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不再低調了

一個出人意料的信號出現了。

今年前三季度,廣州以6.9%的經濟增速,逆襲領跑一線城市,高於深圳6.6%、北京6.2%、上海6%。

這是2014年進入經濟新常態以來,廣州GDP增速重奪一線城市C位。

廣州不再低調了

曾有人嘲笑廣州房價“太低”,經濟不行,“將被踢出一線城市”,這些可以徹底消停了。

今年10月,廣州的二手房均價也達到了33,704元/㎡,排在全國第六。說廣州房價低,也只是相對的。

在經濟方面,歷經十年的激烈競爭,老大哥始終未曾被省外的對手挑下馬來。

廣州的價值,絕對不容低估。

現在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北上深廣的四大一線城市格局無可撼動。而且香港已經步入冷冬,今年廣州的經濟總量極有可能一舉超越香港,改寫大灣區格局。

不過,這座千年商都也留下幾個懸念:

深圳趕超廣州,到底是歷史性的、不可逆的趨勢,還是大局未定的動態追趕?

廣州重回C位,到底是偶然性的事件,還是成功轉型升級後的強有力飛騰?

未來十年,一線城市的格局到底會不會產生顛覆性的變革?

廣州不再低調了

01

前三季度,廣州的逆襲很不容易。

受大國博弈影響,廣州出口下降8.2%。靠進口的增長,進出口總額基本持平。

而且全球汽車銷量都在下滑,國內市場上半年銷量下降9.3%。汽車產業的衰退,給汽車之都廣州造成很大壓力。

比如,由於在番禺生產的廣汽傳祺銷量持續下跌,該區上半年工業總產值大幅下降,GDP增速僅有0.3%。南方日報三問“番禺怎麼了?”

今年前三季度,廣州汽車製造業工業總產值仍然下降了2.8%,但降幅在收窄。

在這樣的不利情況下,廣州經濟表現卻比去年還更好。

最大的秘訣,在於今年民間投資的爆發,以及新動能產業的快速增長,才為廣州經濟托住了底。

1.民間投資快速增長,增速高達34.6%。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21.1%。除了基礎設施、房地產外,工業投資也增長迅猛,達到25.9%,一批高精尖項目持續推進。

富士康在廣州的超視堺第10.5代生產線項目順利投產,總投資610億,被稱為廣州改革開放以來單筆投資最大的先進製造業項目。樂金OLED項目,則是中國第一條高世代OLED面板線,年產值可達200億。另一個明星項目“粵芯12英寸”被稱為“廣州芯”,總投資288億元,是廣州第一條、廣東省唯一量產的12英寸芯片生產線,同樣意義重大。

2.高技術製造業、智能製造、新業態等都在提速。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0.9%;智能手機增長53.8%,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增長19.5%,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增長17.9%;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41.9%,網上點餐的餐費收入增長39.2%……

曾經廣州被嘲笑為產業過重,汽車、石化、電子信息三大支柱產業當中,有兩個屬於傳統行業。現在,廣州用數據證明了自己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成果。

3.百強企業表現堅挺。排名前100位的企業總產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60.7%,增長6.0%。

相比之下,外向型深圳受到大國博弈的衝擊更明顯,且民間投資增速很低。前三季度,前三季度,深圳進口下降9.3%,進出口總額下降1.8%,民間投資僅增長3%。

廣州不再低調了

不過,深圳外資投資增長87.8%,也是一大亮點。

放眼中國內地,前三季度的廣州,勢頭向好。

目前,位居中國“第四城”的廣州,穩坐“一線城市”的寶座。

02

事實證明,只有深圳,才是廣州今生最強的對手。

1980年,廣州的GDP總量是57.5億,大約是深圳的21.3倍。彼時兩者就像一個大家族中,長子和老么的關係。

後來,深圳持續接受超級聯繫人香港的輻射,強勢崛起。

2000年以後,廣州、深圳的GDP增速交替領先,難解難分。

廣州不再低調了

雖然2007-2013年這段時間內,廣州的經濟增速一直高於深圳。但是雙方的GDP總量差距,也是時大時小,廣州未能將深圳遠遠甩開幾條街。

廣州不再低調了

(廣深的GDP總量比值)

後來,一個半路殺出的改革措施,徹底改變了兩座城市的命運。

2017年底,國家調整統計數據,將城市的研發支出計入GDP,深圳就此突然超過廣州。

如今,廣深都已是龐然大物, PK仍將繼續。

廣州是樞紐門戶,坐鎮南國,吐納八方。深圳是科創金融中心,輻射力超強,引領亞洲。

廣州經濟的國有色彩較濃,從發展路徑和製造業結構上,都有點像珠三角版的“上海”,深圳民營經濟的發達程度全國第一,活力十足。

如果廣深能夠攜手齊頭並進,在大灣區的土地上就可以同時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以及市場優化配置的極高效率。

那麼,廣深港科創走廊的下一步,就真的是美國硅谷101公路了。如此,廣深的“雙城記”,就是中華復興最大的倚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