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黄金时代——制瓷业,清代帝王重点监督下的行当

清代手工业在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商品产量上,均超越了明朝。清代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尤其作为手工业原料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人口的激增和消费的需求也是刺激手工业生产最为直接的因素。

制瓷业是传统手工业中的重要行业之一。清康、雍、乾时期,官窑制瓷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烧造技术纯熟,达到中国古代制瓷史的巅峰。清初,清廷在久负盛名的陶瓷产地景德镇设御窑厂。由于战争频仍、经济凋敝等因,御窑厂不能独立完成宫廷御用瓷器的烧制、遂延用明末以来就已经流行的"官搭民烧"的方式。

瓷器的黄金时代——制瓷业,清代帝王重点监督下的行当

清代瓷器

所谓"官搭民烧即御窑厂官员先依样制胚、装饰好官窑器,然后由民窑来负责烧制;出窑接收后,再由御窑厂支付"搭烧"费用给民窑窑主。康煕时期,为保证御用瓷器的烧造,遴选督陶官专责瓷器烧造逐步建立起完备的瓷器烧造与管理制度。

清康、雍、乾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的高度发展与当时的几任督陶官臧应选、郎廷极(1663-1715)、唐英(1682-1756)等坚持创新制瓷工艺的努力密不可分。康熙十九年(1680),康熙皇帝先是派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等赴景德镇督造、监烧官用瓷器。作为第一批驻守景德镇的督陶官(同时被派去的还有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廷禧、笔帖式车尔德),臧应选等人与当地瓷工积极改革瓷器,最终成就了以单色釉闻名的"臧密"系瓷器。

《景德镇陶录》记曰:臧窑"土坯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血黄、吉翠、黄斑四种尤佳,其烧黄、浇紫、浇绿、吹红,吹青者亦美"。臧窑烧制的单色釉尤以鲜红(豆豆红)为最。除此外,"臧窑"还积极创烧珐琅彩瓷,为后来珐琅彩瓷的成功打下基础(后文将叙及)。

瓷器的黄金时代——制瓷业,清代帝王重点监督下的行当

清代瓷器

康熙四十四年(1705),时任江西巡抚郎廷极监管御窑厂瓷器烧造事务。在郎廷极督造瓷器期间,御窑厂又被称之为"郎窑"。郎窑的最大特色是对明代永宣时期著名釉色瓷器的仿烧。其最大成就是仿明代宣德红釉,创烧出闻名于世的"郎密红"。郎窑红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以上的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其特点是釉汁肥厚,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表面玻璃光泽。由于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所以烧制技术要求非常高,成品率极低。故民间有"若要穷,烧郎红"之说。

郎窑还以仿烧明宣德时期的青花、祭红、祭青、天白瓷和成化时期的青花、斗彩瓷最为擅盛,故称此时的景德镇窑口为"郎窑"。清人刘廷玑《在园杂志》中对郎密仿烧明代瓷器的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郎窑"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仿烧永乐甜白釉瓷器,"与真成毫发不爽","诚可谓巧夺天工矣";"其摹成宣,釉水颜色、橘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

瓷器的黄金时代——制瓷业,清代帝王重点监督下的行当

清代瓷器

自雍正四年(1726)起,雍正皇帝谕令时任督理准安关监督年希尧兼管御窑厂事务。这一时期的御窑瓷器被称为"年窑"。年密仍以仿烧明代青花、祭红、钧釉瓷器为要务。雍正六年(1728),内务府员外郎唐英被派往景德镇御窑厂,协助年希尧督造瓷器。在人的通力合作下,御窑厂瓷器烧制的品类日渐丰富。乾隆元年(1736),一直协助年希尧督造宫廷用瓷的唐英接任淮安关监督并兼御窑厂督陶官(后接任九江关监督并继续督理瓷务)。

乾隆朝,唐英曾于乾隆元年至十四年(1736-1749)和乾隆十七年至二十年(1752-1756)先后两次督理御窑。与清廷前几任督陶官的理念不同,除继续仿烧历代诸色瓷器,唐英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瓷器创新上。先后成功仿烧出官窑、汝窑、钧窑、哥窑等古瓷名品,还研烧出仿漆器木器、铜器等类的瓷制品,具有高超技艺的交泰瓶、双联瓶、转心瓶、玲珑瓶、冠架等瓷器新品类不断涌现。此举既满足了乾隆帝摹古、追新之心理,又使宫廷御用瓷器呈现出异彩纷呈,蓬勃发展的面貌。唐英也因此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在致力于御窑制瓷工艺的创新外,唐英还著有《陶成纪事》《陶冶图说》《陶人心语》等书。

瓷器的黄金时代——制瓷业,清代帝王重点监督下的行当

清代粉彩

有清一代,除继承和日臻完善宋元以来诸种制瓷工艺外,还成功创烧出粉彩、珐琅彩和各色彩瓷新品种。粉彩瓷器属于釉上彩品种之一,是康煕晚期景德镇创烧的彩瓷新品种,成熟于雍正、乾隆两朝(乾隆朝又称"洋彩")。粉彩是在五彩瓷的颜料中新加入含砷的"玻璃白"(AsO2),以粉化各种材料。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讲:"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瓷器亦是在烧制成型的素瓷上先用"玻璃白"打底,后施彩。彩绘多采用传统书画中的没骨法,所绘物象皆粉润柔和,浓淡相宜,富有层次感。

雍正时期,粉彩瓷流行至极盛,取代五彩瓷而成为釉上彩中的最主要品种。《雅陶》中对雍正粉彩有至高之评价:"粉彩以雍正朝为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乾隆时期,粉彩瓷受欢迎之程度依旧。道成以降,粉彩瓷多沿袭雍、乾时期所创品种,少有创新。著名者有道光"慎德堂制"、慈禧"大雅斋""体和殿制"款粉彩瓷器。

瓷器的黄金时代——制瓷业,清代帝王重点监督下的行当

清代瓷器

珐琅彩瓷器是釉上彩瓷器的一种,亦创烧于康熙时期。"珐琅彩"是从欧洲的"铜胎画珐琅"移植而来,即将铜胎画珐琅技术移到瓷胎上,故又称"瓷胎画珐琅"。康熙帝还谕令在内务府造办处设立珐琅作,专门负责烧制珐琅瓷器。其时,珐琅彩瓷先是由景德镇烧制薄胎素瓷,运抵北京后由造办处如意馆画师依照皇帝御制图样精心绘制,再由珐琅作入窑低温二次烧制而成。其时,珐琅彩需要从欧洲进口,严重制约着清廷珐琅彩瓷的制作。康熙、雍正皇帝相继命人炼制珐琅彩料。

雍正六年(1728)以后,内务府造办处已经能够自己研制二十余种珐琅彩料。此后,珐琅彩器烧制技术已臻成熟,清廷扩大珐琅彩瓷的烧制。至乾隆时期,珐琅彩瓷是诗、书、画、印俱佳的艺术珍品,烧制走向高峰。然而,嘉道以后珐琅彩瓷鲜有烧制,渐趋没落。

清代民窑制瓷,多仿明代瓷器。与明代相较,清代民窑制瓷工艺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呈现出器物造型繁多、工艺精细等新特点。民窑系统中以德化窑、石湾窑和宜兴窑等最为有名。

瓷器的黄金时代——制瓷业,清代帝王重点监督下的行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