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影响全球服贸 2020年京交会采用“综合展+专业展”模式

11月28日,有京交会“智囊团”之称的全球服务贸易展望委员会2019年秋季会议在京举行。这是自今年5月全球服务贸易展望委员会成立并举行首次圆桌以来,全球服务贸易展望委员会再度聚首,为京交会提质升级、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数字贸易成为服务贸易发展主导

全球服务贸易展望委员会主席、京交会组委会副主任、北京市副市长王红致辞表示,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攀升,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最具活力的组成,中国正步入服务经济时代。当前,北京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与投资司参赞安东尼娅·卡扎尼加解读《2019全球贸易报告》指出,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2005-2017年,全球服务贸易增速超过货物贸易,年均增长5.4%,中国在这一增长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年来,服务贸易成本一直在下降,2000-2017年下降了9%。未来几年,服务贸易将主要受到数字技术、人口结构变化、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趋同及气候变化四个因素影响,这将导致服务贸易交易方式、交易内容和交易对象发生改变。她强调,未来数字技术将通过跨境贸易采购大大降低全球服务交易成本,预计到2040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将增长至50%。发展中国家如能采用数字技术,全球服务贸易交易中的份额将有可能增加15%。

针对数字技术中的人工智能,世界经济论坛人工智能委员会联席主席、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人工智能未来十年将为全球GDP带来16万亿美元,中国在其中占比预计在40%左右,即40万亿元人民币,会给服务贸易带来的新的机会和冲击。

2020年京交会将提质升级

伴随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加速构建以及北京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深入推进,京交会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进入了提质升级、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围绕北京市会展业发展及京交会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在11月28日的举行“北京市会展业发展及京交会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提升建议”的专题会议上,与会嘉宾围绕会展业对城市形象与影响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北京会展业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京交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贸易与农业司贸易政策顾问亚历山大·亚克斯对北京服务业发展及京交会的发展前景给予进行了充分肯定。他表示,目前新兴经济体正在扩大其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基于北京服务业发达的优势,正在推动北京成为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企业与决策者之间开会的平台,这也为京交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国际展览业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陈先进为北京未来会展业的发展指出,应制订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快展览场馆硬件设施的建设;优化完善展览业营商环境;推动会议展览业的融合发展。

针对嘉宾建议,京交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总结道,北京市高度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当前,北京市会展业发展态势良好,是中国会展业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在世界会展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位列第18位;2017年世界商展百强中,北京有四个展会入围,展出面积共64万多平米,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京交会为龙头,以各类专业性展会为支撑的服务业领域会展的格局,打造了京交会、科博会、中关村论坛等品牌国际展会的活动。同时,北京会展业和部分世界先进城市品牌展会相比还存在不足和差距,这个也正是北京会展业今后发展的潜力,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闫立刚表示,2020年京交会将于明年5月28号-6月1日举办,将围绕开放创新、服务共享主题设置20余万平米展览展示和近150场论坛会议活动。与往届相比,2020年京交会将实现提升,例如将首次按照综合展+专业展进行场馆的布局,着力打造综合型定位下的专业展会;充分整合政府资源和企业资源,委托境内外知名展览公司、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和大型企业招商招展和运营,并建立京交会会展的展商评价和激励淘汰机制,形成市场化主展办会的模式;开发线上平台,实现项目发布、洽谈交易等功能,组织境内外招商路演和精准对接等线下活动,实现5+365天永不落幕的京交会。

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探索“云团”式产业链

京交会自2012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已成为我国扩大服务业开放的重要窗口以及北京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北京既是京交会的主办地,也是全球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在11月28日举行的“北京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政策建议及‘云团’式产业链集群发展“专题会议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刘梅英介绍,北京作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开展四年多来,已形成70多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开放创新举措,探索出一条与自贸试验区相互补充的产业开放路径,有效促进了服务业开放创新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下一步将争取国家更大力度的支持,打造开放型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先行区。立足“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实施制度环境创新,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进一步探索放宽准入限制,在全国率先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扩大开放措施,充分发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的政策叠加优势,支持北京申报新一轮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产业开放+园区开放”联动发展模式,在推动北京市服务业在更高水平开放的同时,促进京津冀协同开放。

针对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开展中存在的痛点和不足,麦肯锡咨询公司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大中华区政府及公共事务核心负责人石俊娜建议,发展服务业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平衡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进服务业发展同时,要平衡好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和协调关系。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周园女士表示,北京在简化国际人才准入手续、为国际人才和配偶子女提供生活便利、提供有竞争力和针对性的个税减免等方面仍有操作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