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公元1005年,宋辽之间签订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围绕这个盟约,人们争论了上千年。有人骂宋真宗赵恒胆小懦弱,在军事明明占据优势的情况下选择了忍辱求和,太没骨气;也有人赞宋真宗目光长远,止战休兵、稳定社会,为边境人民带来了百年和平。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价这场盟约呢?

1—一场节节胜利的反击战

先从盟约签订的背景说起吧。

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宋太宗赵光义便将外交策略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即奉行“守内虚外”。宋真宗赵恒继位后,延续了父亲的外交路线,对辽完全采取守势。而辽军见北宋在边境上的力量日渐削弱,便不断南下侵扰,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公元1004年秋,辽承天太后萧绰、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威胁北宋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辽军尽管来势汹汹,但是从几轮交战来看,似乎很不顺利——

辽军攻打威虏、顺安军,宋军将领魏能、石普率军抵御,败其前锋;辽军又攻北平寨,宋军将领田敏守卫成功;辽军又从东边攻击保州,结果还是攻城不利。后来辽军几路大军合围攻打定州,宋军将领王超率军列阵于唐河,攻破其轻骑部队,于是辽军只好驻扎在阳城淀。

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2—意见不合的北宋君臣

虽然前线节节胜利,但面对纷至沓来的告急信件,北宋朝廷还是陷入了一片恐慌。

宋真宗赵恒紧急召集群臣开会,商量对策,结果不少大臣都主张赶紧“逃跑”。参知政事王钦若提议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签署枢密院事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

好在还有硬气的朝臣——任职才一月的宰相寇凖厉声反对说:“出这种馊主意的人,就应该斩首!”他又说,“如果弃城逃跑,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到时候国家就难以保全了;不过此时,如果皇帝能亲自出征,必能振奋士气,击退敌军!

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最后,在寇凖的“连蒙带吓唬”中,宋真宗和众臣才不太情愿地“车驾北巡”,并在五日后抵达澶州南城。

到了澶州之后,宋真宗却不愿过河到北城,毕竟对岸就是战场了。这时,寇凖说:“陛下不过河则人心危惧,决胜之刻在此一行。”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也坚决要求宋真宗渡河,甚至令手下扣住宋真宗。宋真宗无奈,只好顺从。

真宗过河后,果然如寇凖所料——远近各路宋军见到真宗的黄龙大旗,都欢呼跳跃,高呼“万岁”,士气大涨。而与此同时,宋军在澶州前线射杀了辽军名将萧挞凛,大挫辽军锐气。

辽宋对阵,此时的宋军已占据明显优势,然而,眼看大战胜利在即,宋真宗却不想打了,执意要和谈。怎么回事呢?

3—宋辽签订澶渊之盟

其实,最先表达出和谈意愿的是辽军一方。在两军交战的过程中,宋真宗已经收到数封来自对方的求和信。名将萧挞凛被射杀后,辽方再次派人来谈和。

这次,宋真宗动摇了。或许他也有自己的考量——尽管宋军此时占得优势,但辽军实力也不容小觑,且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再这么打下去,对双方都是一种消耗。

于是,他派出曹利用去辽军阵营谈判,并嘱咐道:“如果对方要钱,百万之内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临行前,寇凖又将曹利用召来,警告他,“最多不能超过30万两,如果超了,提头来见。”

经过曹利用和辽国使者的讨价还价,最终两国签订了如下条约:

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后世仍以世侄论,使者定期互访。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

三、宋廷每年向辽国提供绢银合计三十万匹两。

四、双方于边境开设商贸市场,开展互市交易。

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话说曹利用回来后,真宗急问金额,曹利用没直说,竖起了三根指头,真宗以为是300万两,大惊失色,说太多了。过了一会他又自我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结也好。”等他最终知道是30万时,如释重负,转忧为喜。

4—澶渊之盟,北宋到底亏不亏?

