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何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其他朝代沒有這種劃分?

史事春秋


熟悉中國歷史的都知道,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大多遵循著所謂“草創-鼎盛-衰落(部分王朝會出現所謂‘中興’)-亡國模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百年魔咒”。中國歷史上沒有長盛不衰的王朝,也鮮有能夠延續超過三百年的王朝。諸如兩漢、兩宋等號稱超過三百年的王朝,實際上此漢、此宋也早已不是彼漢、彼宋了……



唐王朝雖然號稱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亦未能免俗,國祚二百八十九年,終亡於權臣朱溫之手。提問者所謂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實就是對應了前面說到的“草創-鼎盛-衰落-亡國模式”。初唐是草創階段、盛唐是鼎盛階段、中唐是衰落階段、晚唐是亡國階段,在中唐衰落階段一度還曾經出現過所謂“中興”——“大中之治”,但無非是“迴光返照”而已,已經無法挽回唐王朝走向滅亡的命運。



草創階段——初唐

初唐時期始於武德元年,是年唐高祖李淵廢隋恭帝楊侑、正式開元建國。彼時唐王朝的根基尚未穩固,國家也尚未完全一統,剛剛立國的唐王朝處於典型的草創階段。



關於草創階段的唐王朝自何時進入鼎盛階段的盛唐時期一直存在爭議。有一種比較小眾的說法,說唐太宗李世民平定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代表著唐王朝綜合國力走向巔峰的開始。並由此認為,自唐太宗平定東突厥起,唐王朝進入了鼎盛階段,即盛唐時期。個人認為,這種說得有待商榷。唐太宗平定東突厥的確是唐王朝軍事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似乎更加側重於武力方面。甚至貞觀後期唐太宗被異族尊為為“天可汗”,似乎更多地也還是倚仗武力,並沒有那麼“以德服人”。



自唐太宗辭世、唐高宗李治即位開始,雖然唐王朝的綜合國力在不斷提升,但是也進入了一個內亂頻發期,各股政治勢力展開了角逐,甚至還出現了改朝換代!中國古代的所謂“盛世”並沒有一個統一量化標準,但有一點是必須具備的,那就是國內政治平穩、沒有大規模內亂。很顯然,在先天二年唐玄宗李隆基平定太平公主之亂前,唐王朝還不具備“盛世”的條件,或者說只短暫出現過暫時的“盛世”,即人們常說的“貞觀之治”,還不足以被稱為鼎盛階段!個人認為,初唐時期的終結點應當是先天二年唐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亂。



鼎盛階段——盛唐

先天二年,唐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亂,同年底改元開元。自開元元年起,唐王朝進入了一個長時間穩定期。唐玄宗靠著曾祖父唐太宗、祖父唐高宗和祖母武則天攢下的老底,加之政策和用人得當,將唐王朝的綜合國力推向了巔峰,開創了所謂“開元盛世”,唐王朝正式進入鼎盛階段,即盛唐時期。一時間,萬邦進貢、萬國來朝!



天寶時期,唐玄宗開始沉迷於自己的所謂巨大功績,變得自負、偏執,開始近小人、遠賢臣,政策失誤頻出,唐王朝的綜合國力也隨之下降。但是,因為底子厚、基數大,開寶時期勉強還是可以算作盛世的尾巴。盛唐時期終結於何時是比較明確的,那就是安史之亂。藩鎮將領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唐王朝陷入長期戰爭,綜合國力一落千丈,連唐玄宗本人也不得不逃往蜀地避難。唐王朝的鼎盛時期就此終結,隨即進入到衰落階段——中唐時期。



衰落階段——中唐

安史之亂中,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難。時為皇太子的唐肅宗李亨在靈武自立稱帝並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唐王朝進入至德元年。自至德元年起,唐王朝的綜合國力每況愈下,藩鎮割據、宦官與權臣亂政……唐王朝正式進入衰落期,即中唐時期。



這段時期內,唐王朝的綜合國力雖然在下降,皇權也越來越遭到掣肘,但是藩鎮、宦官、權臣與皇帝之間基本上還是維持著一個微妙的平衡狀態,誰也滅不了誰,誰也無法絕對控制誰。與此同時,國內也還算平穩,並沒有發生什麼大規模的民變。



