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股到底“行不行”?

周期股到底“行不行”?

近两年,受外部需求疲弱和内部调控趋严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周期股表现持续低迷。截至上周五(11月22日),今年以来建筑装饰、钢铁、纺织服装等周期板块分别下跌7.74%、7.10%、1.54%,远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27.88%的涨幅。可能是跌得太久了,上周五和本周一(11月25日),周期股集体爆发,一扫前期颓势。但11月26日,周期股又重归于调整之中,似乎是“一日游”的行情。

那么,问题就来了,周期股的逆势崛起背后有何原因,又能否持续呢?目前来看,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尚存争议。悲观者认为,基本面复苏预期短期难以证实,支撑周期行业的基本面逻辑还需要观察。乐观者认为,基本面已经出现了企稳逻辑,比如全球制造业PMI有企稳回升的迹象、国内周期行业基本面有边际改善预期,因此周期股反弹具备逻辑。

另外,周期股在年底受到突然的追捧,和政策面的暖风频吹联系紧密,因此如果要继续参与周期股的反弹行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面的变化。

逆周期调控发力

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较201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当前经济增速已接近目标“底线”,并引发逆周期政策不断加码。从货币政策来看,尽管CPI受猪价影响明显上升,但央行仍毅然调降1年期MLF和7天逆回购利率,释放了强烈的宽松信号。

同时,从拓宽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的范围,到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再到把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作为突出重点,货币政策之外财政政策也在同步发力。2020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已下达。据媒体报道,日前财政部已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部分2020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但发行时间尚不确定,可能要到明年1月份了。此外,近期部分城市房地产调控也有放松的迹象,共同推升了基建投资和房地产产业链的回升预期,对周期股形成明显利好。但是周期股短期连续上涨较多,目前位置已经缺乏短期安全边际,成为了政策博弈的中心。

机构调仓,避高就低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调整,周期板块估值大幅回落,防守属性逐步凸显。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强势,消费和科技板块涨幅巨大。临近年末,为了保存胜利果实,部分机构选择“落袋为安”,卖出部分估值偏高的“核心资产”,调入低估值的“滞胀股”,是近期周期股逆袭的重要推手。

周期股到底“行不行”?

截止11月22日收盘,从PB角度来看,申万一级行业中,农林牧渔、电子、家用电器、食品饮料行业估值高于历史均值。其中,采掘、化工、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公用事业、房地产、商业贸易、综合、建筑装饰、电气设备、国防军工、传媒、银行、汽车等行业估值低于历史10分位数。低估值行业主要集中在周期板块。

周期股到底“行不行”?

历史上年末“逆袭”行业的第一特征是低估值。如地产链条上的重卡、建材和工程机械。地产链条的ERP目前高于历史均值的上一倍标准差,这意味着投资者对地产投资担忧程度处于历史高位,预期与潜在改善事实存在反差,促使“低估值+低配置+高股息+高确定性”的地产链的价值继续被挖掘。因此,低估值高分红的周期龙头在未来一个阶段中具备相对收益的可能。

总结

逆周期政策不断加码背景下,整体超跌的周期股开启了一波价值回归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修正过度悲观预期的超跌反弹。当前来看,周期板块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质特性,已引发海外资金的关注。从北向资金的统计来看,上周沪股通加仓的前二十大个股集中在周期板块,表明海外资金对当前周期股配置价值的认可。具体来看,北向资金对宝钢股份、中国铝业、中国神华等低估值行业龙头个股近期均有加仓动作。整体来看,经过近年来的持续调整,周期股估值整体较低,具有明显的防守特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接近“底线”,逆周期政策正在加码,又提升了周期股的进攻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