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沈世魁和朱由检神助攻,尚可喜到死也不会投降后金

孔有德和耿仲明到了后金没多久,就劝说皇太极调集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的八旗军队攻打旅顺口,看来宁可得罪真小人,勿要得罪伪君子啊!如果你得罪了伪君子,他是无论如何都会找机会打击报复的,让你十倍百倍地偿还他。当然,“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何时了”这些话在伪君子看来,都是屁话!

其实不用孔有德和耿仲明说,皇太极也早就想攻打旅顺城了,毕竟旅顺城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东连海州、盖州、南接登州、莱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后金八旗军队南下讨伐大明的巨大障碍,如果能够攻占旅顺城,八旗军队就能够长驱直入,横扫辽东半岛。

如果不是沈世魁和朱由检神助攻,尚可喜到死也不会投降后金

皇太极

可是皇太极也有自己的顾虑,八旗军队虽然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但是他们毕竟擅长的是骑马射箭,在攻打城池方面却是门外汉,更不用说长期驻守城池了,因此他们就算能够攻占旅顺口,也守不住旅顺城。这不是白忙活嘛,所以皇太极并没有听从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劝说。

就在这个时候,后金的重臣宁完我却帮了孔有德和耿仲明一个大忙!

孔有德和耿仲明刚刚劝说皇太极调集八旗军队进攻旅顺遭到拒绝以后,宁完我马上就上书皇太极,指出现在后金有数十门红衣大炮,是攻城略地的有效武器,孔有德和耿仲明那伙人前来归顺的时候,又携带来了六、七门红衣大炮,还有数百条战船,我们正好用这些战船来运载红衣大炮前去攻打旅顺口。

宁完我虽然说得非常有道理,也确实让皇太极心动了,但是这并没有完全打动皇太极。尽管如此,宁完我的奏疏,还是让皇太极对攻打旅顺的看法有些许的改善。中国有两个成语“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而皇太极就是即将沉没的小舟和即将折断的船轴。他需要的仅仅是最后一支羽毛,最后一阵微风。而后金境内并不缺乏一支羽毛,一阵微风!

不久,后金的武将佟正、周一元、鲍承先等人纷纷呈上奏疏,要求皇太极调集八旗劲旅进攻旅顺城。当然他们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旅顺城是八旗军队挥师入关的要道,现在却被明军占据。这实在是后金的心腹大患,如果不趁现在派兵攻陷旅顺城,不然,一定会后患无穷。

皇太极最后一道心理防线被佟正、周一元、鲍承先等人的奏疏给攻破了!

旅顺战役

六月十九日,皇太极任命贝勒德格类、岳托为统帅,率领一万多名八旗将士攻打旅顺城。当然,八旗军队虽然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但是他们毕竟从来没有去过旅顺城,自然不可能知道怎么去旅顺城。带八旗军队去旅顺城的重任自然落到了孔有德和耿仲明的身上,谁叫他俩那么倒霉,是从旅顺口逃出来的呢?

大明最近几十年经常打仗,情报工作自然抓的紧,因此贝勒德格类、岳托刚刚率领八旗军队离开盛京的时候,驻守旅顺城的黄龙就得知了这一消息,马上命令旅顺城内的明军枕戈待旦、厉兵秣马,等待八旗军队的到来!

八旗军队和明军相遇,双方自然不会有太多的言语,更多的是肢体语言。八旗军队带来的有红衣大炮,明军也有红衣大炮,双方你来我往,激战了数日。双方都死伤惨重,可是其实明军已经败了,毕竟旅顺城内已经弹尽粮绝,根本就没有大威力的武器对付八旗军队。

黄龙是个聪明人,还没有决战他就已经看到了结果,他马上命令部将谭应华逃出旅顺城,将自己的总兵印信送往登州城。黄龙没有恐惧,更没有害怕,他成为大明将领的那一刻就预料到了今天的结局,可是为了大明政府,为了大明百姓,他别无选择,只有抗战到底,这是自己的责任,也是自己的义务。

八旗军队发动了总攻,如同潮水一般朝旅顺城涌来,黄龙率领明军拼死抵抗,可是八旗军队骁勇善战、所向披靡,而明军的战斗力跟他们比起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旅顺失陷只是时间问题。黄龙在最后时刻表现了自己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自杀殉国,黄龙都是一个值得人尊敬和崇拜的人,值得所有的军人和将士学习与尊敬!