說到中唐就不能不說一說號稱“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唐宣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將藩鎮、宦官、權臣基本限制在了可控範圍之內,唐王朝的經濟形勢也大有好轉,呈現出一派歌舞昇平的盛世景象,史稱“大中之治”。這是唐王朝臨終前的最後一次掙扎,也被後人稱為是唐王朝的“迴光返照”。



只可惜,唐宣宗再有能耐,也經不起後世不肖子孫的瞎折騰!僅僅一代,唐宣宗的兒子唐懿宗李漼就把“大中之治”攢下的家底敗了個近乎精光!唐懿宗去世之後,唐王朝正式步入江河日下的亡國階段——晚唐時期。



亡國階段——晚唐

在敗光了老爹唐宣宗攢下的家底之後,唐懿宗也撒手人寰了,他年僅十二歲的兒子李儇繼承了皇位,即後來被人們稱為“馬球皇帝”的唐僖宗,這對於本就風雨飄搖的唐王朝無異於是雪上加霜。乾符五年,黃巢帶頭舉起了反旗,發動了大規模民變。後來,黃巢大軍甚至還一度攻入了唐王朝的都城長安,黃巢在長安立國稱帝!雖然唐王朝最終平定了黃巢的叛亂,但唐王朝這艘破船也已經是千瘡百孔、即將沉沒了……



天祐元年,權臣朱溫弒殺唐昭宗李曄,立其子李柷為君,史稱唐哀帝。唐哀帝即位後,不但手裡沒有任何權力,連皇帝登基改元的形式朱溫都懶得做了,唐哀帝一直沿用了天祐年號,直到被朱溫廢黜,彼時的唐王朝早已名存實亡……天祐四年,朱溫廢唐哀帝為濟陰王,唐亡。



綜上所述,所謂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就是唐王朝由興轉盛、由盛轉衰,直到滅亡的全過程。之所以有這樣的劃分,主要還是後世史家研究的需要。當然。這與中國古代王朝興衰規律也正好是一致的。之所以其他王朝沒有沒人為劃分為初、盛、中、晚只是因為其他王朝的興衰發展沒有唐王朝那麼典型,鼎盛不明顯、速興速亡……等等等等。其實,其他不少朝代也存在類似的劃分,只不過略有區別而已。如清王朝就被人為分為了清初、清朝中期、晚清。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國家,有歷史上唯一一次盛世--“開元盛世”,從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歷時二百八十九年。後來歷史學家根據國運將國家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從事件上面我們可以更具體的瞭解其中的關聯:

初唐:從李淵建立唐朝---盛唐:開元盛世--中唐:安史之亂--晚唐:黃巢起義

初唐:617年太原留守李淵在晉陽起兵,得到關隴集團的支持,僅用四個月就攻入長安。次年大唐帝國建立,李淵就是第一位皇帝,當時的大唐所佔領的地盤實際上還是很小的,隨後就是李世民開疆拓土,南征北戰平定天下,在此過程中李世民的功高震主,隨即在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並且逼迫李淵做太上皇,自己獲得皇位。

此時天下剛剛經歷了大亂,百廢待興,李世民重用長孫無忌,魏徵,房玄齡和杜如晦等,勵精圖治使得大唐的樣貌煥然一新,開創了貞觀之治。後來的唐高宗李治沿用李世民的政策,開創了永徽之治,就這樣大唐王朝宛如一個新生的孩童,初長成的大樹。此時可以用唐朝的文化代表是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

盛唐:唐玄宗李隆基親手結束了武周之後帝國的混亂局面,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天平公主等感真的女性全部被李隆基處死。713年,李隆基正式親政,由於早年深解平民的疾苦,所以上臺之後雄心勃勃,改革內政,變換兵制,重用姚崇,張說,張九齡等有真才實學的宰相,實現了開元盛世。天寶年間,鼎盛時期全國總人口八千萬人,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但是玄宗後期疲於執政,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為丞相,同時改革的募兵制為之後的安史之亂埋下伏筆。這一段時間唐朝文化的代表是李白,杜甫。

