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航倫敦“大撤退”說起

11月22日,香港新鴻基公司聯手澳洲投行麥格理集團,斥資1億英鎊(摺合約9.1億人民幣)

,買下了海航集團持有的倫敦金絲雀碼頭寫字樓(瑞信大樓)。

此筆交易達成後,海航算是徹底清空了所有英國地產項目。儘管這可能是一次虧本清倉的“含淚甩賣”。

2016年4月20日,海航斥資1.31億英鎊收購了位於倫敦金絲雀碼頭的哥倫布廣場17號大樓,按照當時匯率計算約為12.18億人民幣。

僅對比“買入”和“賣出”的價格,海航在這筆交易中虧損3億多。新鴻基李明治家族抄了個好底。

這座寫字樓位於倫敦金絲雀碼頭金融城核心位置,總樓面面積為19.54萬平方英尺,屬於超甲級寫字樓,此前整租給瑞士瑞信銀行,又被稱作瑞信大樓,租約到2024年11月。

當年該物業年租金640萬英鎊,摺合約5800萬人民幣,物業年回報率高達4.9%。

2015年之後,海航國際投資一直在進行業務重整轉型,積極開拓具有穩定投資回報的國際性投資項目。如果沒有意外,收購瑞信大樓這筆交易與收購主體海航集團子公司海航國際投資期望的一樣,將為其提供穩定的回報和現金流。

資產的確優質,但是意外總是不期而至,海航恐怕已等不及緩慢的收租回血,還是直接甩賣一次性回血到位比較現實。


同在金絲雀碼頭,距離瑞信大樓大約300米的地方,坐落著一座大樓——路透社總部大樓(最大租戶為國際金融信息媒體路透社),這座大樓是倫敦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2015年8月28日,海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約收購路透社總部大樓,這是海航集團在倫敦的首個重大收購項目。

對於這次收購,海航方面認為,倫敦是歐洲最大的經濟中心,向來是跨國公司進軍歐洲市場的跳板。海航此次收購路透社總部大樓,為海航歐洲業務的拓展奠定了基礎,也將進一步提升海航集團的國際知名度。

不過,去年10月已有媒體報道海航在為境外9個項目尋找買家,其中就包括路透社大樓,今年2月初傳出海航擬減價1億英鎊出售路透社總部大樓消息,目前該項目已被一家中資企業買入。具體買賣金額不知。

先不看其他的資產處置,就看海航在倫敦的瑞信大樓和路透社大樓這兩筆生意,其實

開始做的是長遠打算,出發點是好的,結果卻是憋屈的,不得已忍痛折價割肉。

去年年底的時候,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資產處置時間估計比預計的要慢。國內外經濟形勢不好,有些簽完協議拿不出錢了。多好的樓,都賣不動。怎麼辦呢?我也不能降成蘿蔔白菜價,慢慢賣。

最近一段時間,海航明顯加快了實體資產處置的節奏。還不到1年,“慢慢賣”已經不得行了,得“快快賣”了?

ps:海航集團及旗下子公司2018年資產出售案例當中,超過70%來自公司股權,只有不到30%是出售實體物業資產。儘管出售股權資產的案例佔多數,但股權並非海航值錢的資產,能給海航帶來鉅額資金的依然是實體資產,如地皮、寫字樓、酒店等。其中,海航賣掉香港三塊地皮回收資金超200億元,接連賣掉國外希爾頓等酒店,回收資金近100億美元。


拓展閱讀:


據海航集團中報,上半年,海航償還了1753億元的債務,而海航的流動負債仍高達2552億元。

其中短期借款1241億元,應付票據和賬款54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務371億元,短期要還的債高達2000億元。

但海航賬面資金只有1411億元,並且其中349億元資金被質押和作為保證金,基本處於被凍結狀態,也就是說可用的現金只有1000億元。海航資金缺口高達1000億元。

從海航倫敦“大撤退”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