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坡村 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赵洪坡村 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赵洪坡村里的古建筑

赵洪坡村 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赵洪坡村一角

赵洪坡村 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民俗文化馆内的展品

赵洪坡村 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美丽的赵洪坡村

活动策划:孙玉林 秦培林

图/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魏文慧

古色古香的村庄门楼,清一色的明清风格建筑,浪漫的紫藤花海与五彩风车长廊交相辉映……走在民权县花园乡赵洪坡村,浓浓的乡村风情,让人很难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贫困村。11月19日下午,京九晚报“游遍商丘”采访报道组来到这个紫藤花交织的民俗文化村,感受这里令人如痴如醉的美景。

小村古老而年轻

赵洪坡,这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村名。在连霍高速公路民权站下路后,沿民(民权)睢(睢县)路一直南行,不足2公里,便来到这个美丽的小村旁。笔直而宽阔的S211省道,驾车自然让车辆疾驶。突然,右边一个仿古村庄门楼吸引了记者的眼球,一问才知道,这就是赵洪坡村。19日下午,在花园乡政府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步入了这个如诗如画的小村。 据了解,赵洪坡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村庄。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建村,距今已有648年历史。始祖来自山西太原,冯、赵两姓,后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冯氏村民居村南曰冯岗,赵氏村民居村北称赵坡。随着两村逐步发展壮大,绵延相连在一起,后称为赵冯坡村。明朝之后,赵、冯两姓逐渐衰落,他姓迁入,犹以王姓人丁最为旺盛。再后来,村庄由此分化出王庄、老庄两个自然村,并将原来的“赵冯坡”讹传为“赵洪坡”。 另据王氏族谱记载,赵洪坡村在明清时期先后出过两个进士王赞、王敬之,并在村东西各建有一座进士碑亭,乡贤称为“一门两进士,相映照洪坡”,现在东碑即王敬之(字化亭)进士碑尚存在学校东南角,西碑即王赞进士碑已损毁。 花园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6年,赵洪坡村依托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等优势,按照“一户一措施,一户一产业”的原则,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力求打造集乡村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宜居宜游新农村。村里先后硬化了主街道,整修了小巷,新建了造型花墙和景观门楼、长廊、文化广场,村民们还给美化后的村塘起了个新名字——醉湖。村里,路两旁都是明清风格的民居,看上去古朴典雅。浪漫的紫藤花海,五彩风车长廊,可谓是一步一景,十步一洞天。 讲解员介绍说,前几年,赵洪坡村不过是豫东平原上的一个普通小村,400多户人家,1700多人,是国家级贫困村。然而,近几年来,赵洪坡村却是声名鹊起,遐迩皆知。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像赶庙会一般热闹。

文化气息扑面来

一路行,一路看。很快,记者进入了小村的民俗文化馆,这里陈列着古老的农具和生活用具。旧式木床桌椅、犁、耧车、石磨等200多件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旧物陈列展出,成了不少人体验农家乐趣、回忆旧时光的物件。突然,远处传来了一阵传统织布机的声音,等走近一看,一名“织女”正在织布机上来回穿梭。织布机的一端,已经有厚厚的一卷手工粗布。讲解员介绍说,赵洪坡民俗文化村依建筑风格、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生态农业以及礼仪、婚庆、休闲、生产等单元全面展现地方民俗特色。 出民俗馆,入游醉湖。漫步湖畔,亭阁楼台尽收眼底,好不惬意。从钢筋水泥和人声鼎沸的城市中,融于赵洪坡民俗文化村,会感受到一种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民俗风情。小村内的一屋一院,皆展现出豫东乡村的生机与纯朴,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地域风情,让人尽享返璞归真之乐。“村景非常有特色,小桥流水,紫藤风车,还有美食、马戏,非常典型的中原特色小镇。”一位来自商丘市的游客笑着对记者说。 游完醉湖,拾级而上,来到了小村的小吃一条街。炸串夹馍、驴肉火烧、羊肉汤、羊肉串、腌制豆糁……应有尽有,上下两层36个摊位一字排开,观景楼上的小吃招牌各有千秋,让人感觉顿时走进了《清明上河图》里的街道。花园乡党委副书记越涛介绍说,近年来,在民权县委、县政府和花园乡政府的支持下,赵洪坡民俗文化村作为民权县首批以“村民、旅游、文化、企业”模式打造的特色民俗村,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据了解,赵洪坡行政村辖赵洪坡、王庄、老庄三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080亩。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村产业特色主要是大棚蔬菜及瓜果种植。“我们按照‘一户一措施,一户一产业’的发展原则,挖掘乡土乡韵,着力打造了具有明清风格的‘民俗文化街’。下一步,这条街将逐步形成具有古色古香、老传统、老手艺等独具特色的街道,也必将成为未来发展乡村旅游的看点、亮点和游客找回乡愁的好地方。”越涛介绍说。

另据了解,赵洪坡近现代曾是睢杞战役黄泛区转战点之一,在解放战争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每逢节日游客满

记者采访时发现,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仅今年国庆假期期间,村里就接待省内外游客6万多人,‘十一’当天,我带领家人来这里品尝风味小吃,街道上人山人海,硬是挤不进来,小吃店的座位更是一座难求。”花园乡村干部党一童介绍说。“每到傍晚,附近的游客都纷纷前来,在这里欣赏文艺节目、品尝美食。每逢周末,游人更是熙熙攘攘。节假日里,游客爆满。”随行的乡干部介绍说。“孩子们来了有游乐场,大人们来到有美食、美景,这是咱们家门口的免费景点,何乐而不为呢?”民权县居民门先生对记者说。 据随行的花园乡干部介绍说,赵洪坡村这几年把生态旅游与森林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不断加大绿化乡村建设力度,着力打造集乡村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宜居宜游新村。目前,该村创建了生态采摘园300亩、大棚瓜果蔬菜1200亩,村居及农田网格绿化面积80.4公顷,硬化了主街道,整修了小巷,新建了造型花墙和景观门楼、长廊、文化广场、醉湖、小吃美食街、游乐场等,形成了“路有花、林成网、河边有树、农家四季香”的新农村景象。 夕阳西下,采访结束了。在离开村子时,我们突然有种依依不舍的情愫。夕阳余晖下的小村,又多了一种扑朔迷离的美,让游人多了几分依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