旅顺守将李惟鸾、项祚临、樊化龙、张大禄以及尚可喜的弟弟尚可义皆力战而死,而尚可喜运气比较好,逃离了旅顺城,旅顺城失陷!

如果不是沈世魁和朱由检神助攻,尚可喜到死也不会投降后金

尚可喜

不得不反

朱由检是个勤于政务、兢兢业业地好皇帝,自然不允许大明政府出现职位空缺的现象,马上任命皮岛将领沈世魁为皮岛总兵,这也是尚可喜噩运的开始,因为尚可喜这个人实在是太卓尔不群、鹤立鸡群了,得罪了不少人,如今尚可喜的靠山黄龙已经去世了,他们自然可以肆无忌惮、旁若无人地去对付尚可喜了!

皮岛将领王廷瑞、袁安邦率先发动攻击,诬陷尚可喜拥兵自重,坐视旅顺城明军败亡而不派兵救援。当然这能不能够扳倒尚可喜还是个未知数,毕竟最后还需要沈世魁来决定!

可是尚可喜这个家伙的运气实在是太霉了,为什么本人这么说呢?因为沈世魁和前任皮岛总兵,也就是尚可喜以前的领导黄龙是仇深似海、水火不容。尚可喜作为黄龙的亲信加心腹,自然而然尚可喜就成为了沈世魁打击报复黄龙的对象,而王廷瑞和袁安邦的诬告正合沈世魁的心意。

沈世魁决定抓捕尚可喜,然后再给尚可喜随便安一个卖主求荣、通敌叛国的罪名,尚可喜不人头落地、也要被终身监禁,到那时尚可喜这一生就真的毁了。

当然抓捕尚可喜并不能够像抓捕普通犯人那样做,好歹尚可喜也是个广鹿副将,手上没有几万人,也有几千人啊!如果你去抓捕他的时候,他狗急跳墙,恐怕你还没有将他抓捕归案,自己就已经去阴曹地府报到了。因此沈世魁在如何抓捕尚可喜这一件事情上还是很费了一番功夫的!

沈世魁以皮岛总兵的身份命令尚可喜从广鹿岛到皮岛来商议大事,想趁机诱捕尚可喜。尚可喜还是挺听新领导吩咐的,接到沈世魁的通知以后,二话不说,就离开了驻地广鹿岛,直奔皮岛!

幸运的是,尚可喜待在皮岛上的那段时间里,与同志和战友的关系处理得不错,其中有一个特别够意思的同志和战友,在得知沈世魁想以议事为借口,诱捕尚可喜的情报以后,马上将这个情报告诉了尚可喜,真可谓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

尚可喜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笨蛋,自然不会明明知道前面有个火坑,自己还要义无反顾、不顾一切地跳进去,尚可喜不是这样的人,从来都不是。所以尚可喜在得知真相以后,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就返回了广鹿岛,沈世魁花了多日时间才想出的计划就这样被尚可喜轻而易举地给瓦解了!

可是沈世魁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居然能够将已经成败局的事情转化为胜局。既然领导叫你来皮岛商议事情,可是你却不来,这明明就是不服从领导的指挥,这明明就是心里有鬼,做贼心虚才不敢来。

沈世魁连夜上书朱由检,“揭发”尚可喜卖主求荣、通敌叛国,妄图投降后金。看来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关键是看你怎么看,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吧!

如果不是沈世魁和朱由检神助攻,尚可喜到死也不会投降后金

朱由检

尚可喜与皇太极的交流

现在看来尚可喜如果不归附后金,留在大明境内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唉,也只有大明的官员才能够做出这种“为丛驱雀,为渊驱鱼”的事情了。尚可喜仰天长叹道:“我们家族世世代代精忠报国、爱国爱民。可是嫉妒我们的人却要置我们于死地,男子汉大丈夫又怎么能够坐以待毙、束手就擒呢?”

我们对尚可喜这个人也不要嗤之以鼻,求全责备,毕竟尚可喜是在被大明的官员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归附后金的,这大概也只能够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八个字来解释了!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十月二十四日,尚可喜派遣的使臣卢可用、金玉奎抵达了盛京,觐见皇太极,表示了愿意归附后金的意图。皇太极在刹那之间变得超级兴奋,感觉老天这几年非常照顾他,不管有什么好事好东西,都主动往他怀里抛。

皇太极兴奋过后,马上给尚可喜写了封书信。由于这封书信跟以往的书信不同,对本书有重要的作用,本人现在就将这封书信的内容详细地展示给大家。当然为了将内容变得得幽默诙谐、生动有趣,本人将会用自己的写作风格与叙事方式来描述!