澶渊之盟的签订,让宋真宗背负了千年骂名。因为当时的战场形势对宋军十分有利,如果坚持打下去,很可能获取胜利。可令人觉得窝囊的是,宋真宗竟在这时选择了和谈,并接受了对方的“不平等条约”,由此开启中原王朝向番邦纳贡的先河。

不过,宋真宗虽然胆小,但未必糊涂。

从客观上讲,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于戈”。休战之后,宋朝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省下了巨额开支,据统计,30万的岁币支出不及用兵费用的百分之一,算是以较少的代价换取了和平与发展。同时,在互市贸易中,北宋每年所赚取的钱也远远多于岁币,而且辽宋贸易促进了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如此算来,澶渊之盟似乎也不“亏”。

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可惜,尝到了“花钱买和平”的甜头后,宋廷开始麻痹大意,更加放松了边关守备,这也为日后北宋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时至今日,关于澶渊之盟的功过是非,仍被人们争论不休。但是对当时的边关百姓来说,这一定是功德一件!毕竟对普通百姓而言,还有什么能比过上安稳日子更令人开心的呢?

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说谎心理学》中说:“最好的谎言家也就是那些最会欺骗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在说谎时,真的相信自己的谎言。

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便是如此。起初他说谎,是为了蒙骗世人。可是骗着骗着,他自己仿佛也沉寂其中无法自拔了。可是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谎言,羁绊的不只是他自己,更是一个王朝的命运。

1—城下之盟,留下心病

宋真宗开始走上自欺欺人之路,大概是在公元1008年。

这一年他四十岁,登上皇位也已经十年有余。此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功业,做过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辽军入侵时,他在宋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跟对方签订了《澶渊之盟》(文章链接),不仅接受议和,还答应年年向辽进贡。客观上讲,这一纸盟约,确实为北宋带来了暂时的安定,宋真宗本人对此很是得意了一阵子。直到有一天,大臣王钦若提醒他:“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宋真宗这才突然回过神来,陷入了重度焦虑。

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王钦若揣摩到了皇帝的心事,为了迎合真宗好大喜功却不愿打仗的心理,他提出:“只有封禅泰山,才能镇抚四海,夸示外邦。

所谓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此前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举行过封禅大典。

宋真宗继位这些年,功业平平,也没见什么祥瑞。王钦若又善解人意地告诉他:“祥瑞是怎么来的呢?难道伏羲时真有所谓河图洛书吗?不过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罢了。天瑞虽非人力所为,但只要皇上深信而崇奉,以明示天下,则与天降祥瑞无异。”

也就是说,没有祥瑞,可以造呀!

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宋真宗恍然大悟,决定将封禅之事提上日程。因为担心宰相王旦反对,他便把王旦召来宴饮,饮宴正酣时,命人取出一樽酒来赐给王旦说:“带回去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结果王旦回家打开一看,里面竟然盛满珠宝,顿时心领神会。

至此,套路学会了,人也搞定了,宋真宗将正式开始他的表演。

2—天书下凡,造假成风

公元1008年正月初三的早朝上,内侍来报说宫城左承天门南角发现像书卷一样的黄帛有两丈多长,黄帛上隐约有字。

宋真宗表现得十分震惊,并向群臣讲述了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有一天半夜我刚要睡,忽然卧室满堂皆亮,我大吃一惊,有个神仙突然出现,对我说:‘一月三日,应在正殿建黄箓道场,到时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我起身正要答话,神仙忽然消失,我马上用笔把此事记了下来。从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斋戒,在朝元殿建道场,整整一个月恭敬等待。因为怕泄露天机,所以未曾宣布。今日之帛书想必是天书下降了。”

宰相王旦马上带领群臣前来道贺,随后真宗率领众人来到左承天门,焚香望拜,让内侍上城楼取下“天书”,然后跪受。只见“天书”上写:“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还有黄色字条三幅,大意说宋真宗赵恒以孝道承统,务以清净简俭,必致世祚长久云云。真宗大喜,把“天书”收藏于金匮之中,然后大宴群臣,令改元为“大中祥符”,接着大赦天下,官员集体加薪,京城放假三天,欢宴庆祝。并派人祭告天地、宗庙、宫观,群臣也纷纷上表称贺。

