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評丨順風車不以盈利為目的,是做回自己

快快評丨順風車不以盈利為目的,是做回自己

駕駛員開順風車,不能以盈利為目的。交通運輸部在 11 月 28 日例行新聞發佈會作出的表態,意味著順風車必須迴歸 " 天性 "。雖然沒有說明順風車繼續以盈利為目的會怎樣處置,但有理由斷定," 盈利式順風車 " 已經撞上南牆。


相關負責人表示,交通運輸部會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 6 部門聯合約談了滴滴出行等 8 家網約車、順風車平臺公司。交通運輸部對相關的平臺公司提出四方面要求," 禁盈利 " 是最引人關注的一點。

順風車的本意是順道捎人,分擔一點成本,甚至免費。但實際運行中,順風車的盈利衝動越發明顯。一些亂象的出現也與此有關。

有報道稱,有的順風車司機一天下來接十幾單不算稀奇。這還是順風車嗎?一些司機開順風車實際上已經專職化、盈利化,這就令順風車變成另類 " 網約車 "。不僅擾亂了正常秩序,也隱藏了諸多危機。讓順風車做回原來的角色,非盈利,是題中應有之義。

不讓順風車司機盈利,肯定會產生痛點和管理難點。順風車司機鑽的那些空子,走的那些 " 歪路 ",平臺甚至監管者並非一無所知。但順風車接單越多,對平臺越有好處。原因很簡單,平臺會得到分成。雖然名稱各異,但 " 佣金 " 性質不改。而讓順風車專心 " 順風 ",不準 " 東南西北風 ",一定會讓一些指望開順風車掙錢的人退出,也讓平臺收入受到一定影響。

但這樣做,是消除順風車管理長期存在的混亂模糊地帶的前提。

必須提醒的是,要有對付小伎倆的決心和辦法。例如不以自身出行為前提,把順風車開成 " 出租車 " 般的全時空營運工具。此次交通運輸部提出的四方面要求,包括:順風車應按照各地有關規定,對每車每日合乘次數進行限制。這是針對性的遏制辦法。有的地方所規定的每日合乘次數為 2 次,看上去 " 嚴苛 ",但與現實情境相符。

問題在於,有些司機自有一套 " 軟抗術 ",例如以 " 取消訂單 " 為障眼術,私下繼續完成訂單。無疑,對取消訂單的次數和原因作出限制和甄別,也是必須的。

要求順風車事先發布出行信息。這是辦法之一,但僅有這一點還不夠,必須拿出更多的對策堵塞漏洞、見招拆招且防患於未然。這種防範和制約,可能 " 吃力不討好 ",換句話說,費勁不少卻無利可圖,但必須去做。正如交通運輸部對平臺公司所要求的 " 必須嚴守安全底線 ",要守住安全底線就得下大力氣去查漏補缺、堵死 " 變通之道 ",用制度和機制逼退唯利是圖和心懷不軌者,讓順風車這個 " 池塘 " 清風徐來。

現代快報首席評論員 伍裡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