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 全面“清零”——贫困地区调研行」典哲村的好日子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冬日的清晨,山间积雪尚未完全消融,家住典哲村的阿吉寿便骑着摩托车去合作社了。若是在两年前,这一寻常的举动在村里可算得上“奇观”。

典哲村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青珍乡。全村241户998人分散居住在三条十几公里长的山沟里。一遇雨雪天气,原本崎岖难行的山路便成了村民们的“拦路虎”,进不去出不来。

“不仅道路差,村里经济发展也十分萧条。这些年,村里的人口翻了一番,可草场和土地面积一直没有增加。再加上缺资金、缺技术,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牧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除了放牧就是采挖虫草。”典哲村新任的驻村第一书记李国元说。

李国元至今记得,他刚驻村、挨家挨户走访时,一谈发展,村民们几乎没有什么想法,尤其是阿吉寿,只顾坐在炕上发呆。同行的村干部告诉他,由于妻子因病去世,阿吉寿受到打击一蹶不振。

“家里还有两个娃,可对生活我真是失去了信心。过一天算一天吧。”看到李国元,阿吉寿说出了心里话。

为了帮村民们早日脱贫,李国元考察全村情况后,决定一方面“抓口袋”,从产业入手,发挥好村上合作社的作用;另一方面“抓脑袋”,改变村民们的观念,让他们有信心脱贫致富。

据村民回忆,早在2015年,当地政府就扶持村上成立了饲草种植合作社。为了方便播种收割,还购买了两台拖拉机,但全村上下没有一个人会操作,只能从州上聘请技术员。2018年3月下旬上任后,李国元多方联系,把专家请到村上手把手教村民们操作方法。有了技术支撑,当年合作社的饲草种植面积就扩大到了200公顷,到了年底户均分红1028元。

“2016年,经过多次商议,村上引导贫困户用产业扶贫资金成立了奶牛合作社。为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更好地通过合作社增加收入,2018年8月份,我带着合作社的负责人和成员去了趟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这个昔日贫困村的发展变化。”随后,李国元又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上的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一起到他的原单位西宁海关参加党建培训班,从“火车头”上找差距、补短板。

在扶志的同时,一件件惠民利民好事在村上发生了。通往三条沟里的砂石路先后开工建设;投资40万元的村级卫生室投入使用;通过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项目,全村200多户村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去年秋天,村上举办赛马会,吸引了周边不少村子的300多位村民报名参加。通过这场活动,典哲村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仅报名费、停车费、餐饮费等就给村上带来了近6万元的收入。而嗅到商机的典哲人更是把握机会“创业”增收。

42岁的曹七十一是村上的贫困户。赛马会期间,他们一家四口搭建临时帐篷卖起了盒饭,短短5天,收入近万元。

“2015年底,村民人均收入1500元左右,去年,人均收入增加到了4000元。现在村上的基础设施、村民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李国元说,去年,全村80多户贫困户退出,今年剩余的20户贫困户也将脱贫摘帽。对此,大家充满信心。

如今,阿吉寿已经从牧民转型成为合作社的工人。不仅摆脱了贫困,还住进了新房,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以后只要我努力打工挣钱,好日子还在后头呢。”阿吉寿笑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