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瀋陽的學區房,究竟買的是什麼?

關注瀋陽房哥,看最適合瀋陽人的買房經驗

買瀋陽的學區房,究竟買的是什麼?

最近,群裡流傳著幾條對學區房的討論,很多觀點頗具有啟發性,今天小編分享給大家。

內容速覽:

  • 買學區房,買的是什麼?
  • 相比班級排名,學校的排名才有意義
  • 選七中,還是選和平三校?
  • 學區的變遷:為何和平瀋河異軍突起,而皇姑大東鐵西逐漸沒落

買學區房買的是什麼?

買學區房,主要兩個目的,一是提高成績,二是佔有資源。

而前者應為首要目的,後者為附加。目前看七中如果沒有內幕的話提高成績這一塊是遙遙領先的。如果假定一個孩子去任何學校都是一箇中考分,那麼他就應該以佔有資源為目的,因為他的成績是無法通過不同學校來提高的。那麼他就應該去成績最弱的學校,那麼就沒有人來和他競爭,佔有的資源就會最大化。

買瀋陽的學區房,究竟買的是什麼?

但是以上假定是不合理的,我們也不應該以這個初衷來買學區房。某種程度來說兩個條件是有矛盾的。這也是大家想不明白的原因。後面還有高考,提高成績是首要的。不然還考三校幹啥呢?

佔有學區資源:

像和平,有著20,鐵中,回中和東北中山 四個省重點,比如鐵西,有4中和31中學兩個水平較高的省重點。進入和平與鐵西的學區,意味著數量極多的指標到校指標,意味學習成績一般也有省重點兜底。

提高學習成績:

與佔有學區資源對立的是提高學習成績,這裡特指今年大放光彩的七中。相比其他核心區的省重點,瀋河省重點高中並不出眾,而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七中都是期望孩子可以提高成績,博一博進入“三校”。

學校排名才有意義

和平三個名校有的班5個三校、5個20,有的班8個三校,7個20;七中也是有的班快20人三校,有的班連10個都沒有。所以

班級名次不具備參考價值,得看學校排名

  • 和平三校校排名130以上的基本三校,七中排名130以上的同樣三校,就像大家說的好學生在哪都上三校;
  • 和平三校校排名130—250的差不多就是20了,七中排名130—250的還是三校;
  • 和平三校排名250—350的差不多是鐵中,七中排名250—350的即使上不去三校,也是去20、120、31的;
  • 和平三校350以後的去的是哪呢,回中,中山?七中350—600,最次也是同澤的指標。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努努力在學校考個中上游,或者中游,同樣的名次,排200名,和平126南昌134去20,七中去三校;排300名,和平三個學校去鐵中,七中上不去三校,也能公費20、120,31;排400名,和平三個學校去回中、中山,七中去一中、四中、27;排500名600名呢,和平三個學校去哪真不知道了,七中去27、同澤。

買瀋陽的學區房,究竟買的是什麼?

除了前100多名,兩個學校的學生都去三校,從100多名往後,相同排名的情況下,和平三校學生去的地方都比七中去的地方低一檔,也看不出和平三校有啥優勢啊?況且絕大多數孩子都是中等中上等,怎麼就敢賭孩子一定是前100名,無論在哪都去三校呢?

七中還是和平三校?

可能有人說,今年中考718分在和平三校能夠20的指標到校,可以去20,在七中就只能去27了。

20比27可強多了,這個我是承認的,問題是718的孩子在和平三個學校基本排名250,而在七中排名就得400開外,同樣的成績在兩個學校排名相差150多名,甚至將近200名,是什麼原因呢?

買瀋陽的學區房,究竟買的是什麼?

學苗都是片區的孩子,並沒有通過選拔,孩子的智力水平基本相同,那麼也就可以推斷,和平三校教育質量不如七中,導致孩子同樣分數排名在兩個學校相差很大,至少是在對排名130—600名的孩子教育質量有差距,而這將近五百名的孩子快站到每個學校一半的學生數量,如此大的教育質量差距,為什麼還有說和平三校更好更強的呢?

