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三、成主、發引,感受北三縣傳統葬俗

提起北三縣,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它就是河北廊坊的三河、大廠、香河三個縣級行政區域。

從地理位置上看,北三縣地處北京、天津兩大城市區域範圍內,但行政體制上又歸河北廊坊管轄,這就是人們長談的“飛地”現象。

接三、成主、發引,感受北三縣傳統葬俗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北三縣也因此成了河北省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一向被河北省視為“經濟特區”,有“北京後花園”的美譽。今天小編給大家談的不是北三縣的發展,而是該地區傳統的喪葬文化,接下來隨小編一起看一下。

接三、成主、發引,感受北三縣傳統葬俗

北三縣人初喪當日,親屬要到通衢公廟“報廟”,當地人也叫“燒倒頭紙”,報廟時要把紙錢粘貼在廟內的牆隅處不動,又謂之“抱神”,大意是指死者的魂魄在此暫留。

接三、成主、發引,感受北三縣傳統葬俗

報廟結束,次日舉行入殮儀式。停喪三日內,女眷每天要去廟內送紙三次,到了第三日開始舉行“接三”儀式。

“接三”前喪家要請人糊車馬、人夫等紙紮,如果死者為女,則必須要糊一頭牛,以便用它飲穢水。用紙張寫死者的姓名,稱之為“靈牌”。按照死者的歲數,每一歲為一張,剪成紙條,當地人稱“挑神紙”,然後把靈牌與挑神紙一起送到抱神處。

接三、成主、發引,感受北三縣傳統葬俗

“接三”時,孝眷們抬紙轎,和鼓手數名一起去廟內領魂。還要把挑神紙抱入轎中抬回,也有用掃帚拉回的。到門首再送至車上,等親友祭奠完畢,把紙紮焚燒掉,此時孝眷們長跪舉哀,謂之“升西天”。

接三、成主、發引,感受北三縣傳統葬俗

至喪期,久暫無定,等有定期後,訃告親友,前來祭奠。先期要糊樓庫、車馬及多種明器,以備“發引”時陳列,後送到墳地焚燒,供逝者在陰間使用。葬禮期間要請村裡有功名的人或當官者為逝者行“點主”禮,到晚上還要準備三獻供禮祭奠,當地人稱之為“堂祭”。依照當地習俗,葬禮上的服制,父母去世,子女服斬縗,身披麻衣、麻冠。

接三、成主、發引,感受北三縣傳統葬俗

葬禮結束後,有五七日、六十日、百日祭祀,百日後為一、二、三週年祭,週年祭開始前,親戚朋友攜帶點心、紙錢、果蔬前往墳前祭奠,以表示追悼之意。關於大廠回族葬禮,鑑於對少數民族的尊重,這裡不一一累述。(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