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世界銀行評估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經驗推廣會在渝開幕

由財政部、世界銀行舉辦的對標世界銀行評估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經驗推廣會11月25日至27日在渝舉行。在為期三天的交流中,世行專家將系統介紹開辦企業、政府採購、納稅、獲得電力、執行合同、登記財產、辦理建築許可、跨境貿易、辦理破產指標評估方法及國際先進做法,為重慶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寶貴經驗。

此次推廣會是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加快國內相關城市對標國際先進經驗優化營商環境搭建的交流平臺。推廣會邀請了全國人大、國務院辦公廳、中央有關部委和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杭州、重慶有關負責人近200人參會,除了介紹全球營商環境評估總體情況之外,還進行辦理建築許可等9場專題對接會。

世界銀行高級私營部門資深專家馬欽在致辭中表示,就像人們不斷鍛鍊,身體會更健康,壽命也會更長一樣,如果不斷改善營商環境,企業也會更加健康。在他看來,中國城市可以成為營商環境的全球領導者。世界銀行有兩個團隊,一個就像照X光一樣,告訴人們營商環境的“體檢”結果是怎樣。另外一個團隊則像大夫,通過跟大家合作,探索如何借鑑基於全球的成功經驗,通過改革創造一個營商環境不亞於新加坡等地的全球領先的城市。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市財政局副局長吳輝表示,重慶近些年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出臺了大量優化營商環境政策,但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世行在重慶推廣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經驗恰逢其時。財政將與發展改革等部門協作,在納稅、政府採購等方面對標先進經驗,以企業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在制度完善上加強同國際通行規則的對接,以更好的營商環境激發更有活力的重慶經濟。

相關閱讀:

作為提升營商環境的重大改革措施之一 “獲得電力”給重慶小微企業帶來了什麼

11月25日,對標世界銀行評估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經驗推廣會在渝召開。同期,世界銀行專家在渝就營商環境情況進行初步考察瞭解。在世界銀行的地區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中,“獲得電力”是10個一級指標之一。何謂“獲得電力”?簡單地說,就是企業獲得電力供應的難易程度。

圍繞“獲得電力”的幾個核心指標——獲得電力供應的環節、時間、成本、供電可靠性及電費透明度等,重慶近期推出了針對小微企業的“三零”(“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服務。此舉被業內解讀為重慶圍繞世界銀行評價體系、對標北京和上海做法,提升營商環境的重大改革措施之一。

零上門:辦電輕鬆不用跑

“以前做生意如果要擴大用電容量、辦理接電,除了要花不少錢,也免不了跑很多趟營業廳。現在,直接通過手機App就能辦理,也不花錢!”11月25日,渝中區嘉濱道茶餐廳負責人張渝秀高興地說,“現在企業辦理接電手續,方便、快捷,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所謂“零上門”,是指用戶申請電力接入由電網企業“一口受理”。用戶可通過“掌上電力”App等互聯網渠道全程網上辦電。電網企業在申請環節即簽訂供用電合同,取得用戶許可後,自動線上獲取身份證、營業執照等必要信息,僅憑有效主體資格證明即可用電業務全渝“一證通辦”,無需客戶到營業廳現場辦理。

張渝秀對此深有體會,她的嘉濱道茶餐廳位於大溪溝河街遊園。今年10月,因為原有50千瓦用電容量不能滿足經營需求,茶餐廳計劃增加用電設備。她在父母平時繳費的“掌上電力”App上看到了網上辦電的信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在線申請增容到140千瓦。沒想到,僅用了10天,她就接電成功了,“整個過程,我也就動了動手指。”

零審批:手續辦理不用管

江北區美賽汽車修理廠也搭上了“三零”服務的便車。10月29日,該修理廠負責人劉先生向國網重慶江北供電公司新牌坊營業廳提出申請:為企業用電增容到140千伏安。

供電公司工作人員進行查勘、分析後,發現一個棘手的問題:該方案需要鋪設140餘米電纜,涉及到110米的管線掘路,需辦理相關審批手續才能進行施工。

過去,這些審批環節自然是由企業主自己去各政府部門辦理,但如今已變成由供電單位替客戶辦手續——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幫助劉先生完成從規劃許可、佔道施工審批、物資運送、道路挖掘到電纜施放的一系列審批手續,手續完備後火速組織開展各項施工安裝工作,11月12日工程實施完畢,成功送電。

這得益於市經信委、國網市電力公司、市發改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能源局等相關部門聯合實施的“零審批”服務,將低壓小微企業全程辦電環節由5個壓減為2個,大幅壓縮辦電時限;0.4千伏接電工程不再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如涉及道路開挖等審批事項辦結時限由16天以上壓減至2天以內。

零投資:用電接入不花錢

像張渝秀、劉先生這樣的用電容量在160千伏安/千瓦及以下的小微企業低壓接入,如今由電網企業負責實施電能表(含計量表箱)及表前接電工程,並將電能表安裝在用電地址處,對這些小微企業來說,用電接入屬於“零投資”。僅這一項,就為張渝秀、劉先生這樣的用戶節約投資十幾萬元。

市電力公司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國網重慶市區供電公司已實施“三零”服務項目1678個,共為客戶節約投資1352萬元。

除了小微企業,隨著市營商環境不斷深入推進、優化完善,重慶在“獲得電力”方面接連推出了一系列重磅舉措——

針對10千伏非居民用戶,重慶通過實施“省力”“省時”“省錢”服務,將辦電環節壓縮至4個環節,平均接電時間60天以內,其中電網企業辦理總時長不超過20天。

為提高供電可靠性,重慶接下來將加強配電網標準化建設、精益化運維、智能化管控,推行不停電作業和主動搶修,確保2019年市中心及市區範圍戶均停電時間不超過2小時,2020年戶均停電時間不超過1小時。

市發改委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電價政策公佈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至少提前1個月制定和調整電力用戶銷售電價等有關政策信息,並以多種形式向社會公佈。用戶可通過手機App等渠道快捷查詢用電量。

市經信委副主任塗興永也表示,各市級相關部門和企業將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合力推動各項措施落實,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電力營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