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县:400多年的大王庙藏秘密,“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前后坡


河南省滑县,400多年的大王庙藏秘密,“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前后坡,中金柱勾连梁架。

滑县大王庙位于河南省滑县道镇北辛店省属粮食储备库院内,卫河东岸大堤边上。大王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八年,由天津盐业、绸缎业任德民、郭东野等八大商家捐资创建。河神,在中原民间俗称大王。庙内奉祀五位大王,均与治理水患有关,金龙四大王,南宋谢绪;黄大王,清代黄守才;李大王,战国时期李冰;朱大王,清代朱之锡;张大王,明代张居正。

大王庙,原名十方院,即“普济十方”之意。十方: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上、下十个方向。于何时改为大王庙,尚无确切文字记载。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定名为“滑县大王庙”。


道口镇卫河岸原有南北两处大王庙,现南大王庙无存。滑县大王庙原有房屋200余间,有僧侣300余人。日寇侵占道口时,日军及汉奸扈全禄先后在此强行驻扎,并大肆拆毁庙宇,抢劫砖瓦移作它用。经此洗劫,大王庙幸留下来的只有正殿一座和僧侣住的东楼三间。

大王庙坐东朝西,面向卫河,便于河内过往船只朝拜。大五庙主殿五间,南北长18.4米,东西宽16.6米,通高9米。此殿为单檐硬山式,属“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屋顶。主殿屋顶前坡与拜殿屋顶后坡交接处有一横断面为“U”字型的天沟,天沟两头各砌有一石雕吐水兽。

殿内梁架分为两部分,主殿梁架为七檩前后廓式,拜殿梁架为六檩式。拜殿梁架由六梁架、四梁架、两梁架,共三步梁组成。二架梁上托双脊檩,双脊檩之上放置罗锅椽。拜殿前廊及主殿后廓两部分使用抱头梁与穿插枋,而拜殿的六架梁往后过主殿和拜殿前廓部直插主殿前坡的中金柱,从而使主殿和拜殿二者的梁架更为紧密地勾连成一体。


全殿共用柱子三十六根,沿进深方向为六行,沿面宽方向为六列。其中沿进深方向最后一行柱子,沿面宽方向最外列柱子及其以上排山梁均砌于墙内。所有柱子皆为圆木柱,其下有圆鼓石雕柱础。整座大殿设计构造科学严谨,梁架结构错落有序,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是不可多得的实物素材。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可依次分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等特殊的形式。勾连搭顶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个屋顶。这种形式,可使上部屋顶更富有变化,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室内空间。“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只有两个顶相勾连的形式,且屋顶为一带正脊的硬山悬山类、一不带正脊的卷棚类,这样的屋顶叫做“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勾连搭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在庙宇大殿、戏台等建筑上常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