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靠什麼吸引人才?

成都靠什麼吸引人才?

都說,高質量發展依靠科技進步,無論是技術革命促進產業革命,還是國際高端產業的競爭,其本質上都是科技的競爭,但是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近年來,與重慶同處成渝城市群的成都,著眼未來,積極打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環境,取得了一定成績。

比如,2018年下半年,完美世界教育研究院和伽馬數據聯合發佈的《2018年遊戲產業發展及人才需求特徵分析報告》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的人才需求量佔國內整體需求的半數以上,成都的遊戲人才需求超過深圳位居第四;8月3日,百度發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成都人才吸引力排名靠前;今年1月16日,互聯網招聘平臺BOSS直聘發佈的《2019年度人才資本趨勢報告》顯示,成都位居新一線城市人才需求量前列。

事實上,自2017年7月20日,成都發布《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俗稱成都“人才新政十二條“),放寬人才落戶限制以來,截至今年6月,已累計吸引大學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28.6萬餘人,佔當地同期人口遷入總量38%左右,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佔比10.2%,30歲及以下年齡佔比達80.4%。中青年、高學歷人口的湧入,緩解了成都的人口老齡化,優化了城市人口結構,有力地推動其產業轉型升級。

那麼,成都招才引智取得的成績,有哪些經驗可循呢?

一、重視產業發展

經濟學家宋清輝坦言,因為人才跟著產業走!真正吸引人才的還是成熟、高效的產業鏈。近年來,成都對人才吸引力不斷增強,恰好就是建立在快速發展的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療健康、文旅、會展經濟等產業的基礎之上。

成都靠什麼吸引人才?

成都軟件園

比如,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成都傳統優勢產業,電子信息產業起步較早。1959年,中國第一根黑白顯像管就誕生於此。從新中國剛成立時的艱苦創業時代,到“三線建設”時的奠基,再到改革開放後的騰飛時期……截至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成都第一大支柱產業,聚集了英特爾、IBM、格羅方德、阿里巴巴、紫光、華為、諾基亞、京東方等國內外知名公司,形成了從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整機制造到軟件服務的全產業鏈條,正聚焦“一芯、一屏”攻堅突破集群發展,積極創建“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2018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7366億元。

今年5月,成都首個萬億級產業高質量發展意見——《關於促進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力爭成都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到2022年打造成為全球電子信息高端研發製造基地和世界軟件名城。

除此之外,裝備製造業和醫療健康產業也是成都萬億級產業集群的培育對象。而現代服務業,成都則瞄準會展經濟、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業、文旅產業和生活服務業五大領域,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成都當地媒體評論,成都良好的發展態勢和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為各類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華、成長成才的價值實現平臺。

不獨成都。“以產業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領產業”這一理念,在重慶也貫徹得淋漓盡致。2017年11月,重慶提出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得益於良好的產業基礎、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使得重慶智能產業躋身“全國第一方陣”的同時,重慶也逐漸成為海內外優秀人才嚮往的熱土。

重慶相關負責人表示,大數據、智能化高度依賴人才和技術,而最優秀的人才、最先進的技術都聚集在一流企業。重慶有深厚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應用場景,這是重慶吸引國內外一流人才、一流企業的有利條件。

二、實施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

2017年7月19日,成都重磅發佈了歷年來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廣、支持力度最大、針對性最強的《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宣告了成都正式加入“搶人大戰”。該行動計劃,提出了優化人才落戶制度、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綠卡制度、開展全民技術技能免費培訓等12條具體措施,將針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體構建體系、分類施策。

主要亮點包括:1、國際頂尖人才來成都創新創業可獲最高1億元綜合資助;2、本科生憑畢業證申請落戶;3、對緊缺人才提供公寓租賃服務,滿5年後可按條件購買;4、建立市場認定外籍人才申請在華永久居留機制,暢通外籍華人申請在華永久居留渠道;5、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3年內給予每人最高3000元/月的安家補貼;6、建立人才綠卡積分制度,分層分類提供住房、落戶、配偶就業、子女入園入學、醫療、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創業扶持等服務保障;7、每年4月最後一週的星期六設為“蓉漂人才日”,為年輕人才來蓉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成都靠什麼吸引人才?

2019蓉漂人才日

在筆者看來,成都人才新政既瞄準了海內外高層級人才、學科帶頭人,又把目標鎖定在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人才等普通人才身上,構建起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政策體系。用成都市有關負責人話來說,成都既要高端人才,實現行業的領軍和突破,又需要大量年輕、高素質、有技能的人才來優化城市的年齡結構。

與此同時,從人才公寓、建立外籍人才在華永久居留機制,到提供住房、落戶、子女入園入學等服務保障,可以看出成都為打消人才來蓉發展的後顧之憂而做出的努力。尤其是針對不少年輕人關注的住房問題,成都提出未來五年將建30萬套公寓,租滿五年可以按照入住時市價購買。

需要說明的是,重慶英才計劃同樣很重視人才服務保障,比如打造了近2000平米的專家服務基地、為入選人才提供配偶(子女)就業,子女入學入托,醫療“綠色通道”,以及休假療養等便利服務。不過,與成都人才新政稍有不同的是,重慶英才計劃的目標對象是中高端人才。事實上,重慶針對普通人才落戶及人才公寓等方面,有其它政策文件進行說明。今年5月29日,重慶市相關部門表示,進一步放寬人才界定標準,不設年齡和務工年限,直系親屬還可以隨遷,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實施的人才強市戰略。對此,筆者建議將惠及普通人才的政策,寫進英才計劃中,以便更好地形成政策合力,加快營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發展生態。

三、注重人才政策營銷

2018年2月,杭州媒體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成都吸引人才的廣告 做到了杭州龍翔橋地鐵站”。據媒體報道,這是一組時長大約10秒的廣告,藍色的一塊上寫著“‘蓉漂’計劃青年人才驛站”;白色的一塊上寫著“成都·許你一個美好的未來”,底下還有“成都人才新政強勢出臺”“成都青年驛站歡迎您”“7天以內免費住宿”等文字,畫面中央則是一個大大的二維碼。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進入了“青年人才驛站”的網頁,在這裡可以直接申請入住成都當地的青年人才驛站。

成都靠什麼吸引人才?

其實,不止杭州,成都的“攬才”廣告也在其他地方出現。筆者認為,成都此舉除了赤裸裸“搶人”外,還希望向外界強化包容、開放、活力、創新的城市形象。而這種城市形象又與創新創業的特性相符。

除此之外,有針對地開展招才引智活動也是成都比較重視的一種形式。通過舉辦線下招才引智活動、線上宣傳的新形式,把當地的人才政策、創新創業環境等內容推介出去。據瞭解,目前成都每年通過“城市行”、“校園行”、“海外行”以及“‘蓉漂’人才薈”等系列活動,在國內各大城市、高校以及北美、歐洲、亞洲等地區開展海內外人才招聘活動。比如,10月31日至11月6日舉行的“天府人才行動·海外行”,為成都拓寬國際人才合作交流,引進歐洲優質人才提供了註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