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擁路:破爛一條街變身“清新範”


雙擁路:破爛一條街變身“清新範”

圖為講述人米定仙在觀看新建的公益宣傳牆。


街巷檔案

地處萬柏林區漪汾街西段北側的雙擁路,全長400米,寬15米,為南北雙向通行道路。這條路北至彭西四巷,南至漪汾街,東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側為中船重工皆利苑小區,因道路兩側多為軍工單位和軍工企業家屬區,故取名“雙擁路”。

以前,這裡直通彭村舊貨市場,久而久之,許多收廢品的小販聚集當地,掛著“收廢品”牌子、堆滿舊洗衣機、舊冰箱的三輪車,一度成了雙擁路的“標誌”。“創城”以來,萬柏林區採取“示範引領、連片整治、分批實施、快速推進、全面完成”措施,精心打造雙擁路、建機巷、彭西四巷這一帶的背街小巷,使原先的“收破爛一條街”變身“文明擁軍示範街”。


居民講述

講述人 米定仙,83歲,雙擁路老居民。


“我們是1989年10月搬到這裡的,今年正好滿30年。”11月25日中午,氣溫降了,但陽光很好,米大娘趁著難得的好天氣,坐在院外的長椅上曬著太陽,這長椅就是社區新安裝的。

我是省建四公司的老職工了,入住那會兒,這裡還是郊區,周圍都是菜地。1992年以後,漪汾橋、漪汾街相繼建成通車,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隨即“落戶”,我家門前的這條“彭村路”才改名“雙擁路”。

起初,“雙擁路”更像“收破爛一條街”。因為這裡離原來的彭村舊貨市場不遠,從路口到巷子裡,到處能看到騎著三輪車收破爛的小販,收回來的廢品更是亂堆在便道上,路邊還開著不少收售舊傢俱、家電的鋪面,短短几百米的路,總是擁堵不堪。

彭村實施城中村改造,雙擁路才大變樣。臨街違建被拆除,佔道經營等亂象被取締,路面恢復整潔,但兩側人行便道卻經常被汽車擠佔,行人只能走機動車道。

以來,雙擁路得到徹底整治,面貌大不一樣。雙向兩車道,寬僅15米的小街巷,白牆灰瓦、古色古香,行道樹全部修剪粉刷。路西施劃了停車位,車輛整齊停放,路東便道設有圍欄,專門留出一條步道,即便是高峰期,路面也能保持通暢。


最令人開心的是,路邊牆上用照片、剪紙、彩繪等,打造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軍民共建等公益宣傳牆。我腿腳不靈,能從照片中看到太原城現在的美景,也是蠻開心的。

雙擁路口還有一景。以前垃圾遍地、雜草從生、擠著違建彩鋼房的一片荒地,去年8月份改造成了一座小遊園——魚水園,不僅有健身步道,還有休閒涼亭假山、景觀綠植和音樂噴泉。

在這裡住了幾十年,從沒想到這條老街巷能變得這麼漂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