后金大汗致书尚可喜将军以及广鹿岛诸将:

将军和诸将有效忠本汗和归附后金的意愿,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可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将军与诸将也不一定能够顺利通过明军的道道封锁线,来到后金境内。

如果承蒙上天的眷顾与祖宗的保佑,将军和诸将能够顺利来到后金境内,效忠本汗,为后金的繁荣昌盛,日益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本汗也能够保证将军与诸将有机会加官进爵,封王拜相!还望将军与诸将不要心存顾忌和犹豫,迅速行动,以防“迟则生变”的事情发生啊!

至于尚可喜收到皇太极的书信以后是喜出望外,还是摇头苦笑呢?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本人也就不妄加揣测了,毕竟本人写的是正史,而不是野史,本人是绝对不能够叙述毫无根据的事情的!

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一月八日,皇太极担心尚可喜表示愿意归附后金不过是在忽悠自己。正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尚可喜那个家伙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于是皇太极派遣车尔格、范文程、喀木图等人前去打探尚可喜打算归附后金的消息是否属实。

其实就算皇太极不派遣车尔格、范文程、喀木图去调查尚可喜归降后金这个消息的准确性,尚可喜也已经在紧锣密鼓,忙忙碌碌地准备归附后金的事情了。

如果不是沈世魁和朱由检神助攻,尚可喜到死也不会投降后金

范文程

正月十九日,尚可喜派人招降了驻守长山岛(今辽宁省新金县东南部)的明军,当然尚可喜认为这还不够,自己归附后金以后,要想升官发财,巩固地位,得到更隆重的宠信,自己就必须招降更多的明军,使自己有受到皇太极赏识与重用的足够资本与实力。

尚可喜还打算派人去招降驻守石城岛的明军,看来此时的尚可喜不仅是自己变坏了,而且还在引诱别人变坏,这让本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现在社会许多引诱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

尚可喜没有闲着,皇太极同样也没有闲着。尚可喜归附后金无论是对后金,还是对皇太极本人来说,目前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可是皇太极也有担忧,那就是后金现在根本就拿不出足够的粮食,养活尚可喜这群即将归顺后金的人。

这也不难解释,女真是个游牧民族,绝大部分人都是靠放牧与打猎为生,只有极少数人从事农业生产。虽然最近几年来,归附后金的汉人越来越多,开垦的荒地也急速增长,出产的粮食也是成倍的上升,但是最近几年,前来归顺后金的蒙古人、汉人也是成倍的增长,后金早就把那些多出来的粮食拿来养活他们了,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食。

既然后金没有多余的粮食,那么就找有粮食的人来出吧!于是皇太极将眼光放到了后金境内身世显赫、地位崇高的贝勒台吉身上。这些贝勒台吉也非常识趣,一听领导皇太极要他们交粮,他们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就乖乖地上交了四千多石粮食。

其实这也不能够说是后金的贝勒与台吉胆小如鼠、贪生怕死,谁叫皇太极是他们的领导呢?他们不交粮食又能够怎么样。再说了,这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有利于百姓的好事情,他们理所当然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

仅仅凭借四千多石粮食,就想养活尚可喜带来的数千人,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可是这并没有难倒皇太极这个家伙,皇太极又将目光投向了后金的满汉群臣。

当然向后金的满汉群臣要粮食绝对不能够像向贝勒台吉要粮食那样,拿了别人的粮食,还一分钱不付,毕竟这些贝勒台吉士是皇太极的亲戚,而后金的满汉群臣都是外人。

皇太极在让后金满汉群臣上交粮食的同时,也付出了同等的费用。虽然花了很多白花花的银子,但是总算将粮食凑够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将尚可喜这群人接到后金境内了!

皇太极命令贝勒多尔衮、萨哈廉等人率领镶白旗军队前去接应尚可喜。多尔衮和萨哈廉的运气比较好,走在半路上就遇到了尚可喜,随后护送尚可喜等人前往海州驻扎,沿途连一个明军的影子都没有碰到,更不用说明朝的大军了,镶白旗的军队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损失!

二月二十六日,尚可喜率领广鹿、长山二岛归顺后金的三千八百多人抵达海州,这也标志着尚可喜正式脱离了大明的统治与管辖,成为了后金的臣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