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有个团彪庄村,是胶东有名的“隋姓”村落

在青岛境内,有两个名字很有特点,又比较容易混淆的村庄,它们分别是团彪庄和谭彪庄。前者位于即墨龙山街道境内,后者位于莱西市水集街道。两个村庄的名字中都带有一个“彪”,这在地名中相对比较少见,并且团的发音跟谭比较相似,如果不限定区县,光说青岛的“tuan 彪庄”的话,有时并不容易区分。

本文要介绍的,就是两者当中的“团彪庄”(有时也简称团彪村)村。这个村庄不仅名字有特点,并且也是胶东有名的“隋姓”村落,历史底蕴比较悠久。

青岛即墨有个团彪庄村,是胶东有名的“隋姓”村落

关于“团彪庄”的建村时间,即墨地名资料的记载为明洪武年间。这一时间,实际上是根据团彪庄隋氏族谱中的谱系来推断的。

根据团彪庄隋氏族谱记载,即墨团彪庄隋姓的始迁祖叫做隋赟,他从莱阳迁至此处。而隋赟的事迹,在《江南通志》、《莱州府志》和《即墨县乡土志》当中都有提及,记载内容大致相,称他为明山东即墨人,字从礼,“洪武初授英山县主簿,平陈友谅余党。历知县、袁州通判。三年,升广东按察使。”

青岛即墨有个团彪庄村,是胶东有名的“隋姓”村落

现今胶东很多姓氏相传都是明初从外地迁来,但隋姓则是元代之前就已定居胶东的“土著”姓氏。根据族谱记载,隋姓始祖在宋代从河南固始县迁至栖霞蛇窝泊定居,至金元之际,迁居莱阳的隋宝、隋世昌父子在元朝立有战功,于是成为莱阳望族。其后,族内子孙分徙登、莱、青三州,几乎各县都有隋姓村庄分布。即墨团彪庄这一支人,就是从隋赟这一代从莱阳迁出(为何迁至此处,没有见到详细记载)。在清代,即墨团彪庄族人隋元贵在撰写族谱序言时曾这样说到:“隋氏之先,山东登州府栖霞县人也……凡我族人,其先皆源自莱邑,而后迁莱阳、海阳、即墨、乐安、寿光、文登等诸邦。”

青岛即墨有个团彪庄村,是胶东有名的“隋姓”村落

在历史上,即墨团彪庄隋姓多次修撰谱书。其中在清代咸丰年间修谱时,该村族人隋元贵,“走赴辽东各处重修谱书”,他与奉天(辽宁)的隋姓族人隋汝龄等一起合作,将当时闯关东在奉天的隋姓分支一一走访,录入族谱,被后世称赞为有功德之举。

青岛即墨有个团彪庄村,是胶东有名的“隋姓”村落

团彪庄这个地名的由来,根据即墨地名资料记载,是因为村庄附近有座虎头山,从远处看,虎头的形状有点像团缩的小虎(彪),故此得名。这固然是一种解释,其实考虑到隋赟与村庄的渊源,这个名字或许也有可能与他的经历有关。古代皇帝和官员的服装,通常是团服,就是根据等级的不同,在衣服中间绣上团缩的动物图案。而按照明代制度,六品和七品的武职官员,官服上绘有“彪”的图案,可称之为“团彪服”。虽然从经历来看,隋赟主要是文官职务,但亦不排除两者之间有渊源。

青岛即墨有个团彪庄村,是胶东有名的“隋姓”村落

当然了,历史毕竟有些年代久远,刚才讲述的这些,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可能有一些陌生。其实,提到团彪这个地名的话,即墨的朋友,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团彪水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