中唐:馬嵬驛之變後,唐玄宗繼續入蜀,二臺子李亨北上尋求朔方軍的支持收復失地。在郭子儀和李光弼的支持下很快收復了兩京,唐肅宗李亨回到長安,並迎接太上皇李隆基返回長安,但是國內的的叛亂並沒有完全平定,並且朝中的宦官開始專政。之後唐代宗繼位鎮壓了安史之亂,但是安史之亂的影響卻宛如一塊石頭掉進平靜的河水,一波接著一波,河朔三鎮成為了帝國的新威脅,並形成藩鎮之禍。雖然後來有唐憲宗,唐武宗和唐宣宗的各種改制,讓唐帝國維持了相對的穩定,但已經不可能達到過去最強盛的時候。此時唐朝文化的代表是白居易,元稹。

晚唐:社會矛盾不斷加劇,最終引起了黃巢起義,起義軍瞬間席捲了整個帝國,大唐皇帝束手無策,採取了最不適宜的方法鎮壓,但是各武將都想保存自己的實力,從此帝國威信全無,在無法保持明面上國家的統一。即便是後來黃巢起義被鎮壓,但是割據勢力形成,瓜分帝國的土地,再加上唐僖宗,唐昭宗的無為之治。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大唐帝國正式退出歷史的舞臺,再無復出的機會。這個時期唐朝的文化代表是李商隱杜牧。

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只是為了研究歷史的時候方便,同時也寄託了我們對對唐朝的嚮往,對盛唐的無限嚮往。其實這和歷史上的東西漢,東西晉差不大都,是後人加上去的,並不是唐帝國統稱是唐朝。


司馬笨李白


  • 初唐:公元618—712年,大體上是指唐代開國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之間;

  • 盛唐:公元650年—755年,指從唐高宗時代開始到安史之亂爆發前;

  • 中唐:唐史分期之一。公元766年—835年,代宗大曆初至文宗大和末,共六十九年。

  • 晚唐:從875年後,唐朝進入了晚唐時代,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梁建立。晚唐時代結束。從此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唐朝之所以有明顯的劃分也是因為唐朝的起伏的節點實在太明顯了。其他朝代也有劃分就是沒有唐朝這麼明顯。

初唐時期是唐朝的國力上升期,唐太宗的勵精圖治造就貞觀之治,唐高宗外御強敵建立永徽之治,周武后掌權23年留下貞觀遺風。初唐文風也沿襲南朝風氣,駢體文仍維持著領導地位。詩歌開始興起,成為唐朝鼎盛的文風形式。

盛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唐玄宗造就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前的中國物產豐盈、國泰民安、邊疆穩固、物華天寶,一派盛世景象,當時的長安是全世界最繁華的城市。對周邊的文化也起到輻射作用。

中唐時期。此時平定了安史之亂,藩鎮也開始割據,唐朝已經開始有著內外兩大矛盾,但還沒達到農民起義的程度。杜甫的詩歌便記載了安史之亂後的悲慘世界。

晚唐時期。從裘甫起義到大唐滅亡。黃巢起義沉重打擊了唐王朝,後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後不久將其殺害,朱全忠逼唐哀帝禪讓,改國號為梁。李唐王朝對中國的統治就此宣告結束。中國從此進入了一個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不務齋


將唐朝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是文學上的劃分,更準確地說是唐詩上的劃分,而不是歷史學上的劃分。

根據現存的文獻可知,這種劃分方法最早出自於南宋嚴羽所著之《滄浪詞話》,當時提出了“盛唐”和“晚唐”的說法,元代楊士弘的《唐音》一書則正式提出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說法,明代高棅所著之《唐詩品彙》一書將其進一步總結為:“至於聲律興象,文詞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而言之,則有初唐、盛唐、中唐、晩唐之不同。”

(唐太宗畫像)

那麼,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在時間上到底是如何劃分的呢?初唐是指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盛唐是指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至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中唐是指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至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晚唐是指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唐玄宗畫像)

在史學界一般沒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說法,但是唐詩有“四唐”之說,之所以有這種劃分法,除了與詩歌的創作年代有關以外,還與這一時期詩文的風格、辭藻、聲律有關,然而,文學上的變化,並不能完全反映時代的變化,所以,歷史學上沒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說法。

