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6年前的《冰雪奇緣》從人物和劇情設定來看,可以說是女權主義的集大成者,其所帶來的全球熱潮和票房奇蹟,至少也說明了這樣的電影所受的歡迎程度。

6年過去了,棍哥甚至記不得《冰雪奇緣》講的是啥故事,但《LET IT GO》的歌曲依然洗腦,兩大公主女主的形象還是深入人心。

好在,《冰雪奇緣2》在故事中,利用雪寶的耍寶,幫你把前作回憶了一遍,也是十分貼心了。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影史上能超越前作的續集電影鳳毛麟角。《冰雪奇緣2》也難成為那些少數,豆瓣上相比前作的8.3分,這部續集只有7.3分。

但對女權的彰顯在前作的基礎上繼續發揚光大。

艾莎公主和安娜公主,雙女主不但依然姐妹情深,拯救世界。繼第一部中艾莎實現自我認同,安娜勇敢拯救大家之後,這一部中更是找到了母系的淵源,明確了各自的歸屬。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艾莎成為自然之靈、第五元素的女神,仍然不需要男人和愛情。安娜則繼承了王冠,成為一國之主。

連北地人的首領也是個女人。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而男人,在這一部中完全淪為配角。第一部中,王子黑化,但畢竟還算個男主。

安娜的男友完全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一心就知道求婚的他就像以往男人主導的電影中的女性花瓶角色,甚至連“邦女郎”都不如。

另一稍有存在感的男人角色,是前國王的侍衛長官,可他也完全依附於安娜和艾莎。

雪寶算男性嗎?至少從配音上算,可它不過是個負責賣萌和耍寶的角色。與之類似的,是那頭公馴鹿。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環顧如今的好萊塢,女權為代表的政治正確已經無孔不入,《終結者:黑暗命運》和《霹靂嬌娃3》中的女鐵三角,更是將硬漢和特工這些原本男性為主的角色進行了女性的演繹,連造型都以短髮為主。

《沉睡魔咒2》儘管相比系列第一部,在女權方面有所退步,但仍然是母女情為主,女性為大,順帶還有少數族裔的勝利。

迪士尼在政治正確的道路上可謂走得最遠最堅定,不久之後我們還能看到真人版《美人魚》中黑皮膚的美人魚。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除了政治上的立場,迪士尼絕對在迎合市場實現商業化的最大利益方面打著自己的算盤。

其實,回顧迪士尼的歷史,從1937年第一部公主電影《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問世到2013年《冰雪奇緣》熱賣,13部公主電影塑造了14位民族、膚色、個性各不相同的公主形象。

在八十餘年的過程中,通過迪士尼的這些公主,也能看到女權主義伴隨時代變遷和社會文化發展而形成的軌跡。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第一階段:傻白甜,坐等王子解救。代表公主:白雪公主、辛德瑞拉、奧羅拉

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橫空出世,不但讓開創了動畫長片的先河,也讓迪士尼一舉成名,風光無兩,從此開始其帝國偉業。

白雪公主的形象就是典型的傻白甜。你可以說她是純潔善良,也可以稱之為幼稚無腦。面對邪惡的女巫毫無防備,輕易吃下毒蘋果,之後就躺在棺材裡等著王子的親吻。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1950年的《灰姑娘》(又名《仙履奇緣》)裡的辛德瑞拉,也是個逆來順受的姑娘,直到穿上水晶鞋,跟王子一見鍾情,歷經磨難有情人終成眷屬。

1959年的《睡美人》,公主奧羅拉幾乎複製了白雪公主的命運,受詛咒昏睡,被王子吻醒。

這些受到童話故事啟發的公主形象,自然離不開那個時代背景的烙印。

無論是1937年美國剛剛結束的大蕭條,還是1950年二戰結束的餘波未平,都讓迪士尼的童話故事為尚處灰暗生活中的人們送去了信心和勇氣,也使得迪士尼在商業上獲得了成功。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反而是1959年的和平年代,沒能讓迪士尼的公主繼續風光。迪士尼也因此在《睡美人》後30多年沒再拍攝公主動畫電影。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雖然美國也經歷了女性爭取投票權的運動,但女性在社會和婚姻生活中的地位並沒有根本性的改善。

那個年代,幾乎全世界的女性都處於完全男權主導的社會下,女人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逆來順受。

所以,那時的迪士尼公主們,不但都會做飯做家務,更要把命運寄託於王子的降臨與解救。而在電影中,男性幾乎都是正面人物,除了王子,七個小矮人、獵人、公主的父親與未來公公也都是正義與善良的化身。

反倒是擁有權力的女性成為大反派,要麼是邪惡的女巫和教母,要麼是狠毒的後媽和姐妹。女性一旦擁有了權力,就成了邪惡的代名詞。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第二階段:女權意識覺醒,爭取獨立與自由。代表公主:小美人魚、貝兒

從戰後到上世紀80年代,美國經歷了一段各種平權運動的歷史。包括黑人民權、反戰、同性戀平權,當然也包括女權運動。

經過幾十年的運動,女權甚至一度成了貶義詞。當時主流媒體對女權主義者有兩類刻板印象,一類是穿馬褲蹬皮靴、不刮腿毛、憎恨男人到骨髓的女同性戀者;另一類是自私冷酷的女強人。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女權意識早已深入人心。相比50年代僅僅爭取政治生活中的投票權,女性對標男性在職業、教育、婚姻等社會和家庭生活方面已經越來越與男人平起平坐了。

