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一些思考

我之前是做教育培训行业的,两年前,我带着满腔热血进入知识付费行业,希望能够探索出全新的教育形式。但是,我很快发现,这个行业承担不起这样的使命,这个行业叫线上出版,根本不算教育,尤其是,这个行业本质上是被一群媒体人主导的,我并没有对媒体人有任何不敬,但他们确实不懂教育。

关于媒体行业和教育行业有什么区别,我之前打个一个比方:媒体行业和教育行业都存在一个东西,叫“认知差”,但是,二者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媒体行业是“你不用过来,我到你身边去”,教育行业是“我给你搭一个梯子,你沿着这个梯子,来到我身边,甚至超越我”。那么,出版是什么呢?出版是“我不用过去,也不给你梯子,你自己过来,我们能不能遇上,随缘”。所以,媒体和教育比出版行业大得多。

知识付费行业是干嘛的?知识付费是用媒体的思路做出版。表面上看,这种思路能够扩大出版行业,但事实是,知识付费连传统出版都不如,因为,传统出版虽然有缺陷,但起码保持着高姿态,而当你把身段降下来,用户就要拿你和媒体级内容去比,而媒体级内容是免费的。

当然,聪明一点的从业者肯定要避免被人拿去和媒体行业去比,而是努力往教育上靠,但是,你以为你把东西讲得通俗易懂,就叫做教育啦?你把教育想得太简单啦。

事实上,很多教育行业的从业者都不懂教育。先不说,很多人是因为在社会上混不下去才去当老师的,就算有些人确实有教育情怀,但情怀和能力是两码事,如果教育方法错了,可能越努力越糟糕。如果一个行业不能广泛吸纳这个社会上的顶级人才,那么,这个行业只能是平庸的。

一个平庸的行业是如何维持表面的繁荣的?很简单,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一群人学习某些知识的能力相比于其他人强一些,所有的老师都特别爱教这样的学生,尤其是当这些学生扎堆出现的时候,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又能让老师省力不少,最后,学生成绩越来越好,老师因此成为名师。那么,什么叫名校呢?名校就是能招到最优质学生的学校。当然,我不否认,确实有一些优秀的老师,能够给学生搭一个梯子,让最普通的学生也能沿着这个梯子向上走,达到很高的水平,但这样的老师太少了,大多数老师的作用聊胜于无。

不过,我们也不应该如此悲观,教育行业还是会培养一些东西的,但不一定是学习能力,而是纪律和服从。我们不能说这个叫“愚民教育”,而不得不承认,这是工业社会的需要。工业社会需要筛选出哪些人“劳心”,哪些人“劳力”,然后,所有人都要服从纪律,这是社会化协作的需要。

但是,当我们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那些需要纪律和服从的工作正逐渐被机器取代,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人,何以为人?教育的功能也将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教育肯定是不对的,但几乎没有人知道,未来的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一定要问一个问题:学习,到底反不反人性?

我曾经无数次反驳“学习反人性”这个观点,截止到目前,没有什么效果,但我不介意再反驳一次。

如果学习反人性,我们可以大胆预言:未来,教育行业会消失。所幸的是,学习不仅不反人性,学习还是内置于我们基因底层的一种能力,换句话说,我们从来都没有“不学习”这个选项,我们只能选择“学什么”以及“怎么学”。

一说到“基因”,我们就要从进化的角度谈一下这个问题,我们的问题就变成了:我们为什么要演化出“学习能力”?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定义:什么叫“学习能力”?很多人以为,学习能力嘛,就是别人说个啥,你能记住,再牛逼点儿,你还能模仿出来。对不起,这不是核心,学习能力的核心是“你能不能运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

生命“进化”出某种能力,有且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种能力对生存有帮助。记忆能力对生存有帮助吗?有,但远远不够。我们把大脑看成一个黑箱,一头输入信息,一头输出信息,如果大脑的工作机制是把信息原封不动地存储起来,需要的时候,再原封不动调取出来,这就是很多人希望拥有的“过目不忘”的能力,很显然,这样的能力根本不会增加我们的生存优势,因为,你怎么知道下一次出现的情况和上一次一样,所以,你得有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那么,怎么解决未知问题呢?还是回到刚才说的“大脑黑箱”,如果大脑不是原封不动存储,而是对信息重新加工,尤其是对某一类信息进行合并,抽象出它们的共性,我们可以把抽象后的结果看成一个模型,然后,大脑不再存储信息,而是存储模型,这样的话,再遇到之前从来没见过但是和模型有共性的东西,大脑就可以对其进行识别啦。很显然,这才是我们需要的能力。

但是,这种能力有个问题,就是,这种抽象出来的模型不一定是靠谱的,所以,就需要一种机制淘汰掉错误的模型,这种机制就是“遗忘”,如果一个模型总结出来之后,再也用不上了,则说明不靠谱,而那些反复使用的模型,就是好模型。我们把原始输入的东西叫做信息,抽象成模型的东西叫做知识,那么,我们的知识每天都在更新,这个过程就叫“学习”,我们的生存能力也因此变得更强。

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天生热爱学习,因为,那些不爱学习的同类,他们的祖先早就被残酷的自然法则淘汰啦。你如果还是感觉自己不爱学习,那么,一定是因为你用错了方法,以及,你没有遇到好老师。

那么,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呢?适应大脑原本的学习机制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反之,就是最差的方法。

刚才我们只是用极其不规范的语言非常简单地提了一下大脑的学习机制,很多人一定发现了当年的自己和自己的老师犯下过多少错误,至少知道了死记硬背是多么不合理以及遗忘是多么正常。

大脑真正的秘密,可远比我们想象得多,而且,截止到目前,这些秘密还远远没有被揭开。但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完全解开,就无视这些秘密,恰恰相反,我们的认知科学、脑科学每向前走一步,我们的教育都应该发生一次革命。事实上,这些革命发生了吗?并没有,整个教育行业似乎觉得,这些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无数老师依然沿着过去的道路误人子弟,无数学生依然活在痛苦之中,一个最该变革的行业,却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的落后和愚昧。

除了基础科学的进步,我们还有一个机会去了解大脑的秘密,那就是“人工智能”。我们的一个假设是:想了解大脑的运行原理,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写一遍。

当我们思考“人工智能”怎样用在教育行业中的时候,我们顽固地保持着自己无比落后的教育理念,只是希望人工智能帮我们干点杂活儿。事实上,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就是直接告诉我们:学习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如果这还不足以冲击到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就真的太顽固啦。如果问人工智能还能帮我们做什么事,那就是直接取代老师,至于怎么做,我们会在下篇文章中讨论。

关于教育的一些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