(杜甫畫像)

史學界一般以安史之亂為界,分為唐前期和唐後期,其他的朝代也是這個分法,有“晚宋”、“晚明”、“晚清”、“宋前期”、“宋後期”、“明初”、“清初”的說法,只有唐代是個例外,唐代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主要是因為唐詩。


騰飛說史


印象中,我們在學詩歌鑑賞的時候唐朝的詩歌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發展階段,這個劃分出現在明代人所編的《唐詩品彙》中。

這四個階段代表的並不是唐朝社會發展的四個階段,而是唐朝詩歌發展的四個階段,每個階段詩歌繁榮程度,代表詩人,詩歌類型都是不同的。

初唐,公元618年到712年,也就是唐高祖武德初年到唐玄宗開元初年。初唐時期時間最長,但詩歌的發展相對緩慢,代表是人有初唐四傑——王楊盧駱,張九齡,陳子昂等。初唐時期的詩歌發展雖然相對緩慢,但南北朝時期宮廷奢靡享受的詩歌風格已經有了極大轉變,明快清新,並且詩歌開始走向大眾。

盛唐,公元713到766年。也就是唐玄宗開元元年到代宗大曆元年。盛唐時期是唐朝詩歌發展最為繁榮的,最為鼎盛的時期,成就也最高。這一時期,是個題材豐富,風格各異。代表詩人自然也是最多的,除了天馬行空、放蕩不羈的李白,沉鬱頓挫、憂國憂民的杜甫之外,還有田園詩人王維,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當然,毫無疑問,李杜是唐朝詩歌發展的兩座高峰。

中唐,公元767年到835年。代宗大曆元年到文宗大和末年。中唐時期的詩歌雖然比不得盛唐時期的鼎盛,但也是詩歌發展的一個高峰。沒有了盛唐時候的那種理想主義,中唐時候的士族階級大多關注社會變革,詩歌逐漸的開始轉向了社會現實。比如說我們熟知的白居易就是中唐時期的典型代表,他不再取追求辭藻的華麗,而是語言更加平實,更加現實,如白居易代表作《琵琶行》等。

晚唐,公元836年到907年,黃巢起義,唐王朝迅速衰落,伴隨著的是藩鎮趁亂脫離唐王朝的統治而自立,唐王朝搖搖欲墜,人人自危。晚唐的詩歌是唐朝詩歌的一個迴光返照,但風格沒有盛唐時候的自信,也沒有了中唐時候的現實主義,有的只是一種哀怨和傷感。代表詩人是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其實說到底,詩歌反映的就是社會生活,反應的就是社會發展,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詩歌在風格,題材上有著較大的區別,這也就是後人會將其分為發展的四個階段。文學不能和歷史劃上等號,因此我們不能拿這四個時期去劃分唐朝歷史各個時期。

每一個朝代都有興盛,也有衰落,只不過可能每個人由於劃分的標準不一樣,可能你認為經濟更重要,他認為軍事更加重要,最後會產生一個不同的結果。

至於說唐朝詩歌的劃分因為它對於唐朝詩歌的研究非常有幫助,因此就被後世所沿用,也因為唐朝詩歌的影響力較大,被我們多數人所知,而其他朝代的一些劃分可能更多的是被那些專業的研究人員所使用,我們不知道罷了。


小宇聊文化


唐代是中華文明史上的高峰期,不僅是因為在唐朝時期中國的影響力遠達海外,更是因為唐代的內政民生髮展也到了非常高的水準。在文學和歷史學的分類上,唐朝被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這種分法主要是為了彰顯各個時代不同的特點。

所根據的來源則是元代楊士弘的《唐音》和明代高棅的《唐詩品彙》。其他的統一王朝一般只有三個階段,比如清朝就只有清初,清中期和晚清三個階段。採用四個階段描述唐朝主要還是因為唐朝中間的變化實在太過特殊,尤其是開元盛世被視為歷史之最。這樣一來,三段式就已經不足以突出其特點所以採用了四分法。以唐高祖武德年間至唐玄宗登基作為初唐,開元盛世至代宗大曆年間作為盛唐。代宗大曆初到文宗大和末作為中唐,文宗之後作為晚唐。這樣劃分的原因主要如下:

