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加大力度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安徽拖欠工资问题专项治理综合施策(原标题)

安徽加大力度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11月27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在省政务服务中心召开“提升诚信建设水平”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季星介绍了开展拖欠工资问题专项治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武潇主持发布会。

据季星介绍,安徽省已连续三年实现工资类侵权违法案件数、涉及农民工人数、涉及工资金额三下降,未发生重大欠薪案件。2018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获得A级等次,位列全国第九名。

在具体做法上,安徽省坚持高位推动,加强组织领导。本级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展改革委、公安厅、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等19家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联席会议,研究部署解决有关工资拖欠的重大问题。安徽省政府还正在筹建成立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调整扩充成员单位组成人员,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根治欠薪工作组织领导。此外,安徽省市、县级政府均参照省级工作机制建立了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研究解决本行政区域内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全省上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与此同时,安徽省狠抓制度落实,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实名制、合同考勤管理及总包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等制度,将人工费用与工程款分账管理、专款专用,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没钱发”、“发给谁”、“发多少”、“怎么发”等四大难题。二是推行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制度,将企业和政府责任相结合,解决发生工资拖欠、企业主欠薪逃匿等情况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三是建立了对各市根治欠薪月调度通报制度,加强有关制度落实情况的调度。目前,安徽省在建工程项目实名制管理、工资专用账户、按月足额支付等制度覆盖率均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在拖欠工资问题专项治理中,安徽省还做好畅通维权渠道,加强风险管控;开展专项行动,着力攻坚克难;实施重拳出击,保持高压态势。

季星表示,安徽各地均设置了联合清欠办公室和维权窗口,快速调处欠薪案件,确保农民工投诉有门、查处有力。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网站首页设立根治欠薪在线举报投诉专栏,进一步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相关线索核实后,通过实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清单和交办制、销号制、通报制“一单三制”,推动实现“一点举报投诉、全省联动受理”。近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通过专栏接收合肥市某维修改造项目拖欠工资问题线索,省市联动快速处理,不到一周时间为10名农民工追讨所欠工资12万元。

在专项行动方面,安徽同样铁腕出击。2018年11月至2019年春节前在全省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为2.75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3.66亿元,保障了农民工拿到钱回家过年。专项检查期间,成功查处了某装饰公司拖欠工资案件,涉及全省8个地区300余人1000余万元工资,有力维护了农民工工资权益。

据统计,2018年以来,安徽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向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182件,纳入“黑名单”管理152件。其中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先后向社会公布7批共70起典型案件和105起“黑名单”,相关信息及时向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2019年11月22日,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布了今年第三批典型案件和“黑名单”。对欠薪逃匿等恶意拖欠行为,行政司法联动打击,2018年以来,安徽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306件。目前,安徽省公安机关共侦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143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48人,移送审查起诉209人。

季星还表示,下一步,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继续会同省有关单位,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省联动,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研判当前根治欠薪工作形势,持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力以赴做好春节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确保农民工工资得到及时足额支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为此,安徽省将推出一系列具体措施,譬如进一步推进工资支付信息系统建设,加快省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完善省级联动平台,与住房城乡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实现数据互联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工资支付保障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发挥作用,逐步实现对农民工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实时监控、动态管理。(李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