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二战名枪唯一上榜的国产手枪——晋造十七式盒子炮

晋造十七式是阎锡山民国17年(1928)在C96的基础上独创的一款 .45ACP口径的毛瑟手枪,国内俗称大眼盒子炮,这款世界上独一无二口径的毛瑟手枪,由于其稀有、独特、和唯一性而受到各国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也是名列世界二战名枪榜仅有的一款国产手枪。晋造十七式当年主要是装备晋绥军的,平型关战斗中,在阎锡山的二战区配合作战的林彪115师据说也有配备,还有就是晋绥军61军军长李服膺也是被阎锡山的警卫营用晋十七大眼盒子炮毙掉的。


世界二战名枪唯一上榜的国产手枪——晋造十七式盒子炮


在旧中国广泛装备的大量毛瑟式手枪中,民国17年式毛瑟手枪是最为特别的一种。这不仅是因为它是一只由地方军阀的兵工厂仿制并大量生产的毛瑟手枪,而且是因为它独特的口径:.45英寸。也就是11.43毫米。

世界二战名枪唯一上榜的国产手枪——晋造十七式盒子炮


相比当时中国流行的其他口径毛瑟的9毫米和7.63毫米,民国17年式毛瑟是不折不扣的“大口径手枪”。
讨论民国17年式手枪的历史,就不得不涉及它的拥有者:“山西王”阎锡山。阎锡山于1912年得到山西的控制权后,就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这个毕业于日本正规军校的军阀心里非常清楚:有枪有炮,才有实力;而造枪造炮,才是有实力的根本。他的军工厂始建于1912年,最初叫山西机械局(这是典型的清末军工厂命名方式)。后来为了响应民国政府的号召,于1928年改名为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现有的资料显示,在1930年,这个地方军工企业拥有3800台各式机械和1.5万固定职工,可以生产包括大口径迫击炮,75毫米火炮再内的所有轻武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阎锡山的设想实现了。

世界二战名枪唯一上榜的国产手枪——晋造十七式盒子炮


民国17年式手枪
山西军工产品的一个特色就是:口径和中央军装备的绝对不一样。这是阎锡山出于防止中央军渗透进山西而设计的,至于发挥了多大作用,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不过这个政策的直接结果就是:山系的冲锋枪使用的是.45口径,而不是当时在中国流行的9毫米口径。这也最终导致了.45口径的民国17年式毛瑟手枪的诞生。

世界二战名枪唯一上榜的国产手枪——晋造十七式盒子炮


山西最初生产.45口径的枪械是在1920年。阎锡山在很早就认识到了单兵自动武器的重要性,并于1920年底责成山西机械局仿制在当时还算新式的汤姆森M1921式冲锋枪。由于其时山西多土匪,经常威胁到山系的铁路运输,而这一运输方式是山西获得外省资源的主要途径。所以最初仿制的冲锋枪基本都装备给了火车护卫部队。冲锋枪的火力优势(因为土匪训练无素,所以不能发挥步枪的射程优势)令阎锡山的部队在交火中大占好处。但是随之却产生了一个问题:护卫部队使用的汤姆森式冲锋枪和毛瑟手枪的子弹不能通用(当时山西用的毛瑟手枪是7.63毫米)。阎锡山为此在机械局进行悬赏,寻找解决方案。而山西机械局的解决方式就是将毛瑟手枪进行放大设计,使之可以使用.45口径子弹。1929年,新的.45口径毛瑟手枪正式投产,命名为“民国17年式手枪”。

世界二战名枪唯一上榜的国产手枪——晋造十七式盒子炮


民国17年式毛瑟手枪的具体产量难以估算,因为抗战后的分散生产导致了记录上的混乱。但是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其装备范围还是相当广的。不仅阎锡山的晋军大量装备,西北军和八路军也有不少的使用。如林彪的115师在山西抗战期间,就曾经接收过不少17式手枪。士兵们管它叫“大盒子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