁有"鈍感力"的人會更加的容易獲得成功。因為他們懂得去平衡自己的內心,也會更加懂得如何去跟別人相處才是最好的。

當我們在教育孩子們的時候擁有"鈍感力"的話,會使得孩子們更加容易擁有"幸福力"。

當我們擁有 "鈍感力"的時候,孩子們會擁有更充分的安全感以及自由感。這會讓孩子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更加勇敢的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做,而不是一味的遵從我們的指示。

好父母都有點鈍,讓孩子擁有“幸福力”,家長要有“鈍感力”

擁有"鈍感力"的父母有什麼特點?

  • 教育的時候情緒很平穩

擁有"鈍感力"的父母在教育孩子們的時候情緒是十分平和的。正是因為這份平和,孩子們才會在跟自己父母的交流過程中得到更加多的安全感,他們才會更加的願意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孩子們在家裡闖禍的時候,我們總是十分的容易情緒激動。比如炎熱的夏天你讓孩子喝水的時候,孩子們由於一直在打鬧,一不小心就把桌子上的杯子給打翻了,這個時候你就會勃然大怒。孩子不小心打翻杯子本來就已經很不安了,你的態度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的失控。

而那些擁有"鈍感力"的父母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們會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然後先去安撫孩子們的情緒。他們不會在孩子們一犯錯誤的時候就嚴厲的去責怪孩子們。

因此孩子們會知道在自己的成長過程當中,他們雖然一不小心犯了錯誤,但是父母是不會突然就情緒激動的責怪他們的,這些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會擁有很強的安全感。

好父母都有點鈍,讓孩子擁有“幸福力”,家長要有“鈍感力”

  • 教育孩子們的時候會很寬容

現在許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不被同齡的小夥伴落下,於是他們對於孩子們的要求可以說是十分嚴厲的。雖然嚴厲也有一定的好處,但是當嚴厲的程度超過孩子們可承受的程度的時候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不好的。

一個小女孩經常是班級裡的前五名,但是放假回去後成績就開始一直徘徊在前十名左右了。她的父母為此感到十分的著急,思考再三之後給孩子報了兩個補習班。可是這個小女孩週末的時候本來就已經有三個興趣班了,現在再加上兩個輔導班,孩子可以說是一週都沒有休息的時候。很快孩子就被這個巨大的壓力擊倒了,成績一路直線下滑,這就是我們太過於著急的結果。

當孩子們成績下滑的時候,擁有"鈍感力"的父母不會感到十分的著急,他們對於孩子們成績的變化甚至是其他的事情的寬容度時十分高的。他們不會在孩子們剛開始偏離成長的軌道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孩子們拉回來,他們會給孩子們足夠的休息時間,讓孩子們自己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江蘇有位小朋友考了七分的卷子,他的爸爸為了激勵孩子專門買了1000元的煙花慶祝而不是打罵孩子。

這個小朋友在被爸爸激勵之後學習得越來越認真,現在已經可以考到57分了,他的爸爸就是典型的"鈍感力"父母。

好父母都有點鈍,讓孩子擁有“幸福力”,家長要有“鈍感力”

  • 懂得尊重孩子們的不同之處

擁有"鈍感力"的父母會更加懂得去尊重孩子們的感受。他們不會一下子就給孩子們貼上任何標籤,他們會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這些父母懂得如何去鼓勵激勵孩子們,讓孩子們一步一個腳印,變得更加的優秀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聽過童話大王鄭淵潔的故事。因為他的父親沒有在他小時候輕易的給她貼上標籤。反而找到了他的閃光點,才成就了現在的他。

當時鄭淵潔全班被老師要求寫一篇名為"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而他的作文題目則為"早起的蟲兒被鳥吃"。這個作文被老師認為是公然與之作對,於是懲罰了他。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引爆了課桌從而被自己的老師開除了。

相信很多父母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第一反應跟老師是一樣的,大部分家長會責罵孩子最後會帶著孩子去跟老師道歉。

好父母都有點鈍,讓孩子擁有“幸福力”,家長要有“鈍感力”

鄭淵潔也是這樣想的,他十分緊張的把事情的經過通過寫童話故事的方式告訴了自己的父親。可是父親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很溫和的告訴他以後在家學習,自己會教他。

我們不難設想,如果在這件事情中,父親跟老師一樣對鄭淵潔一頓指責的話,他可能從此就開始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他豐富的想象力以及新穎的思考方式也會從此被扼殺在搖籃當中。

正是因為他擁有"鈍感力"的父親沒有隨意的給她貼上標籤,並且從中發現了他的閃光點,才培養出來了一個童話故事大王。

擁有"鈍感力"的父母並不是反應遲鈍,他們的背後是孩子們的信賴以及對於幼小的我們的尊重。

他們懂得放手,而不是把我們控制在自己的手掌心之中,他們會給予我們足夠的控制權,讓我們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應該如何發展。

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在一旁溫和的看著孩子們,然後在孩子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適當的給予一些意見。他們跟其他的父母一樣毫無保留地愛著孩子們,只是他們更加的聰明,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屬於孩子們的人生。

當我們的父母擁有"鈍感力"的時候,我們才會擁有"幸福力"。

好父母都有點鈍,讓孩子擁有“幸福力”,家長要有“鈍感力”

我是奶瓶媽媽育嬰師,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和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