唐朝是歷史上唯一一箇中間被其它政權取代而最後又復興的國家。武則天登基改唐建周,李唐王朝從法理意義上講已經滅亡。雖然大臣還是唐朝的大臣,皇子還是唐朝的皇子,但畢竟政權發生了轉移,宗廟發生了變更。所以,這一段時期就以硬性條件將唐朝歷史從中分為兩段。

一般來說,王朝變更後,即使是先王朝復國成功,也只能像漢朝一樣,分為西漢和東漢兩段各自表述。但是,武則天臨死時宣佈廢除大周國號和自己的皇帝身份,仍然以皇后的身份入繼宗廟。那麼武周的朝代就人為地被廢除了,中宗李顯成功彌合了武周前後的大唐法統,整個唐朝史又成為一體。既然如此,如何表述就要花費一些功夫了。最後,史學家和文學家都將這一時期劃歸為初唐,將其視為皇朝發展的築基階段,不再強行進行分割。將武周時期視為上承貞觀,下起開元的重要過渡階段加以論述。

本來完全可以把武周和之後的唐朝時代劃歸為中唐。可是初、中、晚的劃分體系意味著建國、興盛、衰亡三個過程。唐朝在安史之亂後確實開始衰落,可是通過郭子儀的再造唐朝,唐王朝有一度重新煥發了生機。這樣就不宜用安史之亂來劃分中唐和晚唐,在這樣的情況下再結合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文史學界將這一階段稱為盛唐,以代宗元年作為劃分盛唐和中唐的轉折點,這樣處理更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和當時的實際情況。

歡迎下方討論,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看不見的角落


萬事萬物都是不停的變化發展的,古老的《易經》已經告訴我們這個道理。那麼,既然是發展變化的,就必然在不同時間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總體來講,事物發展都會經歷興起、上升、鼎盛、衰退、消亡5個階段。

作為王朝,無論如何都逃不掉這個週期律,每個朝代都有興起、上升、鼎盛、衰退、消亡5個階段。但是留給後人的感覺好像沒有怎麼明顯,這正體現事物變化發展的動態性;有的朝代剛興起沒有多長時間就開始衰退、消亡,她的上升、鼎盛時期都特別短,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上僅是曇花一現而已。

唐朝是中華文明史上為數不多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經歷了21位皇帝,享國長達289年;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世界國家均有往來,文化交流頻繁,以至於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一個國家的繁榮往往就是通過文化進行體現,唐詩就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無論什麼時候都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唐詩對唐朝的政治、經濟、民俗、文化等都有深深的體現。

其實,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是唐詩的四個分期和發展階段,出自明代《唐詩品彙》。明代高棅對唐詩進行編纂整理,收錄681家6725首詩,並對詩歌按照初、盛、中、晚四個時期進行整理。

按照高棅在《唐詩品彙·總序》中對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劃分,具體如下:

初唐時期

大體上為唐代開國至唐玄宗先天元年(或稱武德至開元初)之間,即公元618年—712年。此時唐朝正處在上升發展時期,經歷了貞觀之治、永徽之治。唐朝文化體現為萬象更新、朝氣蓬勃,有虞世南、魏徵等人的稍離舊習,有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華麗,有劉希夷的閨帷之作,有上官儀的婉媚之姿。隨後有陳子昂古風雅正,李巨山嶠文章宿老,沉佺期、宋之問之新聲,蘇頲、張說之大筆,體現唐朝正有初唐走向盛唐。


盛唐時期

大體上為玄宗開元元年至代宗大曆元年約五十年,即公元713年—766年。此時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一步開疆拓土,物產豐盈,國泰民安,一派盛世景象。文化上有李白之飄逸,杜甫之沉鬱,孟浩然之清雅,王維之精爽,儲光羲之真率,王昌齡之雋拔,高適、岑參之悲壯,李頎、常建之雄快,正是盛唐達到最鼎盛的體現。


