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麥播種推遲“四補”應變種晚茬


九十月份以來,安徽省淮河以南稻茬麥區持續遭受高溫乾旱天氣影響,影響到在地小麥及時播種。針對當前稻茬麥區小麥播種和生長情況,農戶應採取哪些田管措施?記者採訪了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汪建來研究員。

稻茬麥播種進度慢

“我們這裡是江淮分水嶺地區,很長時間沒有形成有效降雨。”懷遠縣常墳鎮牛王村屠昌永無奈道,地裡長期缺水,往年10月底和11月初小麥就播下去了,今年自己200畝小麥播種期推遲了半個多月。“本月17日晚上的降雨對在地小麥播種幫助很大。”來安縣大英鎮五茬村種植大戶劉永兵這兩天正在搶墒播種,他的2600畝小麥已完成播種80%。

安慶市種植業管理局總農藝師陳再高介紹,該市小麥面積54.4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51.67萬畝播種任務,與往年相比,播種進度推遲了2.02%。廬江縣農技推廣中心吳小文副主任告訴記者,該縣包括白湖農場在內小麥播種面積約40萬畝,目前已完成30萬畝左右,預計10萬畝未播麥田可在12月初完成播種。截至目前,乾旱嚴重的沿江和江南地區,小麥播種計劃270萬畝,完成98.7萬畝,僅佔36.56%。

搶墒造墒種好晚茬麥

“已成熟未收穫的水稻、甘薯等作物田塊,農戶要及時收穫,如果收穫時土壤墒情適宜,可搶墒搶播晚茬小麥。”汪建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對於墒情不足田塊,農戶要造墒播種,適當增加播量,以提高播種質量,確保一播全苗。

稻茬麥播種推遲“四補”應變種晚茬

稻茬麥播種推遲“四補”應變種晚茬

淮河以南麥區因前期土壤乾旱尚未播種的地塊,農戶要迅速抗旱播種,採用“小白龍”灌溉、噴灌、微噴等節水灌溉方式造墒,並通過免耕播種等保墒種植方式,努力擴大小麥種植面積。水源充足地區播種後也可採用溝灌,水灌至溝深的三分之二處,讓水滲透溼潤土壤,但要防止漫灌和長期浸泡,以免土壤缺氧爛芽、悶芽。

汪建來建議,農戶要因地制宜採用晚播麥“四補應變技術”,即“選用適當早熟高產品種,以種補晚;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以好補晚;適當增加播量至每畝20—25公斤為宜,以密補晚;適當增加施肥量,氮、磷、鉀平衡施肥,以肥補晚。

因苗制宜分類田管

汪建來告訴記者,當前麥區農戶要及時查苗補種,促進苗全。補種時間越早越好,儘量補種原品種種子,防止品種混雜,補種後及時澆水。為促進小麥早出苗,可先將種子在溫水中浸種5—6小時,促種子吸足水分,然後開溝、補種、覆土、澆水。對於目前土壤表墒較差、小麥出苗困難的麥田,要抓緊澆水,提高小麥出苗率和整齊度,促進小麥分櫱。前期基肥偏少、秸稈還田量大、麥苗發黃地塊,澆水前可酌情追施3至5公斤尿素。

農戶還要適度控制旺長田塊,沿淮、淮北部分播種早、播量大、田間畝莖櫱數達60-80萬接近封行的田塊,暫緩澆水,目前以“乾旱天控”為主,如果本月底前繼續旺長可採取鎮壓或化控等措施控制旺長。對於田間雜草基數大的田塊,澆水或雨後,溫度適宜時應進行冬前化學除草。

記者瞭解到,乾旱、秸稈還田、鎮壓不實等因素容易導致凍害。汪建來說,各地要密切關注旱情和天氣預報,若冬前無有效降水,12月下旬前全省麥區要普澆1次小麥越冬水,防止冬季凍害,確保小麥安全越冬。沿淮、江淮地區原先計劃種植油菜的田塊在12月20日前可改種小麥,12月20日前尚不能播種小麥的田塊,可冬季休耕,翌年改種早春蔬菜或食用玉米等作物。

來源:安徽日報;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