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闹剧拉开了序幕。

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三月,由王旦牵头,动员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寿父老等两万四千三百余人,连续五次联名奏请泰山封禅。宋真宗问财政大臣丁谓经费有无问题,丁谓回答“大计有余。”

四月,又有天书降于宫中功德阁。六月,王钦若担任先行官,赴泰山筹办具体事宜,并来信称:“泰山下有醴泉涌出,泉旁的亭中又有天书下降”。于是群臣再纷纷上表称贺,乞加尊号“崇文广武仪天尊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真宗拜受。

天书有了,民意有了,后续各地方州府的“祥瑞”也陆续面世。各州县呈上的灵芝、嘉禾等祥物装了好几大车。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举办大典了。

3—东封西祀,乐此不疲

这年十月初四,以玉辂(天子所乘之车)载天书为前导,宋真宗和文武百官跟随其后,一支规模壮观的封禅队伍浩浩荡荡向泰山进发了。

大队人马走了十七天,才从京城来到泰山脚下。仪仗、士卒遍列山野,两步一人,数步一旗,从山下一直排到山顶。

十月二十三日清晨,赵恒在斋戒三天后,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乘金辂,备法驾,在众臣簇拥下,登上南天门,来到岱顶神庙。次日,举行隆重而繁琐的仪式,礼毕下山。再以同样隆重的仪式,在杜首山祭地祗神。最后登上朝觐坛,接受百官、外使和众僧的朝贺,众人山呼“万岁”,声音震天动地。

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今人再现泰山封禅大典

随后宋真宗大赦天下,文武官员进秩,赐天下大酺三日,各地举行公费宴庆。封禅大典前后历时五十七天。回来后,群臣争上表章,献赞颂之词,各个州府争报福瑞,一个比一个离谱。如陕州报告说“黄河自清”了,解州又发生“池盐不种自生”的奇迹,河中府百姓居然在山谷发现了黄金护封的仙书《灵宝真文》……总之到了“全国上下如病狂热”的地步。

赵恒也越来越热衷以“祥瑞”粉饰太平,整日神魂颠倒,满口胡话,乐此不疲。

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三年后,在一些人的怂恿下,赵恒又到山西汾阴去行“祭祀后土”(又称“西祀”)大礼。

然而,这一系列荒唐行动,几乎将宋太祖、宋太宗两朝积累的家底挥霍一空,更将大宋王朝带入了一个积贫积弱的状态。仅是东封泰山,就耗费八百余万贯;西祀汾阴,耗资更增二十万贯。建造玉清昭应宫,仅雕三座塑像就用去金一万两、银五千两,而类似建筑建了二千多座,奢靡开销可想而知。据说到了真宗晚年,宋廷已是“内之蓄藏,稍已空尽”。

4—何时起,你活在了自己的谎言里?

《宋史》评说天书封祀是“一国君臣如病狂”。明代李贽也说:“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可是,这样一场匪夷所思的运动,竟真真切切地存在于中国历史当中。

从编织谎言,欺骗别人,到沉浸谎言,欺骗自己,宋真宗算是彻底陷入了自己构造的虚幻之中。

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是花钱买和平?还是活在了谎言之中?

其实有时候,自己的谎言比他人的谎言更可怕。为什么?因为他人编织的谎言,尚且有慢慢看穿的一天,可是自己编织的谎言呢,只要自己不愿醒来,就可能永远活在虚无之中。

从心理学角度说,谎言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类:一为讨他人欢心;二为自我夸耀;三为自我保护。

其实无论出于怎样的动机,偶尔说谎,在所难免。但值得警醒的是,千万不要对谎言构建出的美好形成依赖。毕竟,靠谎言谋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优越感,就像泡沫,一戳就破。虚幻的世界再美,也终究要回到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