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红色记忆 │ 追记杨家暴动

天天鹰潭

鹰潭红色记忆 │ 追记杨家暴动

  铭记先烈遗志,传承英雄精神。在杨家暴动胜利90周年和县苏维埃政府成立89周年之际,我们今天的《鹰潭红色记忆》邀请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扬厚成先生为大家讲述余江杨家暴动。谨以此文纪念为革命捐躯的杨家先烈们!

余江画桥藤林杨家村地处怀玉山余脉,余江、万年与贵溪三县(市)交界处,这里森林茂密、群山连绵、山势险峻,远离县城,以前交通不畅,但该村19世纪初曾出过四个举人,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也孕育了少数有钱的大财主。该村85%以上土地和山林被大小财主占有,绝大多数村民却过着牛马不如、苦不堪言的悲惨生活。

鹰潭红色记忆 │ 追记杨家暴动

弋横暴动一声枪响,苦难深重的杨家百姓觉悟了起来。1928年7月,受方志敏派遣,黄道深入贵余万边境地区,秘密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发展秘密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建立游击武装,成立了杨家村党支部,并在杨家及附近村开展了“上名字”运动,组织农民革命团,建立党的武装。杨家当时只有70来户人家,“上名字”的就有60多人。1929年8月中旬,张焕登受方志敏、邵式平、黄道派遣,秘密来到杨家,与村党支部书记杨金阁等召开秘密会议,研究抓土豪劣绅、举行暴动等问题,因走漏消息,国民党靖卫团、挨户团前来镇压,因掩护张焕登而来不及转移的杨金阁等不幸被捕,在大桥惨遭杀害。

鹰潭红色记忆 │ 追记杨家暴动

1929年9月4日,按照方志敏的统一部署,杨金快等再次组织杨家秋收农民暴动,活捉“靖匪”队首领杨士鹏等土劣。1929年11月,方志敏亲临余江锦北山区指导工作,并秘密来到杨家村检查指导再次暴动准备工作情况,整顿党组织,训练游击队,部署下步工作。1929年12月下旬,在方志敏的亲自指导及中共余江县委的直接领导下,画桥山区再次暴发了以抗租、抗债、抗苛捐杂税为主要内容的年关暴动。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此时出击余江北部山区,狠狠地打击了靖卫团和挨户团的嚣张气焰,杨家广大贫雇农纷纷支援,处决了土豪劣绅杨士鹏等人,焚烧了地主豪绅的田契、借据、帐薄和典押。

鹰潭红色记忆 │ 追记杨家暴动

从此,田租不交,旧债不还,奴隶作了主人,大长了穷人的志气,随即在藤林杨家成立了中共余江县第一区委员会和第一区苏维埃政府,李咸清和陈庭耀分别担任书记和主席。1930年春,蒋、阎、冯军阀混战暴发,中共余江县委抓住信江地区反动力量比较薄弱时机,开展以禁米谷出村、分粮钱度荒为内容的青黄不接斗争。4月上旬,大桥、鹅门、灌田洪家等村农民纷纷举行暴动,打败反动武装,活捉土豪劣绅,声势浩大,威震县城。余江锦北的贫苦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秋收、年关和青黄不接三个时期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暴动的胜利,创建了余江苏区。

鹰潭红色记忆 │ 追记杨家暴动

  1930年5月上旬,由黄灿、罗运来主持,在画桥杨家祠堂召开了100余人参加的全县工农兵总代表大会,方志敏、黄道亲临会议指导并分别作了报告,由黄道宣布余江苏维埃政府成立,地域面积240平方公里,人口22000余人;游击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6000余人。中共余江县委余江苏维埃政府将地主杨金辉的一栋十拼屋作为办公驻地,隔壁一栋杨顺宗的房子作为余江县第一区委员会、第一区苏维埃政府及少共县委办公用房。房屋背后依山脚建造了地下档案室和地下印刷厂。藤林与枫林村交界处山脚下的开阔地带平整为训练操场。办公驻地背后和正前方各有一座炮台,作瞭望之用,敌军进犯苏区,炮台哨兵发现后立即将旗杆放到,军民立即驱赶猪、牛、鸡、鸭等上山藏匿,实行坚壁清野。

鹰潭红色记忆 │ 追记杨家暴动

1932年10月,在杨氏宗祠还召开了第三次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60余人。

杨家村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共产党员和普通群众达100余人,1934年11月苏区彻底沦陷后,大部分房屋被毁,幸存的人大多流离失所,遭受着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双倍痛苦。

鹰潭红色记忆 │ 追记杨家暴动

鹰潭红色记忆 │ 追记杨家暴动

杨厚成,又名杨后成,笔名阿成。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鹰潭市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主席兼月湖区作家协会主席,鹰潭市微诗协会副会长,鹰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