中唐時期

大體上為代宗大曆初至文宗大和末,即公元767—835年,共六十四年。此時唐朝已經出現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內外兩大矛盾,唐朝開始出現衰退苗頭,許多人都希望變革再次重現盛唐。文化上出現第二個詩歌創作高峰,有韋應物之澹雅,劉長卿之閒曠,錢士元之清贍,皇甫冉曾之競秀,秦公緒之山林,李嘉佑之臺閣。


晚唐時期

大體上為文宗開成元年至唐朝滅亡,即公元836年—907年。此時唐朝政局不穩,江河日下,黃巢之亂以後,唐王朝迅速沒落,各藩鎮紛紛脫離唐王朝的統治而成為各自獨立的政權。詩歌有柳宗元之超然復古,韓愈之博大沉雄,張籍、王建的樂府詩歌,元稹、白居易的敘事詩歌,李賀、盧仝之詩的鬼怪,孟郊、賈島之詩的瘦寒;之後杜牧的豪放詩,溫庭筠之綺靡詩,李商隱之隱癖等,都體現了晚唐事情衰敗多變。


蘇紀龍侃史


其實每個朝代都有。只不過唐朝的變化比較大,前後對比鮮明。所以要分開。


唐朝經歷了貞觀之治,武后篡權,開元盛世,完了以後急轉直下,到安史之亂開始以後,國家基本就支離破碎了。到最後分裂成諸多政權,國家徹底分裂,北方少數民族開始成為地區霸權,可以說每個時期都特點鮮明。所以唐朝分的很多。唐朝因為其截然不同的行事作風,其整個歷史階段的分期非常明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這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朝代,各方面都是一派欣欣向榮,就像一棵樹,就像一片莊稼,熱熱鬧鬧自由自在生長起來,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打擾。不錯,那時候唐朝的宮廷正殺得天昏地暗,唐太宗滅掉哥哥弟弟坐穩皇位,武則天如同一匹黑馬,在唐宮中攪起一陣旋風。武則天之後,還有韋皇后、上官婉兒等人興風作浪。但是,這都是皇家自己的事情,彷彿他們是關了門在打鬥一樣。皇宮外面的天下風平浪靜,老百姓並沒有受到任何波及,都過著自己的小日子,直奔小康而去。



盛唐,這是一個紫醉金迷的朝代。杜甫號稱“詩史”,因為他的詩歌忠實地記載了這個時代的特點。“稻米流脂粟米白”,經濟何等的繁榮。杜甫還寫過一首《飲中八仙歌》,寫了八個詩人的飲酒。這八個詩人,上至丞相下至平民,其實已經說明了,全國人民都在飲酒作樂。人間總有悲傷,但是開元天寶年間的盛唐,那不是人間,那是天國的美景。



中唐,這是一個亂絲密網的朝代。我之所以做這樣一個比喻,是因為中唐的矛盾之多,問題之多,很難找到有一個朝代能跟中唐相比。所有朝代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皇位更迭、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朝臣傾軋、邊患頻發等等,都能夠在中唐找到。你根本無法把初唐與盛唐的那種氣象與中唐掛上鉤,一派亂像。


晚唐,這是一個千瘡百孔的朝代。沒有哪個朝代的末期有唐朝末期這麼爛,這麼無法收拾。中唐雖然矛盾多,但江山依然好好的,晚唐一下就壞了,一下就爛得不可收拾。西漢末年爛掉了,後來有東漢復興。北宋末年爛掉了,有南宋復興。明朝末年爛掉了,南明還堅持了一段時間。可唐朝末年爛掉了,爛掉了就爛掉了,一點復興的機會都沒有。有人會說,五代不是還出現了後唐嗎?那不過是沙陀人借唐朝的名字,建立的一個異族朝代而已,跟唐朝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簡史資深宅


一是唐朝國祚夠長,試問你讓秦或者隋這種二世而亡的朝代怎麼分?

二是依託於唐詩的大量流傳反應了當時的風貌,舉個例子你瞭解的商文明只有隻言片語的甲骨文,你還分什麼初商中商晚商呀。

三是唐的每個時期確實色彩分明,不像宋,不論北宋還是南宋基本上一直打敗仗,初宋與晚宋只不過敗給的對手不同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