在和平三校考718指標去20的孩子如果去七中,因為教育質量提高,按理論分數和排名是不是也能提高,是不是也有機會衝三校呢?為什麼不選擇教育質量更好的呢?綜上所述,除了少部分頂尖的學生,不受教育質量和教育資源影響,大部分學生還是有影響的,那些排名400、500、600的中游學生到底去哪能更好呢?

七中為什麼成績好

參與中考出題,各校都有,按年屆和比率算,七中較高。多參與中考出題有沒有好處,這個是必須有好處的,漏題肯定不會有,但相關的題型和側重方向要說沒有幫助,傻子都不信。但究竟影響程度有多大?正常情況下,有影響但不至於左右整體結果;但在如今瀋陽中考區分度這麼低的情況下,一分拼下去一大片的情況下,影響就被擴大化了,如果不是單科,而是同時幾科參與出題,哪怕每科只涉及三五分的分值,結果都會不一樣的。

買瀋陽的學區房,究竟買的是什麼?

七中成績好,肯定有它獨特原因,也是綜合內外因的結果,很多家長非得把所有都歸結到魔功一道也就太狹隘了。認可老師個人的能力素質和學校這麼多年總結積累的經驗,這些很多是具備差異化的,與認真和負責的態度和做法無關。

所以,綜上,作為七中以外的學校和家長要看到和認可七中的差異化優勢,吸取學習

。而作為七中的家長要客觀低調和大度。做的好的地方就是做的好,近水樓臺的地方也要認,決定孩子的事情就不是小事情,能對孩子有利的東西當然是多多宜善,這很正常。導致雙方分歧和質疑的最終還是主管部門的一些政策和做法,實際上與雙方家長關係並不大。

學區的歷史——迅速分化

瀋河、和平這些年考的好,皇姑這些年成績滑落,大東、鐵西成績一直不太好是有歷史原因的。

2000年以前,計劃經濟時代為主,皇姑區中心區域(以泰山路、崇山路、岐山路為橫向,以北陵大街、黃河大街、長江街為縱向)內,集中了大量的學校(遼大、電校、沈師、沈醫、遼歌、朝一中、120中、40中、11中、43、虹橋、33、泰山、岐一、珠五等等)和省直機關和相關機構(省政府機關和下屬單位、事業單位、如省公安廳及下屬單位、社科院、武警、邊防等等),由於是計劃經濟,這些單位都是分房的,都居住在此區域,造成大量高級知識分子的家庭孩子都在此區域上學,優質的家庭及優質的學苗、優秀的師資力量成為優質教育的代表,

所以皇姑區當時是有名的教育大區、強區。

買瀋陽的學區房,究竟買的是什麼?

同期的大東、鐵西區是工業區的代表,大東的黎明、東基、新光、礦山、機床等等,鐵西更是全區都是工廠,化工、東藥、重型、冶煉、電纜廠等等,所以鐵西和大東區域內更多的是工人家庭為主,高校相對較少,教育資源也少,對孩子教育環境相對皇姑來說天然就差了些。

而2000年後,因為皇姑的高校搬家,鐵西大東工廠相繼倒閉、破產、重組,大量工人下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更加明顯,在市場變革中,居住條件升級,換房子,經濟能力更強的人選擇了資源環境更強瀋河、和平區(醫療、教育、商業、交通、金融等等),大量的有錢人遷移到瀋河、和平。

一邊是隨著市場經濟,個人資產提升的高級知識分子、商人、政企人員,另一邊是下崗潮後,無業的下崗工人,兩種家庭對於教育的投資的差異是巨大的,一邊有時間,有金錢選擇更好的教育,陪伴孩子成長,另一邊為了生活奔波…吸收了大量經濟條件優越家庭的瀋河、和平(除了本市的,外省市優質家庭近年來沈首選兩區)相對於其他區在教育上優勢更加明顯,皇姑的滑落,鐵西、大東的教育一直相對落後就更好理解了。

不過隨著近些年對義務教育的政策引導,要模糊差異化,估計不久的將來可能各區差距會有所改變。有的人考99是因為他只能考99,有的人考100是因為只有100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