這樣的變化自然也反應到了娛樂文化領域。經歷了《睡美人》的反響平平,迪士尼過了30年才於1989年再次推出公主電影《小美人魚》。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小美人魚一改之前柔弱被動的公主形象,更像個青春期叛逆的女孩,有小缺點小毛病,但更是個大膽主動追求愛情的新女性。

1991年迪士尼再次推出《美女與野獸》,公主貝兒獨立勇敢、聰明倔強,而且還是全村唯一一個愛讀書的人。這正是女權主義在那之前一直苦苦追求的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在愛情方面,貝兒更是不顧世俗眼光地愛上了一隻野獸。雖然野獸最後還是變成了英俊的王子,但貝兒勇敢愛的形象還是讓她成為最受歡迎的迪士尼公主之一。

可以說,貝兒迪士尼公主中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權主義者。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第三階段:少數族裔的崛起。代表公主:茉莉、寶嘉康蒂、木蘭、蒂安娜

在各種政治平權運動中,女權運動也自然與其他運動互相交織與影響。在歐美,種族平等與女權主義就這樣聯繫到一起。

紅髮小美人魚已經是個進步,不再是金髮碧眼的盎格魯薩克遜人種。但這還遠遠不夠,她畢竟還屬於白人。

90年代初的迪士尼為了顯示自己的政治正確,在接下來的十幾年內陸續推出了4位少數族裔公主。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1992年《阿拉丁》中的阿拉伯公主茉莉,1995年《風中奇緣》中的印第安公主寶嘉康蒂,1998年《花木蘭》中的中國(亞裔代表)公主木蘭(其實木蘭就是平民女孩根本不是公主),以及2009年《公主與青蛙》的黑人公主蒂安娜。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2016年《海洋奇緣》中的莫阿娜也是少數族裔。

而且這些少數族裔公主,繼續繼承了小美人魚和貝兒的獨立自強,像木蘭已經超越男人成為拯救國家的英雄。

然而,她們在女權方面還有一關依然沒有過去,那就是對婚姻即男人的依附。

上面這幾位公主除了印第安公主寶嘉康蒂沒能收穫愛情,小美人魚嫁給了王子,貝兒的野獸也變回人形,茉莉與阿拉丁雙宿雙飛,木蘭跟將軍結成一對。

在激進的女權主義者眼中,這些公主還是沒能擺脫婚姻的桎梏,離真正的女性獨立自主還有一步之遙。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第四階段:當家做主,不再依附男人。代表公主:樂佩、梅莉達、莫阿娜、艾莎和安娜

更為深層次的女權主義,不是要女人變得和男人一樣,也不是要女人比男人更強,而是要拋開男性對女性的審視,由女性自己定義女性的身份和地位。女性所做的一切應該在於取悅自己,而不是取悅男權社會。

迪士尼的電影,其實一直在販賣一個主題:夢想。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但最早的公主電影中體現的女性夢想都是被男人解救,從小美人魚開始,她們的夢想是實現男人一樣的夢:勇敢追求自己所愛的人,甚至殺敵救國,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2010年上映的《魔發奇緣》則表達了新女權主義的內涵,從小被綁架的長髮公主樂佩踏上冒險之旅,去探求自身身份的歸屬。她最終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尋得了真實身份。

她與飛賊的愛情並非主線,而是尋找自我過程中的水到渠成。

從這時開始,愛情已經與公主故事的主線沒那麼大的關係了。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到了2012年的《勇敢傳說》,梅莉達公主開始抗爭傳統束縛,追求自由並要改變自己命運。她不想被逼婚,直接拒絕了三個部落首領的王子。而且這三個王子的形象也徹底被塑造成一事無成的歪瓜裂棗。

2013年的《冰雪奇緣》,電影的主題已經轉移到了女性與女性的關係上來。《勇敢傳說》講的是母女,《冰雪奇緣》就開始講姐妹。

而男性角色的形象卻變得越來越差。《勇敢傳說》中連個像樣的王子都沒有,《冰雪奇緣》更是完成了前無古人的創舉:王子終於變壞,竟然成了全片最大的反派。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2016年的《海洋奇緣》,莫阿娜公主不是從父親而是從奶奶那繼承到勇氣和力量,不但拯救了世界與族人,還成為了真正的領袖。

包括這部《冰雪奇緣2》裡的艾莎公主,對新女權主義下的公主們來說,男人,不需要的!

至此,迪士尼公主電影八十餘年的歷史,讓公主們從依附男人的傻白甜,到主動追求男人的獨立女性,再到用不著男人,讓男人俯首稱臣的女王陛下的演變。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公主電影,越來越成為“女性電影”,甚至“女權電影”。

但這也正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潮流方向,女性爭取獨立與平等的歷程可歌可泣,令人尊重。迪士尼的公主們作為流行文化的符號,見證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該走向另一個極端。公平與平等對兩性的任何一方都是一樣,生理心理的差異和社會分工的不同也是客觀存在。

對於女性來說,經濟和精神的獨立才是根本。男人當然不再必須依附,但人類的繁衍,還要男女雙方互相合作配合才行。

從《冰雪奇緣2》,看80年14位迪士尼公主背後女權主義變化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